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5-10课)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2、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得到他人和社会的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爱奉献给更多的需要被关爱的人2、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
3、帮助他人解决了问题,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4、爱是一种关怀、理解与奉献,爱不能斤斤计较,但也不能没有原则。
5、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意义?(如何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对自己: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使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辅路。
对他人: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
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防1、宽容的重要性(作用)①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②宽容的表现:尊重差异,谅解别人对自己无意中的伤害。
还要宽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③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2、如何正确把握宽容友善(如何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①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
(宽容与软弱)②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是一致的。
(宽容与严格)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③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3、理解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为人要豁达大度,胸怀宽广。
4、怎样看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是不宽容吗)不是,宽容不是纵容。
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集体离不开个人。
2、、怎样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1)共同的目标⑵共同的行动3、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依然没有垮掉,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凝聚力,能团结一致珍视集体团结: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动。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1、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世界各国、各民族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有的文化与习俗(1)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2)文化习俗的特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如何对待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差异?①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应该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开放的胸襟(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相互学习(4)青少年如何对等新奇和时尚的东西?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遵纪守法(20-23课)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1、解救童工的原因:(或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主观①未成年人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权利容易受到侵害,需要给予法律保护。
②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弱,明辨是非能力不强。
客观:社会环境复杂2、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其中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意义:(1)家庭保护:①含义: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和职责。
②意义: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校保护:①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②意义:学校是未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3)社会保护:①含义: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②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益。
(4)司法保护:①含义(了解):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
②实施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③对象:既包括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合法保护,也包括对被侵犯权益的未成年人的合法保护。
④方针:教育、感化、挽救⑤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⑸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继承法、婚姻姻法、母婴保健法等。
第21课护估生命安康1、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未成年人的身心尚未成熟,生命健康权易受到侵害。
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未成年人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①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养育之恩;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加强锻炼;③要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④当遭遇险情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应对措施。
3、关爱他人未成年人的权益能否能得到保护,是考察一个国家人权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等权利保护的立法正日趋完善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之间需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22课筑起“防火墙”一、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1、思想上:⑴必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⑵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2、行动上:⑴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谨慎交友。
⑵自觉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权。
(1、意识2、抵不良诱惑3、三观4、具体行为5、维权)二、依法进行自我保护1、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沉着、冷静、机智,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维权的途径有多种,打官司(即诉讼)是一种重要方式。
3、权力和义务是统一的,享有权力时,必须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23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一、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维持,这一准则需要法律和人们的自觉维护(即法律和道德)。
二、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和网络秩序。
三、我国的《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人们遵守秩序的基础规则。
四、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五、如何维护公共秩序?个人:思想上,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
行动上,自学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与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国家:提高公民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要将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1课好习惯受用一生1、习惯的分类:好习惯、坏习惯。
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2、习惯对人影响(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习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3、中学生必须养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有计划消费的习惯;勤于劳动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
4、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必须有实际行动;必须有毅力。
第2课积极的生活态度1、为什么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2、中学生学会生活自理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克服依赖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4、如何培养乐观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保持乐观的心态,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借助运动以保持健康;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5、怎样实现人生目标?目标指引人生。
实现人生目标:确定人生目标;分解人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在行动中适时调整。
第3课优良的意志品质1、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
2、不良意志品质的特征: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
3、意志的力量: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4、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第9课承诺的分量1、承诺的内涵: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
2、人民政府对人民作出“办实事”的承诺。
不仅老百姓从中受益,而且政府的诚信度也会大幅提高。
3、为什么要信守承诺?⑴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⑵既然作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才能算是一个有诚信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⑶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
如得到他人的帮助,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赞誉,增强自信心。
4、怎样学会承诺?⑴作承诺时量力而行;⑵在承诺后尽力而为;⑶当承诺无法实现时,作为许诺人和受诺人,要互相理解。
第10课对自己的一生负责1、人生与责任⑴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
⑵责任是多重的。
每个人都不仅担负着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还有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⑶责任是相互的。
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
2、勇敢地承担责任勇敢地承担责任,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就要做到临阵不乱,理智应对,在生命的紧要关头,能够临危不惧地承担责任。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⑴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⑵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1、公平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公平待人的意义)⑴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
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它把它获得地拉、财产的机会公正、平等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⑵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的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2、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
3、正义的基本要求?⑴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⑵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4、为什么要维护正义?⑴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