热法海水淡化土建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GS-0401-2011市政环保公司孙建伟1 前言1.1 工艺工法概况主体设施露天布置,占地长100m,宽50m,占地面积5000m2。
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硬化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地坪。
辅助设备间及双减站采用轻钢保温结构进行维护。
1.2 工艺原理一般框架结构,柱模板均采用二次支模工艺,即第一次支模至梁底,浇筑砼,拆模后,第二次支模至板底,俗称“戴柱帽”。
采用此种方法支模,特别容易造成柱子新老砼施工缝处接槎不平整,柱帽尺寸易出现偏差,且二次浇筑砼时,砼浆容易顺着模板缝隙流到下部柱面上,影响观感质量。
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将二次支模工艺改为一次支模工艺,即一次支模至板底,第一次浇筑砼至梁底,然后拆除梁底以下柱模,保留柱帽。
通过此种方法浇筑的柱砼,新老接槎平整,不漏浆,表面光滑,外观质量好。
2 工艺工法特点2.1注重施工规范的严格执行和施工流程的控制。
2.2通过对施工工序的合理化安排、施工场地的规范化管理达到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2.3解决了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施工的配合问题。
2.4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短,质量好。
3 适用范围适用与7效热法蒸馏平行六面体蒸发器设备的土建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范》(JGJ104)、《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YB/T925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号令)、《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YJ400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5 施工方法热法海水淡化土建施工包括以下工序: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基础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及梁的施工、辅助间及减温减压站钢结构施工、地坪硬化及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等工序。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 施工工艺流程图1 土建施工工艺流程图6.2 操作要点6.2.1测量放线1内业资料准备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平面图、断面图以及交桩表等资料,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上的有关数据,落实建(构)筑物及管路等起点坐标及水平基准点标高,确认无误后,进行施工测量工作。
2 测量仪器及桩橛准备在施工测量前对经纬仪、水准议、塔尺、钢卷尺等测量仪器工具校核准确,做到工具仪器完好无损,精度符合国家标准。
在施工测量前,提前做好桩橛。
水准基点采用专用水准点,其制作方法为用直径30mm以上的粗钢筋,上端磨成半圆形,下端完成钩型,将其埋固于砼中,砼现场挖坑浇筑。
最后在标桩上部放置一预制防护井圈,上加保护盖。
施工中常用的水准点可在平面控制点标板附近埋设圆头铆钉作为水准点。
3 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根据设计图的特点,建立完整的工程测量控制网,以控制各单项工程平面位置,准确的将建筑物轴线与标高反映在施工全过程中,并严格按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要求进行控制桩加密和放样工作。
开工之前对业主提供的基线桩、坐标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平差调整。
复测无误后,提交复测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后方可作为测量放样依据。
测量放样前绘制控制桩平面图,经双检复核后方可实施。
根据给定永久性坐标和高程,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进行施工场地控制网测量,设置场地永久性控制测量标桩,并做好保护。
4 施工测量控制平面轴线控制:以批复后的复测报告为依据,拟考虑在现场设置二纵二横平面控制线,以此控制和放出平面中所有轴线和配套设施的准确位置。
高程控制测量:以批复后的复测报告为依据,在施工区每隔50m测放一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并埋设标石。
临时水准点的测设,必须由复测报告中已知水准点引出,并复测一个闭合,闭合差符合要求。
6.2.2土方开挖1 土方开挖方法土方开挖采用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辅助开挖的施工方法;均采用降水开挖的方案。
土方开挖深度为4m以内,采用1:1放坡开挖。
开挖基坑,在挖至设计标高前,预留30cm的土层作为基础保护层,该层只有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夕人工突击挖除。
采用放坡开挖的基坑预留50cm操作面。
沟槽开挖时,其开挖长度按施工方案要求满足安全、排水、交通条件的限制,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进行。
2 挖土处置土方开挖时,根据土方调配计划,多余土方外运,剩余土方就近回填。
用于回填的开挖材料可就地存放,外运土方利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在项目法人和监理工程师指定的位置。
挖土临时堆放,要保证不妨碍工程各部分的正常施工和交通,堆放时要考虑安全,根据土质确定合理的堆放高度和坡度。
工程的挖土从堆放至最后运出工地弃置的全过程在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进行。
6.2.3框架柱梁主体结构施工1钢筋工程1)钢筋堆放进场钢筋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按不同的规格型号分类堆码整齐,并加以标识。
粗直钢筋有弯曲时,人工调直,圆盘筋采用调直机机械调直。
2)钢筋连接大于等于Φ16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或采用机械连接,柱内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
梁主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连接长度以方便运输为宜,现场超长钢筋将分别在绑扎时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焊工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先做试件,确认操作方法,焊接参数,试件全部合格后方可正式操作。
已焊好接头应逐根进行外观自检,再按规范要求比例,对外观合格的接头取样检验,抽检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操作。
3)钢筋绑扎柱钢筋绑扎:柱边框线弹好后,将插筋上的浮锈、水泥等污垢清理干净,整理调直插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出每根柱的箍筋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插筋上,然后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柱子竖向钢筋,接头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错开。
主筋接好后,用粉笔在上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处的相交点以梅花式交错绑扎。
柱子封模前绑上作控制保护层用的细石砼垫块。
梁钢筋绑扎: 梁钢筋的绑扎在梁底模板安装好后进行。
在绑扎梁筋时,在梁底模上进行主、次梁配筋,不可将主次梁的上下内外位置颠倒。
绑扎时,先排好箍筋,再穿架主筋,然后绑主筋。
主筋为两排时,应在两排之间用Φ25短钢筋头支垫。
箍筋加密区按要求的间距加密,接头在梁中应交错绑扎在不同的架立筋上。
在梁、柱交接处箍筋加密的位置,应在绑梁筋前,先将柱箍套在竖筋上,穿完梁筋后再绑扎。
梁主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支座负筋伸出长度要符合规定要求,弯起位置要摆放准确。
绑完后,梁底、梁侧要垫好细石砼垫块。
2模板工程1)模板的选配在模板设计中,主要考虑以标准钢模板为主,对于预留孔洞尺寸不规格的部位,采用木模。
模板的选配及主要附件有: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定型钢角模,阴阳角模,连接角模;连接附件:U型卡,L 型插销,3型扣件,碟形扣件,穿墙螺栓或钢制拉结片,勾头螺栓等;支撑系统:柱模夹箍、钢管支撑、调节丝杠,木龙骨、脱模剂。
2)操作工艺框架柱模板设计柱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合模前应将柱根清理干净。
模板按大小面尺寸拼成一面一片、一面的一边带连接角模,扶起就位后先用铁丝与主筋临时固定,再用U型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两面后再安装另外两面模板。
柱箍用钢管加扣件组成,柱箍的数量应以大面承受的侧压力大小因素计算确定。
图2 立柱模板支立加固图框架梁模板设计框架梁支架选用钢管支架,梁支柱采用双立杆,间距800mm,立杆中间加剪刀撑和水平拉杆,按设计标高架设梁底托杆,然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板底按有关规定起拱(设计要求梁跨度≥4m及悬臂梁跨度≥2m时,按2/1000—4/1000起拱)。
此时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清除杂物后,并用立杆与斜杆将梁侧模紧固,竖向立杆和斜杆间距一般为80cm。
图3 梁模板支立加固图3砼工程 框架柱砼浇注:浇注前底部先填以5~10cm 与原砼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砼,砼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 ,振动棒不能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单根柱砼一次浇注完毕,施工缝留在主梁下面。
框架梁砼浇注:浇注时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注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注,随着阶梯形不断延长,梁板砼连续向前推进浇注。
梁柱结点钢筋较密时,此处砼应用细石子同强度等级砼,并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
6.2.4辅助间及双减站钢结构施工1 钢结构吊装过程严格执行《GB50205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及《GB50221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标准》。
2 开工前必须对基础纵横轴线及水平标高、钢构件外形尺寸、焊接质量进行复验合格后施工。
3 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4 构件组装时,清除接缝50mm 内存留的铁锈、毛刺、泥土、油污、冰雪等杂物,保持接缝干燥无残留水分。
5 钢构件制作完成后需进行除锈,要求除锈后24小时之内涂上底漆,底漆采用环氧富锌底漆,中间漆为环氧云铁,面漆为脂肪族聚氨脂面漆,要求保证油漆的漆膜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6.2.5建筑装饰装修 1彩钢墙面及屋面梁底托竿梁模板斜撑砼板1)金属面夹芯板基层钢结构连接时先按设计要求弹出基准线、确定连接点。
并在结构梁上安装连接件。
2)连接件与钢结构梁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
3)安装夹芯板前,在版面上画出螺栓螺钉连接尺寸线。
4)安装夹芯板时,应按排版图施工。
拼接应平整、挤紧。
板缝均匀、严密。
连接处不得出现明显凹陷,拼接角、边连接后不得出现波浪型翘曲。
2环氧自流平地面1)基层检查:全面彻底检查基层,用地面拉拔强度检测仪测地面抗拉拔强度,从而确定砼垫层的强度,砼强度不应小于1.5MPa。
2)基层清理及处理用磨光机打磨基层地面,将尘土、不结实的混凝土表层、油脂、水泥浆或腻子以及可能影响粘接强度的杂质等清理干净,使基层密实、表面无松动、杂物。
打磨后仍存在的油渍污染物,须用低浓度碱液清洗干净。
基层打磨后所产生的浮土,必须彻底清扫干净。
3)设置控制点架设水准仪对将要进行施工的地面抄平,检测其平整度;设置间距为1米得地面控制点。
4)涂刷界面剂涂刷界面剂的目的是对基层封闭,防止自流平砂浆过早丧失水分,增强地面基层与自流平砂浆度的粘接强度,防止气泡的产生,改善自流平材料的流动性。
5)自流平施工事先分区以保证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整个区域。
用量筒准确称量适量清水置于干净的搅拌桶内,开动电动搅拌器,徐徐加入自流平材料,持续均匀地搅拌3-5分钟,使之形成稠度均匀、无结块的流态浆体,并检查浆体的流动性能。
加水量必须按自流平材料的要求严格控制。
将搅拌好的流态自流平材料在可施工时间内倾倒在基面上,任其像水一样流平开,应倾侧成条状,并确保现浇条与上一条能流态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