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中考分类古诗词阅读类型题目分析【辽宁营口】(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

(4分)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2分)13.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写法。

“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2分)(二)(4分)12.(2分)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1分);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1分)。

13.(2分)侧面描写(1分);乐(1分)【山东滨州】(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②子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8.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工”“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1郊野图。

(3 分)9.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 分)(一)(6分)8.杨花溪荷叶评分:共3分。

9.“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题。

(一)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

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

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明舒、宣、雍、端、通。

7.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2 分)A.《次北固山下》B,《十五从军征》 C.《登飞来峰》 D.《卜算子,咏梅》28.“纸笔”代指,“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杯中物”代指_。

(3分)9.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惜深,你怎么看?(4分)答案:(1)B(2)学习,读书十五岁酒(3)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

(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参考译文】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山东东营】(一)(4分)旅夜书怀①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765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

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8.本诗“书怀”“沉郁凄婉”,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9.本诗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创造力,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8.答案:(1)基调凄凉悲怆。

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

(2)含情深沉凝重。

既有眼前境遇的凄惨,又有人生际遇的悲凉;既有理想难以实现的痛楚,又有年老多病的忧愁。

这就令本诗具有了足够的情感重量和深厚的思想意蕴。

(3)传情曲折有致。

首联将景物浓缩于狭小空间,传达微弱孤寂之情;颔联赞叹“天地壮阔”“江月安详”而使孤寂之情变得强烈;颈联以自解自嘲婉曲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悲凉;尾联以沙鸥自喻,将寂寥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满尽致。

全诗情感迁回曲折,顿挫有致。

(4)达情含蓄蕴藉。

诗人为传达孤寂、愤懑、悲怆之情,找到了恰当的载体和独特视角,以“细草”和独舟映射孤独之情,以星月、江野映衬寂寥之感,以自嘲隐含愤激之情,以沙鸥自况括尽人生悲苦。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善于选取和组织意象,营造意境。

如由草、风、岸、樯、舟、夜构成的特写镜头与由星、月、江、野构成的远景画面,形成徽渺与阔大、孤寂与旷远相融为一的意境。

(或如诗人将自我融入自然之境,构成雄浑阔大义孤独凄凉的审美意境。

或如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意境。

在“孤独”的统领下,近岸见风草,暗夜见樯舟,两者联系在一起,构成萧瑟、凄凉的意境)示例二情景相生。

首联诗人以微渺处境、孤寂心境选取萧索之景,萧索之景又助添孤寂之情;而“细草微风”与阔大平野,“危樯独舟”与奔流大江相比照,将诗人微4渺、孤寂表现得更为突出。

(或借景抒情、颈联由眼前草风樯舟、星月江野触发愤激不平之情;尾联借助飘飘于天地之间的沙鸥传达漂泊无依的感伤)示例三善用修辞。

衬托。

首联以细草等意象正衬诗人孤寂之情和漂泊之感;颔联以宏阔境界既正衬心怀天下之胸襟,又反衬自我形象的微渺、对前途的无奈和孤寂无依的凄怆。

(或对比。

自然的宏阔与诗人渺小对比。

将用以自况的沙鸥等置于宏阔境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天地辽阔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或“赋”中兼“比”,诗人是在叙述旅途夜中所见,但景物又成为诗人的隐喻。

细草暗喻诗人身世,任凭风雨侵袭与洗劫;独舟、沙鸥暗喻诗人颠沛流离、孤苦无依。

通过隐喻抒发了理想不得实现、报国无门的哀痛与悲怆。

或注重字词锤炼。

颔联中闪烁的星星在远处与地面相接,是谓之“垂”;月色使水天浑一,又随水而动,是谓之“涌”。

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隔,非“涌”无以知大江奔流)示例四构思缜密,描写层次丰富。

前两联写所见之景,照应诗题“旅夜”,后两联抒情,照应“书怀”;前两联景物一渺小一宏大,尾联“天地一沙鸥”,又一宏大一渺小,与前两联形成关联。

全诗结构严谨,构恩缜密。

首联为近景,领联为远景,层次分明;颔联一动一静,动静相谐。

描写层次丰富。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海南省】(二)古诗词阅读(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词阅读(5分)6.(2分)杨花子规【评分标准:每空1分】7.(3分)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评分标准: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

(5分)赤壁登幽州台歌杜牧陈子昂折戟沉沙铁未销,前不见古人,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念天地之悠悠,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5分)5.(2分)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

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3分)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

【解析】本题考查情境描绘。

画面描述,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或情感。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特点、抓住意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

【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共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1分)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3分)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

1分)7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

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

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黑龙江龙东】(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

(共10分)10.古诗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黑龙江绥化】(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