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明两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市发改委投资处2009年6月26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回落,主要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按照“扩内需、保增长”、“保稳促调”等要求,突出做好今明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1亿元,同比增长22.3%。
其中,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2.7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位居全省第二,较全省增幅高8.8个百分点。
(一)投资运行亮点1、各区域协调增长态势良好。
1-5月,舟山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7.13亿元,同比增长47.7%;普陀区完成投资36.43亿元,同比增长47.2%;岱山县完成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30.4%;嵊泗县完成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38%。
2、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导格局进一步成型。
1-5月,全市工业完成投资66.27亿元,增长29.8%,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3%,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修造完成投资49.5亿元,增长25.1%。
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5.8亿元,增长29.5%,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约50%,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约13个百分点。
3、房地产市场复苏带动投资较快恢复增长。
受房贷利率优惠、新城学区划分等利好政策刺激,住房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定海、新城、东港、岱山等地区楼盘热销,房地产市场出现“价量齐涨”现象。
1-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5.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4、5月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1.4%。
房地产交易活跃带动投资较快恢复性增长。
1-5月,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长14.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下降9.4%)。
4、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
1-5月,全市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共有12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6个,计划总投资200.8亿元,同比增加113.5亿元。
1-5月累计完成投资31.1亿元,同比增加18.1亿元,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5%,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4.4个百分点。
5、城乡个私投资快速增长。
今年1-5月,全市城乡个私投资完成37.8亿元,同比增长1.5倍,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一支新生力量。
6、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
一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指数比去年第四季度分别上升2.2和8.7个百分点。
二季度指数在一季度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
4-6月,我市企业家信心、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分别上升4.0点、0.8点。
(二)投资运行存在的问题1、投资增速冲高回落。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约30个百分点,其中3、4、5月分别增长57.2%、9.5%、1.1%,增幅呈逐月递减趋势。
从具体行业看:1-5月除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外,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回落49.3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较之一季度,1-5月基础设施、工业和房地产投资也分别回落48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
2、船舶工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
1-5月,全市船舶工业完成49.5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船舶工业项目大规模布局告一段落,今年投资主要依靠续建项目拉动;除金海湾等骨干企业手持订单饱满,新增订单能及时跟进外,现有手持订单刺激船企扩张投资的预期不强;航运市场的萧条,船东修船意愿、修理标准和修理范围都大大下降,直接影响船企扩张投资意愿和信心。
3、重大项目推进放缓。
受农保地制约、政策处理难、业主投资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以全市88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例,今年计划投资141.4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8.6%,与去年同期约40%相比,推进速度放缓。
4、项目支撑后劲不足。
受大陆连岛工程、洋山港三期、金海湾船业等重大项目收尾或竣工因素影响,一批续建项目完成后,新建项目如不能及时跟进,六横电厂、六横穿山疏港公路、鼠浪湖港区开发工程等一批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难以在年内开工建设,对后续项目支撑提出严峻挑战。
二、今明两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一)背景分析1.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条件(1)宏观层面。
受4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下,今年4、5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扭转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格局,二季度GDP增长有望接近8%,呈现较明显的止跌回升之势。
与此同时,国务院调低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公路、商品住房等项目资本金比例,有效缓解项目融资压力。
省、市积极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工程,全省全面梳理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项目,上下联动,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报批。
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启动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原属国家部委的部分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地方。
(2)微观层面。
舟山投资增长的基础较为扎实。
从运行趋势看。
我市2001—2008年投资年均增长30%,正处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上升通道,短期内这一趋势难以改变。
行业结构看。
基础设施:按照基础先行、政府主导、加快推进的原则,下步我市还将重点推进以交通、电力、港口开发工程为主导的重大基础设施,其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0%以上,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仍将持续。
工业:受行业周期和市场行情影响,船舶工业投资增速回落,但中远船务、金海湾、欧华、扬帆等主要骨干船企扩张势头强劲,随着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投资增长潜力依然存在。
房地产:楼市回暖,购房刚性需求开始释放,楼盘热销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
2、制约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1)历年增长基数较高。
近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基础设施和船舶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7.6、72.7%,创近年新高,给今明两年投资较快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2)项目审批难度加大。
以临港项目为例:一是涉及部门多。
办理项目核准前的各种支撑性文件分别涉及港务、城建、国土、海洋、海事等多个部门。
二是审批时间长。
完成所有审批程序至少需要一年,多则两到三年时间,上报国家核准项目甚至更长。
受当前投资体制制约,项目审批各环节环环相扣,一个环节不畅直接影响后续审批。
三是前期投入大。
仅各类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3)储备项目不足。
目前全市“三个一批”(续建、新建和前期项目)计划中,续建项目投资占70%以上,新建项目占30%不到,随着续建项目相继完工,新建项目能否继续支撑明年投资面临巨大考验。
经初步掌握的全市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明年继续开展前期工作的53个项目总投资约61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37个,占计划总投资83%,而产业项目(含房地产)只有16个,投资约107亿元,仅占计划总额的17%,产业项目储备尤为不足,将制约下步投资增长。
(4)要素制约突出。
土地。
突出表现在涉及基本农田或农保地报批的手续烦琐、资料要求高、时间跨度长,一度出现项目等土地现象。
水、电配套。
主要是有项目布局的边缘小岛,如长白、金钵盂等岛现有水、电配套保障薄弱制约项目推进建设。
资金。
尽管信贷规模扩大,大企业、大项目融资问题不大,但中小企业、项目融资还比较困难。
此外,今年市、县(区)两级政府实施项目计划投资近120亿元,较去年增长近1倍,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较为突出。
(二)今明两年投资形势预测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400亿投资计划的38%,时间过半任务未过半,下半年投资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对全市“三大百亿”计划(重大基础设施、产业提升和民生工程)和“三个一批”计划项目的掌握情况,深入分析我市投资运行情况,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严峻、政策宽松、挑战巨大、机遇难得”的非常环境下,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呈现“高开—冲高—回落—缓慢回升”的运行趋势,全市完成400亿元投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随着重大项目收尾因素加强,如储备项目未能及时跟进,明年投资增长压力空前。
具体判断:一是基础设施投资有望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7.6%以上)。
主要依托舟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等能源项目,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凉潭岛矿石中转码头工程等港口开发工程,大陆连岛工程及接线、金塘互通至大浦口疏港公路、北向疏港公等重大交通工程,金塘北部围垦、小洋山北侧围垦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二是工业投资可完成14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其中,今年船舶工业投资增长压力较大,经过努力有望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
三是房地产投资可超过45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当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投资信心回升,但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根本回暖的基础还没有出现,房地产投资既不可能大幅增长,也不可能低迷徘徊,保持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水平或成常态。
四是完成400亿元投资目标或有近15亿元的“缺口”。
对全市“三大百亿”工程和“三个一批”工程计划梳理汇总,初步预测全年完成投资较有把握的量约385亿元,距400亿元投资目标还有近15亿元的“缺口”,补好这一“缺口”将是今年投资工作的一项“攻坚”任务。
三、保持今明两年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对策建议做好今明两年的投资工作,保持我市投资平稳较快增长,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增长为先,转型为本,创新为魂,民生为重,稳定为基”的工作主线,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改革创新不停步,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咬定400亿投资目标分解任务抓落实咬定全年投资400亿元,增长17.8%的目标,按照“量力而行、适度加码”的原则,对“三大百亿”计划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市发改委负责投资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实施的牵头和衔接工作;市经贸委负责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的任务;市交通委、电力局、水利局、水务局等部门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投资200亿元目标;市城建委负责完成房地产投资任务;市统计局负责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及时提供翔实的投资运行数据。
各县(区)政府重点抓好本地区投资增长任务。
(二)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和援建工作加强中央投资项目管理,主要把好“三道关”。
一是项目申报。
搞好2010年中央投资计划编报,做好项目包装、上报和争取工作。
二是项目实施。
按照中央“三个100%”的要求:已开工项目要就存在问题抓紧整改,加强施工管理,及时上报项目进展;第二批、第三批项目要抓紧完备前期审批程序,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完善开工条件,确保9月前全部开工。
红光乡援建工作。
按照温总理提出的“三年任务二年完成”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完成。
(三)破解三大难题,抓好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以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为契机,努力破解项目审批(核准)、征地拆迁、融资等三大难题。
项目审批:以推进高效审批为目标,加快出台项目联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