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酶优秀课件 (2)

生物化学酶优秀课件 (2)

生物化学酶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一、酶的发现和提出
※ 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Kuhne) 首次提出了酶(Enzyme)这个词,它来自希腊 文,意思就是“在酵母中”。
※ 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 (Buchner) 兄弟用石英砂磨碎酵母细胞,用其汁液成功实 现了糖的发酵,表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从而说明了发酵同酶的作用有关。
第二节 酶的催化特性及分子组成
一、酶的分子组成
据酶分子 组成分类
单纯蛋白质酶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成分酶)
酶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酶类
(双成分酶)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辅酶 辅基
金属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一)、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
1、单成分酶(单纯酶,simple enzyme)
是基本组成单位仅为氨基酸而不含其他成分 的一类酶,它的催化活性仅仅取决于其蛋白质结 构。大多数水解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纤维素酶、核糖核酸酶等属于此。
二、酶的化学本质
※ 192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萨姆纳(J.B.Sumner) 等首次从刀豆的种子中分离、纯化得到了脲酶结 晶,证明其为蛋白质,并提出酶的化学本质就是 蛋白质的基本观点。
绝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能力蛋白质的依据
1、和所有蛋白质一样,酶经酸、碱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2、凡是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也能使酶变性失活。 3、和蛋白质一样,酶同样存在等电点和两性解离的性质。 4、和蛋白质一样,酶也不能透过半透性膜。 5、具有和蛋白质相同的颜色反应。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 高效催化性 ◆ 高度专一性 ◆ 反应条件温和 ◆ 活性可调控 ◆ 易失活
(一)、高效催化性
酶的催化比非催化反应速度提高108 –1020 倍,酶比无机催化剂效率要高107-1013倍。
2H2O2
Fe3+
2H2O +O2

2H2O2
2H2O +O2
105molH2O2 ∕1mol过氧化氢酶·S 10-5molH2O2 ∕ 1mol铁离子·S
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
酶蛋白质
双成分酶
辅酶
辅助因子

辅基
金属离子 小分子金属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较疏松(非共价键相连), 可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多为一些小分子有机物, 如维生素、核苷酸等。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较紧密(共价键相连), 不易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多为一些小分子金属 有机物,如铁卟啉等。
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
核糖核酸酶三级结构示意图
N
His119
Lys41 His12
C
2、双成分酶(结合酶,conjugated enzyme ) 这类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外还要有非蛋白质成分(辅因子),两者结合 成的复合物称作全酶。大多数的氧化还原酶属 于此类,如脱氢酶、脱羧酶等。
酶的作用部位特殊
• 细胞内酶:在细胞内产生,细胞内催化。例如 氧化磷酸化酶和三羧酸循环酶系等(线粒体)
• 细胞外酶:在细胞内产生,细胞外起作用。例 如消化道内的各种消化酶
二、酶的催化特性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特征:
◆ 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酶本身在反应前后也不 发生变化; ◆ 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不改变反应的 平衡点; ◆ 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金属离子:一般不与酶蛋白直接结合,但为酶 催化活性所必需。常见酶含有的金属离子有K+、Na+、 Cu2+、Zn2+、Fe2+、和Mo2+等。
羧肽酶 (黄色 圆球是 Zn2+)
双成分酶 羧基肽酶以 二价锌离子 (Zn2+)为 辅助因子
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的关系:
通常一种酶蛋白必须与某一种特定的辅 助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全酶),才能表 现出催化活性。
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
而同一种辅助因子成分可以与多种不
同的酶蛋白相结合,分别构成能催化不同 底物的全酶。
例如: NAD+(辅酶Ⅰ)作为脱氢酶的 辅因子成分,在催化反应中起着转移氢的 作用,它可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分别构 成能催化相同类型化学反应,而作用底物 不同的酶。
NAD+ +
酶蛋白A 酶蛋白B 酶蛋白C
※ 多酶复合体:由若干个(2-6)功能相 关的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每个单独的酶 都具有活性,当它们形成复合体时,可催化某
一特定的链式反应。如丙酮酸氧化脱羧酶复合 体,含三种酶和六个辅助因子;脂肪酸合成酶 复合体,含有六种酶及一个非酶蛋白质。它有
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 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
(二)、高度专一性
又称为特异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催化的反应
都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 种或某一类底物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这种现象
称为酶的专一性。 如: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淀粉酶催化
淀粉的水解;核酸酶催化核酸的水解;酯酶只能水 解酯类 ;但它们都可以用酸碱进行水解。
结论: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酶是具有催化活 性的特殊蛋白质。
※ 1982年,美国科学家切赫(T.Cech) 和奥特曼(Altman)在对原生动物四膜虫的研 究中首次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后来 又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DNA。---- ribozyme (核酶)
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酶不一定都是蛋白 质,还促进了有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问 题的进一步探讨。
◆ 酶蛋白 --主要决定酶的专一性 ◆ 辅助因子 --主要影响催化反应类型
据酶蛋白 结构特征
单体酶 寡聚酶 多酶复合体
3、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 ※ 单体酶:一般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
子较量小,大多数水解酶属于此类。如溶菌 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 寡聚酶: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 (每条多肽链就是一个亚基),亚基之间以 非共价键牢固地结合,单独的亚基无酶的催 化活力。如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均含四 个亚基, 谷氨酸脱氢酶含六个亚基。
三、酶的概念
酶是生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 白质,亦称为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s)绝大
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 。(狭义)
酶是生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
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广义)
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Enzymatic reaction)。
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底 物(substrat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