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预防接种规范操作

如何进行预防接种规范操作


二、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
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职责
接种单位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
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下图);把三角肌的长 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 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 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 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 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 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
3、4、5月龄, 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口服
肌内注 射
肌内注 射
1粒 0.5ml 0.5ml
第1、2剂次, 第2、3剂次间 隔均≥28天
第1、2剂次, 第2、3剂次间 隔均≥28天
麻风疫苗(麻疹 疫苗)
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附着处
皮下注 射
0.5ml
免疫程序2
• 器材清理: 清点一次性注射器使用数量并记录,针 头统一消毒、毁形、焚烧; 对损坏和报废的器材做好记录,并随时 增补。
整理接种现场-2
• 疫苗处理: 启开安瓿未用完的苗,必须废弃。
未打开的疫苗如冷藏容器内冰未完全溶化,则做好标记, 放冰箱保存,并于有效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如 冷藏容器内的冰已全部溶化,脊灰疫苗应全部废弃,其 他疫苗做好标记,下次接种时先使用,并仅限于使用一 次。 失效、破损或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报废,报废疫苗均交当 地疾控中心统一回收、核实、登记后方可生效。
群体性预防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 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 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 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五、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前准备(落实接种对象、疫苗准 备、接种器材、药品准备、接种室消 毒)
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
藏保管制度 ➢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
种门诊 ➢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 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步骤 (预检、接种、登记、留 观、预约、宣传)
接种后的工作(处理剩余疫苗,清理 器材,整理接种卡、簿,访视)
接种前准备-1
确定接种对象 根据免疫程序,确定应接种对象,包括上次
未接种对象、本次新增接种对象和流动儿童 漏种对象 清理接种卡、册,根据接种记录核实接种对 象,选出接种对象卡片(或抄写名单)
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 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 种过程中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 叉腰。 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 病变处。 用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 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 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区不可用手触碰。 按照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方法和部位 接种疫苗。 吸取疫苗和注射时,手不能触碰注射器的针芯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
麻腮风疫苗 (麻腮疫苗、 18-24月龄 麻疹疫苗)
A群流脑疫 苗
6-12月龄
A+C流脑疫 苗
3周岁,6周岁
1
上臂外侧三角肌 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 射
0.5ml
2
上臂外侧三角肌 附着处
皮下注 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2
上臂外侧三角肌 附着处
皮下注 射
100μg/0.5m 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 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 次间隔≥12个月
接种前的准备-4
• 准备药品、器械:75%酒精、镊子、消毒棉 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注射器、 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针剂等、 污物桶及一次性注射器回收安全盒。
接种步骤
接待儿童家长 → 核实接种对象 →询问儿童健 康状况 → 接种疫苗 → 记录和预约 →观察接 种反应 →整理接种现场 →统计报告随访
• 检查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 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 时间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 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接种疫苗-2
• 疫苗应避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使用前方 可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 容器的次数,开后应及时关严。
• 冷藏容器内的冰排溶化后,应及时更换。 在接种门诊,上午门诊下班时应将未开启 的疫苗存入冰箱冷藏室内。
接种技术
• 皮内接种法
操作方法 用1ml注射器吸取疫苗,皮肤常规消毒, 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 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0~15度角刺入皮内,左手拇指固定针管,然后注 入疫苗或试验液,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 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角后,拔出针头。勿按 摩注射部位。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 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 口服法
①用于OPV服用。
②用消毒的药匙(口杯)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 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③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碾碎, 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 将糖丸疫苗溶于5毫升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 服咽下。
图 10-7 皮下注射法
肌肉注射法
①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②操作方法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
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 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 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 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 压针眼部位。
④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 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注意:腹泻儿童推迟服用,不能带回家服用、服苗前半小时不 能吃奶和热水
七、接种注意事项
1、疫苗易被酒精杀灭,皮肤消毒 后需待干后可注射。
2.加吸附剂的疫苗,注意摇匀,及 注射部位和深度。
4.活疫苗安瓿开启半小时,死疫苗 开启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应当建立真 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疫苗记录 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半年盘查1次,做 到帐、苗相符

四、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组织形式
常规接种 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 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 务
如何正确进行预防接种
2013年1月
一、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单位 ➢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
接种步骤
• 接种前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证,回收接种 通知单,检查卡、证,对姓名、性别,出 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 次接种对象,接种何种疫苗。发现有误应 及时更正。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要 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接种疫苗-1
• 疫苗使用--接种前必须严格核对要接种的疫苗名 称,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 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 清,安瓿有裂纹或受过冻结的百白破、乙肝等疫 苗一律不得使用。
图 10-5 皮内注射法
• 皮下接种法
①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②操作方法 用1ml 或2ml注射器,吸取 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 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度角, 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 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 苗,快速拔出针头。若有回血,应更换 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青海省免疫规划疫苗
11种
卡 介 苗 BCG
乙肝疫苗
脊 灰 疫 苗 OPV
百白破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疫苗HAV 麻腮风疫苗 MMV
甲肝灭活疫苗HAV
白破疫苗 DT
A 群 流 脑 疫 苗 MAV AC 群 流 脑 疫 苗 麻风疫苗 MRV
HBV DPT
MACV
免疫程序1
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1、记录观察与预约
• 接种完毕,及时在预防接种证上正确记载所接种疫苗 的年、月、日、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接种记录要 书写工整,不得用其他符号代替。
• 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儿童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 有无接种反应。
• 与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 和地点。
2、整理接种现场-1

接种对象 种
月(年)龄


接种部位
接种途 径
接种剂量 /剂次
备注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 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 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 内接种第1剂 次,第1、2剂 次间隔≥28天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 处
皮内注 射
0.1ml
2、3、4月龄,4 周岁
接种前准备-1
主动搜索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接种对象。 发现后登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