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生物学》植物、动物学考点

《普通生物学》植物、动物学考点

名词解释:1.双命名法: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单词组成,第一个单词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加词,形容词。

完整的学名,在种加词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2.生长轮:生长轮是形成层周期活动的结果,同一年内所产生的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

(在温带生长的树种,通常每年只形成一个生长轮,故生长轮又称为年轮。

)3.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花萼甚至整个花序都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类果实称为假果。

4.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5.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6.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7.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在低浓度时能对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8.春化作用:指植物经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诱导或促进开花的现象9.双受精现象:花粉管进人胚囊后,其顶端形成一个孔,从孔中释放出花粉管的内容物,包括一对精细胞和营养核。

其中一个精子在卵细胞合点端缺乏细胞壁的部位通过质膜相互融合而进入卵细胞,继而精核与卵核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或称为受精卵。

与此同时,另一个精细胞亦通过质膜融合的方式进人中央细胞,精核与两个极核配合产生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

10.质外体:由所有细胞的细胞壁连接起来构成的整体,包括细胞壁、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等非原生质体部分。

11.共质体:指通过胞间连丝将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的原生质连系起来形成的整体。

12.植物细胞的水势(计算公式):水势: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公式:ψw =ψπ+ ψp+ ψmψw 细胞水势、ψπ渗透势ψp压力势、ψm衬质势问答问题问:五界系统是哪五界?答: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问:简述输导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保护组织的特点。

答: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各种物质的组织,其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在整个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内成为连续的系统。

根据所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导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的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输导有机养料的筛管和筛胞。

它们与其他组织组合,分别形成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厚角组织:具有不均匀加厚初生壁的生活细胞。

加厚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角隅处加厚和片状加厚。

具有一定的坚韧性、可塑性和延伸性,既有支持作用,又不影响所在部位的生长。

厚壁组织:具有均匀加厚的木质化的次生壁的生活细胞,成熟的厚壁组织细胞为死细胞,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两类,即石细胞和纤维。

保护组织:分为表皮和周皮(1)表皮特点:通常为薄壁细胞形状各异,排列紧密,为活细胞,内含有色体、白色体、代谢产物,不含叶绿体。

暴露在空气中的细胞壁有较厚的角质层覆被物还有气孔,还有突起的附属物,如表皮毛等。

(2)周皮特点:根茎加粗生长后表皮被挤破后形成的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问:分生组织主要存在于哪些部位?答: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的顶端部位,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内的周围,居间分生组织位于茎的节间和叶鞘基部问: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及其功能?简述它的次生生长过程?答: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组织)生理功能:表皮: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皮层:(1)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维管柱的横向输导途径(2)幼根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3)通气作用(4)根进行物质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场所维管柱:(1)输导水分(2)将同化产物输送到根、茎、花、果等部分供利用(1)片断状(2)波状(3)圆周状维管形成层的活动:(1)形成层径向分裂形成层环扩大(2)形成层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少量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较大量的次生木质部(3)部分形成层细胞形成射线细胞。

能力形成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总称周皮。

问:双子叶植物的茎是如何长高和增粗的?答:长高:茎尖顶端分生组织持续分裂活动产生初生结构,使茎长高。

增粗:维管形成层的产生: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恢复分生能力,连成环状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纺锤状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形成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射线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产生维管射线木栓形成层的产生:次生生长初期,木栓形成层由表皮或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层,以后逐渐深达由韧皮部细胞产生。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分裂产生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

问: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及其功能?表皮: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排水器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主要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叶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脉:支持和输导作用。

问: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答:一般为 8核7细胞结构,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1个中央细胞(2个极核)、3个反足细胞。

问: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答:种皮、胚、胚乳问:胚由哪些部分组成答:胚芽、胚轴、胚根、子叶问: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那个部分进入植物,又是从哪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是什么?答:根尖的根毛区●气孔●土壤→ 根毛→ 皮层→内皮层→中柱鞘→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柄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主动吸水动力:根压●被动吸水动力:蒸腾拉力第一讲1、集群绝灭:生命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非正常的大规模的绝灭事件,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一些高级分类群整体消失了。

集群绝灭及与之相继的大规模适应辐射,构成了生命史上大规模的物种替换。

2、常规绝灭:在整个生命史上,绝灭亦如种形成一样作为进化的正常过程,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新种产生和某些老种的消灭。

第二讲1、动物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2、高等动物机体的器官系统主要包括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3、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结缔组织。

第三讲1、人体中轴骨骼有哪几部分组成?颅骨、脊柱、胸骨和肋骨2.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一)变形运动(二)鞭毛及纤毛运动(三)肌线运动(四)肌肉运动第四讲1、内呼吸:指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相连。

2、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3、动物消化方式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

4、双循环是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的循环方式,血液完成一次循环需经过心脏两次,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循环途径。

5、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血液等部分所组成。

6、陆生昆虫主要靠气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7、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为双循环。

8、水生动物具体有哪些呼吸器官。

●低等的水生动物体表与水直接接触,不需要专门的呼吸器官。

●涡虫、蚯蚓等则靠身体表面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沙蚕的疣足具有呼吸的功能。

●很多水生动物用鳃呼吸。

第五讲1、内分泌系统:全身各内分泌腺以及散在机体其它部位的内分泌细胞的总称。

内分泌腺:分泌同一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的集合,形成腺体。

2、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展从腔肠动物开始到节肢动物,分别经过网状神经、梯形神经、筒状神经到链状神经的演化,由分散到集中。

3、肾脏的泌尿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4、人体激素按结构可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叙述(一)脂溶性的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等。

分子一般较小,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与靶细胞的细胞质内或细胞核内的相应受体结合,激素-受体复合体移动到细胞核内特定的DNA序列上,作为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启动基因的转录,引起某些基因转录出一些特异的mRNA,从而发生特异蛋白质的合成。

(二)水溶性的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

一般不能穿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一般只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促使机体产生快速的变化,作用复杂。

结合后使细胞内产生cAMP(环式腺苷一磷酸),cAMP作为第二信使再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中特有的酶使靶细胞所特有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表现出这种激素所引起的各种生理效应。

第六讲1、系统发育:系统发育——亦称“种系发生”。

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指整个生物界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即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今的整个进化过程;也可指一个类群(如各个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间接发育:动物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即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变态过程。

完全变态:昆虫的完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孤雌生殖:在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中,卵细胞不经受精,单独发育成子代的生殖方式。

如蜜蜂(雄蜂)、蚜虫、水蚤等。

2、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属于原口动物;脊椎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3、最原始、最低等多细胞动物是海绵动物;最早出现真体腔的动物是环节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