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验
【参考范围】 5~25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1)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
(2) 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 轻度增高(100~200),或属正常范围.
▪ 原理:丙氨酸+α-酮戊二酸
▪
▪
谷氨酸+丙酮酸
▪ 丙酮酸 ▪
测定连续监测法(速率法)
乳酸
(2) 方法评价:
①存在着两个副反应,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A、血清中存在的α-酮酸(如丙酮酸)能消耗。 B、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增高时,在有氨存在条件下,亦能消耗。
肝功能检验
本章内容概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黄疸的发生机理、类型及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肝功能实验生化检查指标的种类和重点项目的测定方法 及评价。
熟悉: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胆红素代谢;各测定项目的临床意义。 了解:肝脏的基本机构;肝功能实验项目选择的原则。
第一节 概 述
肝脏结构 肝脏的生化功能 肝脏疾病的生化改变
一、肝脏结构 (一 )解剖学特点
双重血液供应 双重输出管道
腹主动脉的分技肝动脉
氧
门静脉
营养
肝静脉
代谢降解物
下腔静脉
胆道系统
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
体外
(二 )肝脏的显微结构特点 1、组织结构 2、亚细胞结构
(三 )细胞的再生
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重要生化功能
排泄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生物转化
(一)排泄功能
②其它疾病引起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疾病。
(三)甲胎蛋白(α1,)测定
测定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斑点免疫结合法、火箭电泳放射自显影法、酶联火箭电泳法等
【参考范围】成人10~30 、>400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临床意义】 (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标:400(400) ; (2)活动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其它肝病病人的诊断.
主要排泄对象:胆汁酸、胆红素、氨 1、胆汁酸代谢
➢胆汁功能
➢胆汁的来源:
肝胆汁 胆囊胆汁 十二指肠
➢胆汁的成分:
水/胆汁酸(盐)、卵磷脂、蛋白质、 脂肪酸和胆固醇
(2)胆汁酸生成及种类: ➢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 ➢ 次级胆汁酸(肠道)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二)纤维蛋白原测定 测定方法:分为三大类
(凝血因子Ⅰ)
①根据纤维蛋白原的生物学特性测定方法 ②根据纤维蛋白原理化性质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③根据纤维蛋白原免疫学特点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参考范围】 2.22~4.22(热沉淀比浊法)
【临床意义】
(1) 纤维蛋白原增加:①感染;②无菌炎症;③其它。 (2) 纤维蛋白原减少: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双试剂法,因温育期长,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反应,测定准确性高,是测定的首选方法;
③血清不宜反复冰冻保存,以免影响酶活性;避免使用溶血标本。
3.赖氏法测定 (1)原理及方法评价(类似测定) 【参考范围】 8~28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 心肌梗死、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和各种肝病病人
4.连续监测法测定 (1)原理:
(四)其它 1.铜蓝蛋白测定 【原 理】 铜蓝蛋白具有氧化酶活性 【参考范围】 52.9~167.7
【临床意义】 肝豆状核变性(病)和遗传性色素沉积症.
2.转铁蛋白 【原 理】 双联吡啶法 【参考范围】 男 50~77μ 女54~ 77μ , 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0%~35.0%
【临床意义】 遗传性血色素沉积症铁沉积
尿素
H2N
CO H2N
精氨酸代琥珀酸
天门冬氨酸 瓜氨酸 部位——肝脏细胞
鸟氨酸
3 2
鸟氨酸
2O 氨
甲
酰
磷
瓜
酸
氨
酸
(二)物质代谢功能
1、营养物质代谢
1. (1)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 (2)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3. (3)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4. (4)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 激素的灭活 ➢ 多种维生素的储存及转化
(1) 的测定(赖氏法) 原理:丙氨酸+α-酮戊二酸 谷氨酸+丙酮酸
二、血清酶测定 37℃ 、7.4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腙
▪ (2)方法评价 ▪ ①赖氏法的实验结果需及卡门分光法的结果对比后求出; ▪ ②的浓度对显色有影响; ▪ ③该法的重复性差。
卡门氏单位:1.0血清在25℃,340,反应体积3.0,光径1.0时每分钟测定吸光度下降0.001,即消耗4.82 10-4μ 为一个卡 门氏单位
门冬氨酸+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双试剂法 :同测定
(2)方法评价
误差来源 内源性干扰:主要来自血清中高浓度丙酮酸和谷氨酸脱氢酶()。 外源性:干扰来自试剂中污染的和。
(三)血浆酶异常 1.肝脏合成酶类:胆碱脂酶、凝血因子、铜蓝蛋白; 2. 肝细胞内酶: 、 3.肝脏阻塞性疾病酶活性改变:、 4.肝硬化疾病酶活性改变:单胺氧化酶()
(四)血浆蛋白异常
第二节 肝功能试验
血清(浆)蛋白 测定血清酶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汁酸测定 血氨测定
一、血清(浆)蛋白测定
(一)总蛋白、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1.总蛋白测定
化学法(双缩脲法 )、物理法、染料结合法、电泳法 2.白蛋白测定
染料结合法(、)、沉淀法 3.比值
【参考范围】
总蛋白 60~80 白蛋白 35~55 球蛋白:15~32 比值:1.5~2.0/1
【临床意义】
血中白蛋白(总蛋白浓度)减少: 见于严重肝 病(??)、肾病(??) 比值减少及比值倒置:表示肝功能损 害严重。
2、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三)肝脏的生物转化 定义:
转化对象:药物、毒物、致癌物 转化过程: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生理障碍(黄疸)
定义: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黄疸?
(二)胆汁酸代谢障碍
1、胆汁酸合成障碍 2、胆汁酸向肠道排出障碍 3.胆汁酸肠肝循环紊乱 4.胆汁瘀积病变时胆汁酸代谢紊乱
(3)胆汁酸肝肠循环:
(4)胆汁酸的功能: ①促进脂类消化 ②促进脂类吸收 ③抑制胆固醇从胆汁中析出沉淀
游离型胆汁酸 结合型胆汁酸
2、胆红素代谢
胆色素
尿胆素原 胆素粪原胆素原 尿胆素 粪胆素 胆绿素 胆红素
3、血氨代谢
药物及体内含氮物质(如嘌呤、 嘧啶等)
来源
相对平衡
去路
尿素循环
H2O
延胡 精氨酸 索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