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轴型
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1 沥青路面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a
(3.2.3-1)
式中:N a——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
轴次(次/d);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2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或
或
——单轴
——轴双轮组吋,=1
式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使用初期的当量轴载日作用次数(次——水泥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表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累计当量轴次标准轴截累计作用次数(万次)
4 路基、垫层与基层
4. 1 路基
4.1.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1.2 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不利季节,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20MPa。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4.3.1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指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沥青路面废料通过各种措施进行处理后重新利用的技术,包括对旧沥青路面进行翻挖、破碎、筛分,再和新集料、胶结料、再生剂重新混合,形成具有预期路用性能的混合料。
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
厂拌热再生
厂拌热再生技术先将旧沥青路面破除后运回工厂,通过破碎、筛分分类,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标,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沥青和再生剂进行拌和,使混合料达到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
现场热再生
现场热再生(HIR)也可称为就地热再生,主要用于矫正或处理路表病害而不移除原路面材料。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普遍的现场热再生技术有三类,即热翻松、重拌和处理和重铺处理。
厂拌冷再生
先将破除旧沥青路面材料运回搅拌厂,经过破碎作为稳定骨料,加入水泥或石灰、粉煤灰、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和新料进行搅拌,然后铺筑于基层。
现场冷再生技术
利用专用再生机械在现场铣刨、破碎、加入新料(包括乳化沥青或其它再生剂、稳定剂和集料)、拌和、摊铺和预压,再由压路机进一步压实。
4.3.6 旧路面再生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3 用作道路基层时,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的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6-1的规定;使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旧路面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6-2的规定。
式中:——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可按本规范第——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可按本规范第
式中:——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理度(
式中:——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可按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理度(MPa).可按本规范第5.4.6条规定的方法确定。
5.4.3 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
(5.4.3-1)
式中:——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