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 范例

开题报告 范例

参考文献:
[1]、陈伯庚,论消费政策调整,经济学家,1999(1)。
[2]、段庆林,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3)。
[3]、顾海兵,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与函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12)。
[4]、贺菊煌,消费函数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12)。
[5]、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消费函数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并且产生了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随机行走假说等著名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总是很大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居民的消费。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增长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研究居民消费增长,关键要研究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因为,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
7. 2012年6月3日,最后定稿,完成论文。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3.2所选指标的代表意义
3.3实证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所符合的假说及其结论
4.2改善农村消费条件我们应该做出的对策
四、研究进度计划
1.2012年12月,师生面谈,探索选题方向及思路;
2.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在不断修正中形成较为具体的研究方法,形成开题报告初稿;
二、阅读文献进行的综述综述
1、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把消费支出的大小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认为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了消费,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绝对收入假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第二,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第四,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总之,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又称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R. Brumberg)、A·安东共同提出来的。据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断面资料的一个解释》一文中的论述,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这样,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因此,按照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成:C=a×WR+c×YL。其中WR是财产的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是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是劳动收入,c是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个公式说明,人的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即总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
3.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收集和整理,修改开题报告初稿,最终形成开题报告;
4.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初,收集资料形成写作思路,撰写初稿;
5. 2012年5月14日至5月26日,初稿修改并撰写论文第二稿
6. 2012年5月27日至6月2日,第二稿修改并撰写第三稿。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பைடு நூலகம்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在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1990- 2010年间北京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统计数据,用绝对收入假设、相对收入假设、持久收入假设和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进行拟合,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做了经济意义的解释,以验证和发展消费行为理论,得出北京农村居民的消费仍然由收入决定,所以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
2、研究意义
在消费行为研究中,国外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函数的研究始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之后有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到了19世纪70年代,又产生了由霍尔提出的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80年代,戴维森以误差修正模型解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为消费函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上。
3、持久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他的《消费函数理论》中提出来的。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收入,一部分是持久收入(能够保持三年以上的收入),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这就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如果用最简单的函数形式来表述持久收入假说,就可以写成:C=c × YP。其中C为消费,YP为持久收入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假说的另一个中心内容是说明了持久收入的估算。弗里德曼认为,一定时期的持久收入水平,是在过去的持久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时实际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这种持久收入水平。这样就根据过去的持久收入水平与现期的收入水平来估算持久收入水平。由此,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不一致这个消费函数之谜。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研究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专业
提纲(开题报告3000字以上):
1.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2.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3.根据任务书的任务及文献调研结果,初步拟定的执行(实施)方案(含具体进度计划)
一、对导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1.研究背景
在西方,消费函数理论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处于学科前沿,它是西方消费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函数是表示消费行为的函数。关于消费行为,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假说。也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函数。
我国经济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开始理性化,消费函数理论也开始受到重视。近20年来,国内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中国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函数研究的成果。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在整个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凯恩斯第一次把消费与收入水平联系在一起,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明确地把消费支出作为收入水平的函数,并且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些概念来说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以后的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绝对收入假说的最大缺点就是它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缺乏经验研究的论证。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了:第一、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第二、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基本是相等的。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即“消费函数之谜”。
生命周期假说把消费与一生收入和财产联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它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说明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具体的,在长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大致是不变的,可支配收入中劳动收入的比率(YL/YD)也是大致不变的,因此,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但在短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是变动的,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这一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阶层家庭消费的差别、消费的逐季变动等问题。对生命周期假说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一假说的一些假设条件上。例如,储蓄无利率、生命周期与预期寿命的确定性、消费者的理性等等。
[6]、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7]、刘惠英,江苏农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江苏统计,2000(9)。
三、论文提纲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1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绝对收入假说
2.2相对收入假说
2.3持久收入假说
2.4生命周期假说
3.对四种假说的验证
3.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首先,用持久收入来代表总收入,即货币需求取决于持久收入,从理论上证明了持久收入的稳定性,所以持久收入假说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组成部分。其次,持久收入假说说明了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总收入水平,高储蓄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最后,持久收入假说从长期结构和短期波动两个方面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当然,持久收入假说也还有不完善之处。弗里德曼认为,有关持久收入假说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持久收入假说与财富分配的关系,持久收入假说如何适用于对特殊范畴消费品支出的分析,以及收入对消费的回归问题等还有待解决。
4、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同年,莫迪利安尼在所著的《储蓄一收入比率的波动:经济预测问题》一文中,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这些结论与统计资料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