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C、换位思考
D、想象
C、母婴传播
D、唾液传播C.倾
向性 D.独特性
A、气质
B、人格
C、意志
D、情绪
A.自我膨胀
B.自负(ABCD ) 9、以下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A.智力正常
B.反应适度(BCD ) 10、性意识的发展变化阶段分。
A.发育期B.青春性
C.自卑
D.自重
C.情绪稳定乐观
D.人际关系和谐C.性意识D.恋爱期
中职类《心理健康》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智力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坚定,自制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反应适度和自我悦纳六个方面。
2、记忆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时最0时。
3、自负是指自我膨胀,即过度的自信。
4、情绪是指人生活中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痛苦、热爱、忧愁、恐惧等心理状况。
5、消极的心理行为有焦虑、攻击、冷漠、幻想、逃避和自杀等。
6、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中应利用正迁移,避开负迁移。
7、爱是对他人的悦纳、亲密的情绪体验。
8、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堵状态。
9、注意力分散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活动感到厌烦,对学习不感兴趣。
10、脑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心情烦躁、反应迟缓等,称为心理疲劳。
二、不定项选择题(全对得2分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
(B ) 1、缓和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C )2、指怀疑自己的能力,拒绝接纳自我和一种情绪消沉的情感倾向。
A、自负
B、自恋
C、自卑
D、自信
(ACD ) 3、健康的概念是指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疾病
(A ) 4、自我安慰又称做
A、酸葡萄心理
B、甜柠檬心理
(ABC ) 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血液传播
B、性传播
(ABCD ) 6、以下是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有。
A.社会性
B.矛盾性
(A ) 7、是人在社会舞台上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一种角色。
(BC ) 8、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心理缺陷是。
三、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 X”。
(每题2分,共20分)
( X ) 1、心理异常和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x )2、抑郁会自行消失,不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没必要大惊小怪。
(X )3、只要智力正常和情绪稳定的人都属于心理健康。
(J )4、不良情绪有时候有利于我们为适应恶劣的环境刺激而斗争。
(J )5、学习能使一个人的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X )6、逆反心理就是逆向思维,创新的非常态的心理。
(")7、自我认可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8、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
(X )9、挫折属于消极方面的,对人亳无用处。
(")10、早恋属于性意识的表现之一。
四、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意志薄弱的主要表现?应该怎样克服意志薄弱?
答:意志薄弱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不能为之而刻苦努力,有的同学经常立志,经常下决心,但是情绪不好时,或是遇到挫折时,则又灰心失望,什么也不愿意学,严重的,干脆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愿读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克服意志薄弱主要从以下儿方面入手:
1、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目标的正确性。
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3、培养自己广博的兴趣。
4、经常督促自己,提醒自己。
5、向周围有毅力的同学学习。
2、什么是逆反心理?它会出现什么后果?
答: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向、固执、偏执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理智在、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而目,而是被自身的反抗情绪所左右,拒绝好意,莽撞行事。
其后果会导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人格,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引进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预防。
3、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有哪些?
答: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有:
1、正确地认识自己,包括愉快地认识自己和自觉地控制自己。
2、客观地自我评价,包括以师长为尺,以书本为鉴和以朋友为镜。
3、积极地自我提升。
4、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指一个有着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堵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若有效率的生活。
5、情绪的主要表现形成有哪些?
答:情绪的主要表现形成有:
1、快乐,开心,欣喜等
2、愤怒。
是由挫折引起的。
3、恐惧,不安,忧虑,紧张,慌乱,恐怖等。
4、悲哀,遗憾,失望,悲伤,绝望等。
5、羞耻,害羞。
6、爱,关切,责任,尊重。
7、恨,怨恨,愤恨,仇恨等。
五、案例分析(共20分)
1、小A和小B是某技校的同班同宿舍的女生。
小A性格开朗,小B内向寡言。
入学不久两人形影不离。
半学期过后,小A开朗的性格让小B觉得自己想丑小鸭。
小A在学校处处受欢迎,学习成绩又好,特别是第二学期小A还拿了平面设计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比赛。
小B名落孙山,而且人缘不好。
所以小B痛不欲生,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将她电脑里的资料全部删除,而且还在其他同学面前说了许多诋毁小A的话……
从以上案例中分析,小B行为属于什么样的心理行为表现?此心理行为的害处?并说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样做,克服这样的心理现象?(10分)
答:小B行为属于嫉妒的心理行为表现。
嫉妒的害处是:1、心胸狭窄,心境阴暗,当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会背后说三道四,用流言飞语来否定别人的成绩,或造谣中伤,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2、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 性格改变、孤僻,不合群,敏感多疑,对朋友不信任、情绪不稳、意志消沉等心理问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极为不利。
3、会破坏友谊,损害团结,既贻害自己又殃及他人。
要克服嫉妒心理,要做到:
1、树立虚心好学的精神,弄清嫉妒与竞争并非一回事。
竞争是虚心好学,不甘落后,可以使人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而嫉妒只能使人消极,陷入痛苦。
2、要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心胸狭窄的心理弱点,切忌贬低别人。
3、要正确认识自己。
克服盲目自负的心理弊病,能够容忍别人超前的现实。
2、无主见者的悲哀
父子两个人赶一头驴到集市去,途中有人批评他们太傻,驴子不骑却赶着。
父亲觉得有理,便让儿子骑驴,自己步行。
走不远,有人便批评儿子不孝,自己骑着驴,却让老父亲走路。
父亲听了,也觉得不错,于是改由自己骑。
再走一•段路,另一些人批评父亲不懂得照顾孩子,自己骑驴,让可怜的孩子走在后头追赶。
父亲觉得自己确实太过分了,于是两人一起骑。
可是过了不久, 又有人批评他们不仁慈,两个人骑在驴背上,驴子都快压死了,于是父子两人便决定绑着驴子,用扁担抬着走,过桥时,愤怒的驴子因挣扎,使他俩坠入河里。
从这个故事你汲取怎样的教训?(10分)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和生命是自己决定的,你无法讨好每一个人,或者变成别人。
每个人都要忠实于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模仿别人,把自己的本色也放弃了,别人怎么做, 甚至要费尽心机去思量别人觉得自己怎么样。
完全失去自我,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你就是你,你在世上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我们首先不能接受自己,保持本性,将会失去自己。
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偏差或缺陷,遇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表现出过分的从众倾向。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若过分,就会缺乏独立意识,阻碍自我的健康发展,甚至失去自我。
这些都是由青春期特定的身心状况决定的,是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是正常的,也是普遍的。
但必须加以调整,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成熟c因此,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