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北京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7北京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7北京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命题人:翁盛审核人:王限婷得分:_______考试说明:本次考试共五大他21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请务必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材料一: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

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考试有用吗?找工作有用吗?对比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为什么不会问为什么要读《圣经》这样的问题?首先,他读《圣经》不会想到有用的问题。

其次,他即使想到《圣经》的功能,也会明白《圣经》在帮助他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他一个人生依据。

但是在中国,为什么要读《论语》,仍然会被作为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来,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问题。

既然一定要回答,那我就来试着回答。

《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第一,《论语》是知识体系。

《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

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

《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论语》的第二个体系,是有一套价值体系。

《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

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

人类是高贵的,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类的高贵,并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身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也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的人性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他们代表着人性的光辉,人类的高贵,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仰望这样的光辉,这就叫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

读《论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学会做价值判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一生进退有依据。

一部《论语》,还有第三个体系,文化体系。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

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

中国历史上,蒙古人进来过,满族人进来过,但到最终因为认同中华文化,文化没有中断。

国家幅员..如此辽阔,认可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三国演义》上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合久必分,是源于利益冲突,是政治的分裂,但是分裂之后,为什么又总是能够合起来?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

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朝的军队,而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老秀才。

当云南的孩子打开《论语》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时候,北京、四川、青海的孩子同样在读,最后,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孔子;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依据。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

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

中国人有中国人生活的美。

从基础教育开始,教包括《论语》在内的传统文化经典,然后再把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教交给孩子,那么______在精神层面上______在形而下的生活层次上,______会形成属于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和气质。

文明,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

(取材于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有删改)1.文中加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纯粹B.本意C.明辩是非D.幅员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论语》包含大量的成语和格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B.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极少数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

C.中国历史保持长久统一,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凝聚力量。

D.作者认为《论语》的三个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价值体系。

3.文中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A.不但而且就B.既又都C.或者或者都D.无论还是就材料二“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

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

他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修养。

钱钟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最喜欢子路。

”我也有同感。

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率真,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

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称赞,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等。

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

例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

孔子接下就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对其他弟子总很有礼,对子路却毫不客气地提着名儿训他:“由,诲汝知之乎?……”子路对夫子毫无礼貌。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他会说:“甚矣子之迂也。

……”孔子不禁说:“野哉!由也。

”子游、子夏,孔子也喜欢。

“吾觉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

子游很认真要好,子夏很虚心自谦。

夫子和子游爱开开玩笑,对子夏多鼓励。

子贡最自负。

夫子和他谈话很有礼,但是很看透他。

孔子明明说“君子不器”。

子贡听夫子称赞旁人,就问“赐也如何?”孔子说:“汝器也”,不过不是一般的“器”,是很珍贵的“器”,“瑚琏也”。

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宰予。

宰予不懂装懂,大胆胡说。

孔子听他说错了话,因为他已经说了,不再责怪。

宰予言行不符,说得好听,并不力行。

而且很懒,吃完饭就睡午觉。

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变的。

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一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

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

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取材于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有删改》4.文中引用《论语》的话语和对应人物关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贤哉回也——颜渊B.诲汝知之乎——子路C.朽木不可雏也——宰予D.君子不器——子游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子路很聪明,也很有才能,对孔子最忠诚,孔子经常称赞他。

B.子游、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爱和子夏开玩笑,对子游多鼓励。

C.孔子知道子贡最自负,和他谈话依然很有礼,并没有直接批评他。

D.宰予不懂装懂,言行不—,而且还很懒惰,孔子因此不喜欢他。

6.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述学习《论语》的意义。

(4分)二、本大题共7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③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照,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7.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遂拜于.途以其无礼于.晋C.愿夫子之.幸存寡人持千金之.资币物D.晏子乃.返度我至军中,公乃.入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以国事为重,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二)课内文言10.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愿呼张良与俱去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11.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之往来,共其乏困..于晋,且贰于楚也B.行李C.樊将军以穷困..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来归丹D.沛公居山东1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阙秦以利.晋B.项伯杀人,臣活.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拔剑撞而破.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14.默写(4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

三、阅读诗歌,完成15-16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秋雨叹三首(其二)杜甫阑风长雨①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②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注释】①阑风长两:连绵不断的风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