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9房屋建筑构造-墙体_图文
09房屋建筑构造-墙体_图文
3.2.3.2 勒脚
勒脚:外墙墙角,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 作用:一是防止外界机械性碰撞对墙体的损坏;
二是防止屋檐滴下的雨、雪水及地表水对 墙的侵蚀; 三是美化建筑外观。 做法:抹水泥砂浆、外贴面砖、石砌等(图3.13)。
3.2.3.3 散水与明沟
散水:指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 明沟:在外墙四周或散水外缘设置的排水沟。 做法: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基层土壤上现浇混
模 数 1M 墙厚(mm) 90
用砖 DM4 类型
1.5M 2M 2.5M
3M0
290
340
390
DM3 DM2 DM1 DM2+DM4 DM1+DM4 DM1+DM3
DM3+DM4
DM2+DM3
组合砖墙
用砖和轻质保温材料组合构成的既承重 又保温的墙体,按保温材料的设置位置不同, 可分为外保温墙、内保温墙和夹心墙(图3.8)。
围护作用:墙体抵御自然界的风、雨、雪的侵袭, 防止太阳辐射、噪声干扰以及室内热 量的散失,保温、隔热、的作用。
分隔作用:室内与室外空间分隔开,划分房间和 使用空间
按位置和方向分: 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 横墙:沿建筑物横向布置的墙 纵墙:沿建筑物纵向布置的墙 山墙:外横墙位于房屋两端的墙 平面上门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 ,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混凝土砌块的几种形状
c) 放水平筋用 放水平筋用砌块的一半
砌筑隔墙
砌筑隔墙是指采用多孔砖一级各种轻质砌块等 砌筑的分隔建筑室内空间的非承重墙体,包括砖 砌隔墙和砌块隔墙。
3.2.3 墙体细部构造
墙体细部构造包 括墙身防潮、勒脚、 散水、窗台、门窗过 梁、圈梁和构造柱等 (图3.9)。
3.2.3.1 墙身防潮
①防火要求 1、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 2、设置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 ②防水防潮要求 选择良好的防水材料以及恰当的构造做法, 保证墙体的坚固耐久性,使室内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③建筑工业化要求 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是墙体改革,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工
效、降低劳动强度,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 、降低成本。
注:眠 砖:平砌的砖 斗 砖:侧砌的砖
无眠空斗墙:全由斗砖砌筑成的墙; 有眠空斗墙:每隔一至三皮斗砖砌一皮眠砖的墙
(图3.5)。
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用各种空心砖砌筑的墙体,有承 重和非承重两种。
砌筑承重空心砖墙一般采用竖孔的粘土多孔 砖,因此也称为多孔砖墙。
砌筑方式:全顺式、一顺一丁式和丁顺相间 式,P、M型多孔砖一般多采用整砖顺砌的方式, 上下皮错开1/2砖。如出现不足一块空心砖的空 隙,用实心砖填砌(图3.7)。
墙身防潮:在墙脚铺设防潮层,以防止土壤中 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使建筑物 墙身受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墙身防潮层应在所有的内外墙中连续设置, 且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 层两种。
防潮层的位置
❖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设 在垫层厚度中间位置,一般低于室内地坪60mm;
屋盖处及每 层楼盖处; 各层所有的 横墙
配 最小配筋
4φ10
4φ12
4φ14
筋 箍筋最大间距
φ6250mm
φ6200mm
φ6150mm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混凝土圈梁宜设置在与楼板或屋面板同 一标高处(称为板平圈梁);或紧贴板底(称为板 底圈梁)(图3.20(a)、(b))。 钢筋砖圈梁(图3.20(c))
3.1.2 墙体的设计要求
根据墙体所处的位置及功能的不同,墙体 构造应满足如下要求:
❖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性能 ❖ 满足隔声要求 ❖ 满足其他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的材料有关。 提高墙体强度:
(1)选用适当的墙体材料 (2)加大墙体截面积 (3)在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构成墙体的材料和砂浆等级 墙体的稳定性 : 墙作为一种较高、较长、较薄的受压构件,必
本章内容
3.1 墙体的类型与构造要求 3.2 砖墙的构造 3.3 砌块墙的构造 3.4 墙体的保温与节能构造 3.5 隔墙与隔断构造 3.6 墙面的装饰装修构造 3.7 幕墙构造
3.1 墙体的类型与构造要求
3.1.1 墙体的类型
按墙体作用分: 承重作用: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传来的荷
载的墙;
砌筑空心砖墙应注意:
1)多孔砖的空洞应垂直于受压面。 2)灰缝应横平竖直,竖缝要刮浆适宜,不得出 现透明缝。 3)多空砖墙不够整块,多孔砖的部位应用七分 砖或普通烧结砖来补砌,不得用砍过的多孔砖来 填补。
空心砖墙的厚度及轴线定位与砖的类型、 圈梁的设置等有关。
❖ 模数多孔砖(表3.1)。
表3.1 模数多孔砖墙体厚度
声音的大小在声学中用声强级表示,声强级的单位是“分贝”。
为控制噪声,对墙体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① 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 ② 增加墙体厚度,避免噪声穿透墙体及带动墙体振动 ③ 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提高墙体的减振和 吸音能力; ④ 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垂直绿化降噪。
4.满足其他方面的要求
须保证其稳定性,与墙体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 体间的距离有关。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提高墙体稳定性: (1)增加墙体厚度,但这种方法有时不够经济 (2)提高墙体材料的强度等级 (3)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构件 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 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体中,还需设置贯通的圈梁和钢筋 混凝土构造柱,使之相互连接,形成空间骨架。 ❖ 在地震烈度7~9度的地区内,应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分为 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一顺一丁砌式:一层砌顺砖、一层砌丁砖, 相间排列,重复组合。
每皮丁顺相间式:“梅花丁”、“沙包 丁”,在每皮之内,丁砖和顺砖相间砌筑 而成。
多顺一丁式:多层顺砖、一皮丁砖相间砌 筑。
两平一侧式:每层由两皮顺砖与一皮侧砖 组合相间砌筑而成,主要用来砌筑18墙。
砖墙的组砌方式
空斗墙 :用实心砖侧砌,或平砌与侧砌相结合砌 成的空体墙。
承重砌块墙
承重砌块墙是采用预制砌块按一定技术要求砌 筑而成的承重墙体。砌块按材料来分有普通混凝 土砌块、轻骨料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利用 各种工业废料(如炉渣、粉煤灰等)制成的砌块。
砌块按重量及幅面大小可分为小型砌块、中 型砌块、大型砌块。
(a)普通型 普通型的一半 (b)放水平筋用 放水平筋用砌块的一半
砂浆 砂浆: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和填充料(砂、 矿渣、石屑等)混合加水搅拌而成。
作用:将砖块粘结成砌体,提高墙体的强度、稳 定性及保温、隔热、隔声、防潮等性能。
砂浆强度等级有M20、M15、M10、M7.5、 M5、M2.5共6个级别。
常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 灰砂浆三种。
❖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三合土或碎石灌浆等非刚性垫层 (透水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与室内地坪平齐 或高于室内地坪60mm;
❖ 当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或内墙两侧的地面出现高 差时,除了要分别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外,还应对 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一侧的垂直墙面做防潮处 理(图3.10)。
防潮层的做法 ❖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做法有三种:
钢筋混凝土过梁:是 采用较普遍的一种,可 现浇,也可预制。其 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 两种(图3.18)。
砖过梁
平拱砖过梁是将砖砌成拱型,以承受上部荷载, 施工复杂,强度较低,且不适用于较大的门窗洞口, 很少采用。
墙体加固及抗震构造
门垛和壁柱 在墙体上开设门洞一般应设门垛,保证墙身稳定和门框安装。
6、7度
8度
9度
沿外墙及内纵 屋盖处必须设置,楼 屋盖处及每层楼 屋盖处及每
墙
盖处隔层设置;
盖处
层楼盖处
圈
梁 设 置
沿内横墙
屋盖处必须设置,楼 盖处隔层设置;屋盖 处间距不大于7m;楼 盖处间距不大于15m; 构造柱对应部位
屋盖处及每层楼 盖处;屋盖处间 距不大于7m;楼 盖处间距不大于 7m;构造柱对应 部位
门垛宽度同墙厚, 门垛长度一般为120mm或240mm(不计灰缝),过长会影响室内使用 当墙体受到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应增设壁柱(又叫扶壁柱).使 之和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并稳定墙身。(如240mm厚,长度超过6m) 壁柱的尺寸符合砖规格,突出墙面半砖或一砖。
3.2.3.6 圈梁
圈梁: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及部分横墙设置的连 续而封闭的梁。
3.2.2 砖墙的砌式和厚度
实心砖墙
实心砖墙:用普通实心砖砌筑的实体墙。 常见的砌筑方式:全顺式、一顺一丁式、 多顺一丁式、每皮丁顺相间式及两平一侧式等 (图3.3)。 实心砖墙体的厚度除应满足强度、稳定性、 保温隔热、隔声及防火等功能方面的要求外,还 应与砖的规格尺寸相配合(图3.4)。
全顺式:每皮砖为顺砖,上下皮错缝120mm。
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体的稳定性,减 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圈梁的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 数、地基状况和地震烈度有关 。
注:徐州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 0.10g:
表3.2 圈梁设置要求及配筋
圈梁设置及配筋
设计烈度
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 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2、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 内配三根直径为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 3、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 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 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 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