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车系统现状与分析1.1停车设施分类停车设施按车辆停放位置不同分为路外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场;按服务对象不同分为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
本次研究根据东莞市区停车设施供应现状,将规划范围内的停车设施划分为以下三种:1、路边停车场。
指停放在道路用地控制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如花园路路边停车场。
2、路外公共停车场。
指位于道路用地之外的,为社会车辆提供停放服务的,投资和建设相对独立的停车场所,如东门广场地下停车场。
3、配建停车场。
指在各类公共建筑或设施附属建设,为与之相关的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如东华医院院内停车场。
根据管理规定不同,配建停车场又分为对外、对内两部分,其中利用建筑退缩停放车辆的部分被本次研究归为配建停车场的对外开放部分。
1.2停车调查掌握翔实的城市停车现状资料和问题是进行停车系统规划的基础。
为摸清东莞市区停车基本情况,研究在市城建规划局的统一安排下,在城管部门、各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或规划处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部门访谈、停车设施核实调查、停车特征调查及现场实地勘察三项调查。
1、部门访谈。
收集有关东莞市区停车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基础资料。
2、停车设施摸底调查。
研究在2003 年现状停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出自《东莞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库)规划(2005—2020)》),对2003—2008 年间新增或改建路外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进行统计核实,并对各区路边停车场进行了摸底式基础调查。
3、停车特征调查。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处路边停车场、3 处路外公共停车场、11 处配建停车场进行连续12 小时的停车特征调查,同时对以上停车场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停车询问调查,了解停车者对现状停车系统的要求及意见。
4、现场勘察调查。
对重点地区停车现状进行细致的实地勘测,了解需求源及矛盾产生的原因。
1.3停车特征分析调查在规划范围内选取3条路段、2 个路外公共停车场、9个典型建筑做12小时不间断停车调查,调查选取地点及调查基本结果见下表1。
1.3.1 车型分析图1 车型比例分析图以小型车停车为主,比例占到97%,其中小客车占96%,小货车占1% 。
因此东莞市区停车场规划以小汽车为规划对象即可。
1.3.2 停车基本特性表公共停车设施及公建配建停车设施停车特征参数一览表3停车目的 停车目的是停车的基本特性之一,与目的地用地类型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决定 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时间、周转率等特性。
1)路边停车场图 2 路边停车场停车目的路边停车场车辆停车目的主要为购物、餐饮娱乐及私人业务,其次公务及上班也 占到一定比例。
以上停车目的构成和调查选取路段周边建筑类型有关。
2)路外公共停车场A. 上班B. 回家C. 购物G. 私人业务 H. 探亲访友 I. 其他图 3 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目的路外公共停车场车辆停放目的主要为上班和回家。
说明东莞市区住宅和办公类建 筑配建停车设施的缺乏。
停车时间停车时间反映每辆车的停放时间长短,它与土地使用特征和停车目的密切相关。
4% 6%15%2% 12%18%18%A.上班B.回家C.购物D.餐饮娱乐E.公务F.住宿G.私人业务H.探亲访友I.D.餐饮娱乐E.公务5%1% 7%30%1)路边停车场路边停车场车辆停放时间在 40 分钟以内的占 57%,1 小时以内的占 70% ,停到3 小时以上的仅有 9%,平均停车时间为 42 分钟。
路边停车短时特性与停车目的多为购物、餐饮娱乐及私人业务有关。
1 小时以内的占 19%,3 小时以内的占 48%,4停车目的多为上班及回家有关。
3)不同类型公建配建停车场小时以上的占 40% ,平均停车时间为 327 分钟。
路外公共停车场车辆长时停放特性与路外公共停车场车辆停放时间在调查不同类型公建配建停车场车辆平均停放时间最低为商业和公园用地, 其次为办公用地、医院用地、住宅用地,车辆平均停放时间最长的为酒店用地。
图7 各类停车设施停车周转率对比图 周转率反映工作时间内每个停车位的平均使用次数。
调查显示,路边停车场与大型商业用地停车周转率较高,这与它们的短时停车特 性是符合的, 而路外公共停车场周转率最低, 说明公共停车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由于调查选在工作日进行,因此公园停车周转率指标偏低。
停车步行距离 (1)路边停车图6 不同类型公建配建停车场车辆平均停车时间对停车周转率图 8 路边停车步行距离统计 图 9 路边停车可接受步行距离统计 路边停车步行距离是反映停车便利程度的指标。
76%的停车者能接受小于 100 米 的距离,从现状路边停车步行距离看, 88%的停车者步行距离小于 100 米。
(2)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步行距离是反映停车场布局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标。
86%的停车者接受小于 500 米的停车步行距离, 现状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步行距离小于 500 米 的占92%,说明调查的停车场布局基本合理,也证明了某些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使用率 不高的原因并非布局不合理。
高峰停车指数图 12 各类停车设施高峰停车指数对比图高峰停车指数指高峰停车时刻停车拥挤程度, 它是衡量城市是否为出行车辆提供 足够停车空间的重要指标。
可将停车系统的满意度分为下表所示五种。
0~100米 101~200米201~300米301~500图 11 可接受停车步行距离统计11%39%8%55%图 10 停车步行距离统14%15%表2 停车系统满意度划分范围表等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高峰停车指数<0.8 0.8—1.0 1.0—1.2 1.2—1.4 >1.4 酒店及公园停车系统满意度最高,反映了东莞市区酒店类建筑配建停车供给充足(由于公园高峰停车日一般在非工作日,所以此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公园配建停车供给情况)。
停车系统满意度较差的有行政办公和大型商业类,反映东莞市区在此类建筑配建停车上面供需矛盾突出。
路边停车系统满意度最差,说明现状东莞市区道路交通运行环境比较恶劣。
平均停车指数路外公图各类停车设施平均停车指数对比图库平均停车指数是反映停车设施利用程度的指标。
行政办公、大型商业及路边停车场利用利用程度最高,其余平均停车指数皆不到0.8,反映了东莞市区总体停车设施利用程度不高。
结论及启示:东莞市区路边停车场停车时间短、停车周转率高、停车步行距离短、停车高峰指数偏高;与此对应,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时间长、停车周转率低、停车步行距离长,停车高峰指数低。
规划应充分掌握、利用路边及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特性,优化两者对公共停车需求的分担比例。
调查显示,现状东莞市区部分路外公共停车场在布局基本合理的情况下,其停车泊位仍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说明路外公共停车场和其附近的路边停车场存在收费关系不协调的问题。
园式老医院车场车场停停路边停外公共停中区级医院区合档住宅公商场店大型商多功能酒市级办公宅政办业办行商东莞市区除酒店类公建配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供应较为充足外,其他类型配建停车场均显现出供给不足的问题,说明东莞市区配建停车场执行标准及执行力度存在一定问题。
路边停车场停车高峰指数偏高,导致市区道路交通运行环境较为恶劣。
出于改善道路运行条件的考虑,应充分优化停车场布局,加大停车设施供应数量,协调路内外停车收费关系。
1.3.3 停车意愿分析一半以上的停车者选择停车场时最关注的是安全因素,另有部分停车者将费用、停车后步行距离及停车场条件作为比较看重的因素。
对现状停车状况的满意度A.满意B.一般C.不满意停车者对现状停车状况不满41%意率为21%,说明东莞市区总体停车条件及环境尚,说明现状停车设施还存在一定改善空间。
可,但满意率仅为38%车后步行距离太长这四个问题上。
这些问题分别反映出现状停车场存在管理不力,停车位缺乏及布局不合理等现象。
停车者违章停车及原因45%A.有B.没有55%半数以上的停车者有过违章停车的经历,而违章停车的原因中,有54%是因为附近没有停车场,另有19%是因为指示标志不清楚,因图便利性短时停车而违章的有11%。
以上统计数据说明东莞停车设施布局合理性欠佳,停车位缺口较多,停车管理不规范。
30%的人夜间将车停放在自己住宅区及单位车库以外,说明东莞市区居住区配建停车设施非常缺乏。
提高路边收费后停车者是否愿意将车辆停放到附近公共停车场37%的人表示提高收费后,会将车辆停放到路外公共停车场,另有40%的人依收费情况做出选择。
说明以提高路边停车收费调节附近路外公共停车场使用率的方法可行有效。
结论及启示:东莞市区停车设施条件改善应从保障车辆安全、优化停车场布局、加大停车泊位供给、合理收费、加强管理等方面改善。
作为满足停车刚性需求的居住区配建停车场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应在规划中予以解决或给出合理建议。
1.4停车现状现状东莞市区停车设施数量较之五年前有较大的增加(主要为配建停车),东莞市区停车状况呈现的特点也由五年前的“具备一定基础,拥有潜在优势,现状问题多样”发展为“优势继续保持,存在一定隐患,问题仍然多样” 。
其中优势表示东莞市区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停车设施,隐患则代表停车设施供给已愈来愈不能满足城市开发建设及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对停车泊位的需求。
下面,研究将从停车设施供应、规划、管理等方面分析东莞市区现状停车系统整体情况及面临的各种问题。
1.4.1 停车设施供应通过对四区停车设施的摸底调查,得2008 年东莞市区停车泊位总量达99678 个,相比五年前增加约4 万个泊位,增幅达80%。
各区分类停车设施供应表如表1 所示:表各区停车设施供应情况注:停车位缺口按国内外建议的停车泊位供给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为1.2 计算。
总量分析各区停车泊位供给总量对比图如下:图1 各区停车泊位供给总量与小汽车保有量对比图现状东莞市新城区停车设施供应总量明显高于老城区(莞城、万江),且其相比5 年前有了较大增长,增长的部分全部来源于新开发的住宅类、商业办公类等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
东莞市区总停车缺口达57981 个,从各区停车泊位供给缺口来看,东城、南城、万江停车泊位供给缺口较小,其停车泊位供给总量与小汽车拥有量之比与国内外建议的1.2~1.3 值相差较小,而莞城停车泊位供给总量与小汽车拥有量之比仅为0.36 ,与1.2~1.3 理想值相去甚远,且停车缺口多达4.6 万个。
由此可见,东莞市区停车矛盾冲突区主要集中在莞城。
供应结构分析配建、路外与路边的停车泊位供应比例见表2。
表2 分区各类停车设施供应比例整体上,东莞市区总停车泊位供应比例几近国内外建议的理想值(85:12:3)。
从分区看,东城、南城停车泊位供应比例也接近理想值。
莞城、万江的停车泊位供应比例与理想值稍有差距,其中莞城配建比例偏低,路边停车比例偏高;万江配建比例偏高,路外公共停车比例过低,但实际上万江中心区路边停车拥挤,停车缺口大,建筑物配建停车位紧缺,因此该数据中的配建停车比例过高应是由万江中心区外围的配建停车泊位数拉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