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学试题
一、填空题
1.绝大多数金属的晶体结构都属于(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典型的紧密结构。
2.液态金属结晶时,过冷度的大小与其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此时,过冷度越(大)。
3.(滑移)和(孪生)是金属塑性变形的两种基本方式。
4.形变强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手段,特别是对那些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来进行强化的材料。
通过金属的(塑性变形)可使其(张度)、(硬度)显著提高。
5.球化退火是使钢中(渗碳体)球状化的退火工艺,主要用于(共析)和(过共析)钢,其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可为后面的(淬火)工序作准备。
C溶6.共析碳钢奥氏体化过程包括(奥氏体核)、(奥氏体长大)、(残余Fe
3
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7.高速钢需要反复进行锻造的目的是(打碎莱氏体中的粗大碳化物)。
二、是非题(请在正确的题后标出“√”,在错误的题后标出“×”)
1.金属晶体各向异性的产生,与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的方式和密度不同,致使
原子的结合力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
(√)
2.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三大类。
(×)3.在铸造生产中,为使铸件的晶粒细化,我们可通过降低金属型的预热温度,提高金
属的浇注温度等措施来实现。
(√)
4.淬火加热高温回火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处理后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综合机械性能好的特点。
(√)
5.固溶时效处理是铝合金的主要强化手段之一。
(√)
6.65Mn是低合金结构钢。
(×)
7.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因此,马氏体与
转变前的奥氏体的含碳量相同。
(√)
8.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则淬火后钢的硬度越高。
(×)
9.某钢材加热条件相同时,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
10.铸铁中的可锻铸铁是可以进行锻造的。
(×)
三、画图和计算题
1.在图1.1中分别画出纯铁(0 1 1)、(
1)晶面及[1 1]、[0 1 1]晶向。
并指出当纯铁在室温下进行拉申加工时应该沿着上述两个晶面、晶向生产变形(即滑移)?
图1.1
因为纯铁在室温下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滑移系为{1 1 0}×<1 1 1>,所以应该沿上述的
(0 1 1)晶面的[1 1 1]晶向产生变形。
图1.2
2.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示意画出二元合金的相图,并填出各区域的相组分或者组织组分(只填一种即可)。
根据相图画出合金的硬度与成分的关系曲线。
已知A、B组元在液态时无限溶解,在固态时能形成共晶,共晶成分为含B量35%;A组元在B组元中有限固溶,溶解度在共晶温度时为15%,在室温时为10%;B
组元在A组元中不能溶解。
组B元比A组元的硬度高。
解答:正确相图与成分标注如图1.3(a)所示。
(1)相组分见(a)图(2)组织组分见(b)图(3)硬度与成分关系见(c)图
图1.3
3.现有A、B两种铁碳合金。
A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的量占75%,铁素体的量占
25%;B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的量占92%,二次渗碳体的量占8%。
请计算并回答:(1)这两种铁碳合金按显微组织的不同分属于哪一类钢?
(2)这两种钢铁合金的含碳量各为多少?
(3)画出这两种材料在室温下平衡状态时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标出各组织组成物
的名称。
解(1)A:亚共析钢; B:过共析钢。
(2)①设A钢的含碳量为X1
或
②设B钢的含碳量为X2
或
答:B钢的含碳量为1.24%
4.在拉拔铜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中间退火时,其退火温度约为多少(即确定其再结
晶退火的温度,铜的熔点为1083℃)?
解:再结晶温度
铜的再结晶退火温度
四、问答题
1.某汽车齿轮选用20CrMnTi材料制作,其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锻造→正火①→切削加工→渗碳②、淬火③、低温回火④→喷丸→磨削加工。
请分别说明上述①、②、③和④四项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工艺。
答:①正火目的:使组织均匀化、细化、改善加工性能。
正火工艺:加热至 Ac3+(30~50)℃,空气中冷却。
②渗碳目的:提高齿轮表面的含碳量,为淬火作准备。
渗碳工艺:在900~℃进行。
③淬火目的:使渗碳层获得最好的性能,即获得高的齿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的强度及韧性。
淬火工艺:渗碳后,油冷。
④低温回火目的:减少或消除淬火后应力,并提高韧性。
低温回火工艺:加热至(150~200)℃进行。
2.简答零件选材的原则。
答:机器零件选材的三个原则是:使用性能原则,工艺性能原则及经济性原则。
3.已知下列四种钢的成分,请按序号填出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