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心得6篇写作心得写作心得(一):说到写作,我的感触就个性深刻,在我的心里,写作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自我内心最真切的情感,无须用任何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只要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最美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是按自我的想法去写,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自我的真实想法,我们的老师经常强调:要写出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不是胡编乱造的,更不是从别的地方抄袭来的,自我当时的想法、感想,就是真情实感,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想法嘛!其次,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写“流水帐”了,这样的作文是不可能好的,要充分表达你当时的感想,就要把自我真切的一面展露出来,写“流水帐”就好象写梗概,把大体粗略的叙述了一遍,根本没有把每一个部分都细腻地去描述。
写作文时,字里行间都要表达出你的真切情感,不管是一句话,一个词,都要用得恰当,不要胡乱搭配,而且在用词方面要仔细,要挑选好最能体现当时感想的词汇,这样作文才会生动、真切。
作文不是编出来的,要想写好作文,平时就要多积累好词好句,多练习写作技巧,这样,作文才会有提高和进步,还要多学习别人的作文的精华所在,用在自我的作文里,这样才称得上“作文大师”呢!我的作文还不算的上很好,我还要加倍努力,如果今后在作文上有什么心得体会,你们必须要告诉我哦!写作心得(二):大家好,我是XXX,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和体会要与大家分享。
写作是语文的灵魂,作文写好了,语文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有的同学不喜欢写作,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无话可说,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
其实,世间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每一天,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搞笑的、好玩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
这些都是你宝贵的创作源泉和写作素材。
二是不明白怎样写,久而久之,同学们便更怕写,不想写。
其实,写作文就好像编故事。
你就是编剧,你就是导演。
为了招揽多一点的观众和读者,你就得花心思去构思。
三是部分懒惰的同学只愿意说,但不肯写。
其实,只要你讲得出,你就必须写得出,俗话说:“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好作文非一日之功,我们平时要多看,多写,一步一步积累。
言为心声,语言文字最容易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如何把作文写好,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把句子写通顺;二是意思表达要完整;三是标点符号要用对,遇到不会的字就去请教“字典先生”,如果你连字也要写错的话,那谁也没办法呀。
我在一年级时,刚开始接触日记、作文,但不会写。
我就把每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把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讲清楚。
以前,我在学写作文的时候,一度感到很吃力,一憋就是半天,过了很久也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话来。
每到写作的时候,我就如临大敌般地紧张,怎样办呢?于是,我尝试在下笔之前先确定作文的题材,脑子里像建房子一样先起好框架,肚子里打好腹稿,然后再动笔,碰到不会写的字就请教字典先生,写完后,先自我默读一遍,然后读给家长听,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寥寥几行,但已充满童趣。
于是我开始学着作家写作文的方法,一点一滴去改正自我的不足,碰到不通顺的地方,改!遇到不朗朗上口的地方,改!觉得差一点火候的地方,还是改!这样,我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寥寥几行了,而是绘声绘色,读出来,常把大人逗得前仰后合。
这四年来,我的一本《新华字典》“献身”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四分五裂了,一本《成语字典》也快翻烂了。
我觉得,透过学习工具,能够养成独立解答问题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次,我看见报纸上有征稿的活动,我告诉妈妈:我想参加。
妈妈鼓励我去尝试。
我满怀信心地写了,一篇、两篇、三篇,篇篇都石沉大海。
我意识到,自我肯定还有很多地方不足,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写完第十遍,我才请妈妈帮我投稿。
之后,作文发表了,我十分高兴,有一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后,请同学们要相信自我,我行,你也行!用我的方法去试一试,我相信,你必须行!写作心得(三):说到写作,其实我完全是个外行,严格上讲,我是不会写作的。
但是写作已经陪伴我好多年了,或者说,我一向在写作中成长着。
从最初学习写作到此刻,十年时光转瞬即逝,写作确实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于写作自然而然产生了很多想法,写出来主要是想和一些有志向写作的残疾朋友分享一下,共同学习。
写作,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它是一个体载,文字是形式,内心中有很多情感都需要表达。
这时候写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体载,什么形式,什么语言,它都是属于自我演说式的写作。
尤其是我们一些残疾朋友,喜欢写作的很多,但是由于残疾让生活有了局限性,于是就常常会陷在自我感动的模式里,或感动,或哀伤,或幸福,或励志,都是在记录着自我的点点滴滴。
这是我在残疾作者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
有的人会说,写作要从自我的真情实感出发,写作不就是在写自我吗,没有自我还怎样写作呢?其实那里面是有个误区的,所谓的真情实感,并不必须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事,它能够是你观察到的,是你感受到的,当某件事对你的内心有所触动的时候,它就能够成为一篇小说的构想,或是一篇散文起因。
但是你必须要注意你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经过理性思考过的东西。
比如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会随意吐露出我们内心的想法,能够不经过大脑直接表达出来。
但是写作不能陷入这种思维模式,我怎样怎样样,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急于表达自我的感觉,结果导致这篇中,只有一个我,或者只有一个事件的发生,让读者看不到“自我”以外的东西。
我觉得这种是十分无味的,这与文笔好坏无关。
真正好的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所谓的理性思维,我想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种种感受,能让我们站在残疾之外获得一份理性思考。
再从这个角度向上提升,当你能看到一些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一些人想不到的问题,不管你有没有获得答案,你这篇它就有了资料,有了感情,有了色彩,有了属于你心魂的东西。
如果有潜力,还要看看你想这些问题,别人会不会也想,他们会怎样想怎样思考,他们是什么见解,我如何与他们建立一种内心的共鸣。
这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不管写别人,还是写自我,都会很出色。
所以我反对用写日记练笔,我原先有这个习惯,但此刻已经改掉了。
因为我们一天中的所思所想的太多太多了,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又太少太少了。
那么多的念头里,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有多少呢?它只是头脑无数次的重复。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十分窄小的空间里,每一天都要用相同的语言记录下这些相同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的头脑思想就会被禁锢在这个状态里面。
而且写日记的方式是比较随意的,它没有写时那样严谨,它是以一个松散的方式在记录,而这些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和生起的念头,没有经过岁月的冲洗,是很难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的,除非你具备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天赋。
我们不能走出家门,我们很少接触社会,所以要我们多读书,多看书。
但是看书是不能带有目的性的,不要想我多看书,就是为了写作,永远不想这么想。
为了写作去看书,自我写的东西永远都在模仿之中,是无法超越无法突破的。
看书只是让我们拓宽视野,打开心量的一个通道,我们的心量越宽,思考问题的范围就会越大,思想也会越深,我们写的东西就不会被自身所局限。
读书也要区分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要选取适合自我的来读。
不要勉强自我读不喜欢的书,因为你不喜欢的书,你读了也不会真正受益。
你所感兴趣的书决定了你的思想发展的脉络,这一点想改变十分难,几乎不可能改变的。
所以我们只能顺从它的规律发展,不要逆它而行,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有的人写(那里主要指散文)就像写古典诗词一样,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主题、结构、语言措词都安排得十分好,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你读着这样的一篇,你会感觉它有点死板,你能够用激情豪迈的语调去朗诵它,但是当你静心默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境根本无法融入这篇文字当中。
我觉得像这样的即使文笔再好,思想再深刻,作者还是把给写死了,因为它与读者之间失去了内在的关联。
当然,我也不是说写得乱七八糟的,就是一篇活,不是这样的。
有固定的体载和模式,我们务必要循着它自身的规律,才能写出称之为的。
但是活和死有明显的区别,活肯定是作者在不经间有灵感而写的即兴之作,死肯定是作者苦思冥想之后而得。
前者是取其天然的精华,后者是人工再造之物,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把写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想,这与作者亲身经历有关,与作者对文学的感情有关,与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思想境界也有关。
一篇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关键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和他对文学的感情有多少,这是内在的东西,也是十分重要的。
至于作者的经历,那是天老爷的事,但是写作水平,是能够透过思想境界和文学感情补充和加强的。
有了对文学的那种感情之后,你就不会害怕自我写不好,不管你的写作水平怎样,你写出的东西都会存在着你的思想,你的气息,你能够把自我赤裸裸的呈现给读者。
而这时,只要你敞开心扉去写,毫无顾及去写,你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像我们这些残疾朋友,多半都是没有上过学,在家自学写作的,这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
我们有时候会连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懂,但我们却能写出来,这确实不易。
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你上没上过学,也不管你写作基础水平怎样,当你写完一篇的时候,你需要把另一个自我从你的思想中分出来,让那个自我作为读者来审视你这篇,看看有没有问题。
你自我去感觉这篇的思想和价值,还有它能给读者带去什么样的心灵感受。
让自我做自我的读者,这个读者能够是你的老师,能够是酒店经理,能够是普通工人,能够是大学教授和中学学生,也能够是你不认识的人,但是这个人千万不能是你自我,那样你会失败的。
你务必要克服自我意识,像看别人的一样,去看自我的,那你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然后你再回到作者的主角去写你的,你的思想和你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转变。
写作心得(四):记得刚上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论文板块的某个方面去写心得,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明白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我个人的实际状况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论文课忘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自我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明白要在资料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这十分重要。
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确不容易,我们务必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
的确,先不说我们的资料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能够做好的。
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适宜吗?虽然说这天应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但是可能明天也许你就会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