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1、法律关系的主体
2、法律关系的客体
3、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法律事实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民事行为能力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由法定代理人实施的行为有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独立实施的行为无效
由法定代理人实施的行为有效
(2)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有效
独立实施的行为经法代追认有效
非以上行为效力待定拒追或催告后1个月内未追认无效(撤销前追认)
善意相对人撤销(通知方式)无效(追认前撤销)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追认权、撤销权属于形成权;催告权不属于形成权。
一般情况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3)法人超越经营范围
违反规定认定合同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独立实施行为
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2、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行为
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解释1】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违反的是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范”,则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解释2】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违反的是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中的“管理性规范”,并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经依法撤销,自始无效)
表面行为无效
(1)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法律规定不允许的无效(例如卖毒品)
实质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法律规定允许的有效(例如卖奶粉)
(2)基于重大误解实施可撤销(行为人双方)(对动机、价值的错误认识不构成重大误解)当事人一方欺诈可撤销(受欺诈方)
(3)欺诈当事人一方(受益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考虑善意相对人)可撤销(受欺诈方)第三人欺诈
当事人一方(受益方)不知道或也不应当知道合同有效
当事人一方胁迫
(4)胁迫均可撤销(受胁迫方)
第三人胁迫(不考虑是否善意)
(5)因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可撤销(受损害方)
【解释1】以上撤销权均须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自发生之日起+5年
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撤销权的消灭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
重大误解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3个月内
其他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年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非纯获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除外)
自已代理(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有效)、双方代理(经双方同意或追认有效)
如果权利人同意或追认,则有效;如果拒绝追认或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销权,则无效。
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件不一定成就;期限一定会到来。
【解释1】所附条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事件,也可以是人的行为。
但应当具备下列特征:(1)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3)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4)条件必须合法。
【解释2】所附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如果是法律规定的特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不属于此处所谓的“条件”。
5、有权代理
自己代理效力待定(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有效)
有代理权双方代理效力待定(经双方同意或追认有效)
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无效(代理人和相对人承担连带责任)
6、无权代理
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有效(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义务的视为追认)狭义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效力待定相对人催告后1个月内追认有效(撤销前追认)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撤销(通知方式)无效(追认前撤销)
表见代理((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有效
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的竞合
7、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VS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
1、物的种类
2、物权变动
取得:
基于事实行为: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如建造行为)非基于法律行为基于法律规定: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基于公法行为政府征收自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物权的变动法院、仲裁的法律文书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
有权处分动产
基于法律行为不动产
(根据意思表示)无权处分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应当公示;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必以公示为前提,但处分前要公示。
3、有权处分
(1)动产
所有权:“交付”时发生效力
一般动产质权:“交付”时发生效力
动产抵押权:“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特殊动产(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的所有权:“交付”时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合同:有效
一般动产的一物二卖
物权:交付>付款>合同成立
合同:有效
特殊动产的一物二卖
物权:交付>登记>合同成立
现实交付
交付的种类简易交付
交付替代指示交付
占有改定
(2)不动产
所有权: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房屋所有权
不动产房屋抵押权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抵押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抵押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自合同生效时设立,
地役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解释】是否登记,不影响地役权的设立。
但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首次登记
变更登记:“同一权利人分割或者合并不动产的”,办理变更登记
转移登记:是指不动产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发生转移所需进行的登记
“共有人增加或者减少以及共有不动产份额变化的”,办理转移登记。
注销登记:不动产权利消灭时,需要办理注销登记
不动产登记制度更正登记:区别于变更登记,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登记错误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异议登记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预购商品房
预告登记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
房屋所有权转让、抵押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4、无权处分
合同:有效
无权处分经权利人追认或行为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有效
物权:效力待定受让人善意
善意取得支付合理对价有效
交付或登记
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
(1)基于事实行为、公法行为和直接基于法律规定(非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2)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的意思合法占有标的物(委托物),遗失物、盗窃物(脱手物)
(3)
5、共有
7、抵押权
●抵押权的设定:
(1)建设用地使用权、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可以抵押
(2)土地所有权不可抵押
(3)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以抵押
a) 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有荒地等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b) 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但厂房抵押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不动产:自登记之日起设立
●抵押登记
动产: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抵押权的担保范围:(1)主债务及其利息(2)违约金(3)损害赔偿金(4)实现担保权的费用。
(质
权和留置权多一个“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
抵押物转让限制: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或提存转让价款
或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的,受让人可以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涤除权)抵押权的保全
●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孳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孳息。
(收取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出租在先,抵押在后(原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
抵押与租赁抵押在先,出租在后(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抵押
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不动产: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物权重合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动产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抵押权均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动产的浮动抵押
(1)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2)浮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浮动抵押即使已经登记,也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8、质权
证券权利: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交付设立;其他登记设立
基金份额与股权: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权力质押其他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时设立
知识产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应收账款: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
9、留置权
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1)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2)债权已届清偿期
(3)动产的占有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留置权>法定登记的抵押权>质权>未登记的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