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立项中期检查报告

科研立项中期检查报告

附件 1: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 中职生升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 项目负责人: 项目参与人: 所在学校 填写日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1-
项目名称
《中职生升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实践 研究》
项目编号
项目
职务 讲师
项目
2013.7---20
-2-Biblioteka 同开发、设计,适用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贯通模块系统。各模块相对独立,又可避免重复 和遗漏,组成中高职交互和递进的理论知识系统。只有从理念和做法上进行模块化课程贯 通的系统性改革,才能真正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
中高职衔接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衔接,职业教育作为定向教育,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的衔接更为重要。为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升学两种目标,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 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增加 了语文、英语的深度,提升学生素质同时利于备考高职。在高职课程设置上用“因材施 教、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如把语文教学的《应用文》《基础知识》《美文鉴赏》整 合到一起,即:《语文升学模块》,使高职教育既有针对性,又减少与中职教育低层次 的重复,节约教学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发展性学生评价”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以“发展性学 生评价”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以发展性学生评价为指导的学生学业 评价标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与评价,可以体现 学生基础的个体差异,可以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在原 有的水平和基础上的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确立本阶段研究内容:
1、了解中职文化课程,如语文、数学和英语,比较相同专业的中职和高职在文化
基础课程设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
2、设计中专学生升高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各专业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意报读普通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选择高职升大选修课,如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的基础。三年级 学生均可参加普通高考的“3+证书”高职考试,报读普通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包括 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把文化基础课程作为研究的对象,设计适应升高职需要的实施方 案。
3、强调中职文化基础课程设计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先进的教学媒体的运用,学生的知识不仅只从 “看黑板”和“听教师”的方式中获取,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机器。将教学内容有 “图像”、“录音”、“录像”、“电脑模拟“得以体现。提供给学生信息多了,但是每个学 生能够接受的信息量则将根据个人的情况而不同。教学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材、 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进行个别组合。这样课程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2)、宽基础原则
多种多样的中高职文化课程衔接的方法,如强化基础课,实行分班制,实现教学手段多 样化,革新教学内容。这有利于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上能进一步完善。
六、自治区中职教改专项支持经费使用情况及学校配套经费情况(列出开支内容及额度, 如已使用但未报帐的请注明)。
1、项目学习资料打印、复印(35 元:学校配套经费支出)。 2、项目参与人袁、蒙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1000 元:学 校配套经费支出)。
索方面,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一)、确立本阶段研究目标:
总结出多种多样的中高职文化课程衔接的方法,如强化基础课,实行分班制,实现
教学手段多样化,革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式等改革,
提高中职生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应重点研究的课题,开展适应中职生特点的文化基础课
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探索中职生升高职的基础课教育教学规律。
三、阶段性成果及其评价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中职学生提高文化课程学习的兴趣,做好自身求学提升规划,
确定自身以后职业发展方向。模块化课程比较适用于中高职的课程衔接,加强校本教材
的编订。
四、预期进展情况、结题时间 根据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预期 2015 年 7 月结题。
五、最终成果和预期评价 形成中高职文化课程衔接的基本方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结出
按目前的项目研究进程,我们的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研究,执行计划进度如下: 1、项目启动阶段(2013 年 10—12 月):(已经完成)
(1)、成立研究小组,制订《中职生升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 案,组织项目参与人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2)、落实中职生升高职的教学方法和主要措施。 2、项目研究阶段(2014 年 3—7 月):(已经完成)
七、学校意见
主管校领导签章 年月日
-5-
-6-
1、成立研究小组,制订《中职生升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 案,并落实本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研究思路和方法 (1)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 炼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适用 于职业教育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职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法:要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任务中注意文化 基础内容的渗透,避免说教式。同时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学有所 用,对学生有吸引力,难度要适中,要处理好趣味性与成就感、完成感与探究欲、灵活 性与具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3)模块化课程比较适用于中高职的课程衔接。即由中职、高职和企业相关专家共
3、初步构建中职生升高职内部的教学体系。 (三)研究小组人员本阶段工作分工:
胡志春负责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和文化基础课程研究的具体安排;袁媛、蒙智丰负 责到柳州、南宁的高校进行考察,胡文旺、马荣生在寻找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 级,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的差别,并写出各种学术论文。韦婷婷 负责对专业在校学生的调查及材料搜集。 (四)、研究工作主要措施及效果:
负责人
或职称
起止时间 15.7
自治区中职
教改支持专 项经费

0

经费结 余
0 万元
申请延期
A:是 B:否

一、项目的实施、管理及进展状况(2000 字以上)
一年来,我校把课题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本课题组的成员全
员积极参与研究,全程管理,自开题以来,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在课题实施与探
(4)开发“对口考型文化课”校本教材,实施分层次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 情况,一个班大多数同学是选择就业的,少部分同学是想参加高职高考。而文化课的教 学内容若以高考为纲,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难度较大,不感兴趣是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把文化课一分为二,对口考型文化课、应用型文化课。这样 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
问卷调查、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现状的分析已经完成,项目主持人制订细作的教学方 案,并参与学校升学部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派遣项目参与 人(袁、蒙)到柳州和南宁进行实地考察,比较高职基础文化课程与中职基础文化课程
-4-
的区别,、马积极投身教学活动中,挖掘中职文化课程升高职有效地教学方法。 3、实践阶段(2014 年 9 月——2015 年 3 月):形成适合中职生升高职的教育教学新模 式。 4、验收阶段(2015 年 4 月——2015 年 6 月):整合并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和全面 的可操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整理研究的成果,如教学论文、校本教材等。 5、项目结题与评审阶段(2015 年 7 月):积极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项 目评审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劳动力市场也经常发生变化,再加上“中高职衔 接“的教育周期较长,人们对五年或六年以后的人才市场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鉴于此, 宽基础原则便可向学生提供基础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 力。
(3)、综合化原则 “中高职衔接”由于实行宽基础培训思路,因而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安排中,不能按 传统的单门学科排续教学,而是根据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知识点和标准,将教学内容 进行综合,减少课程数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初步研究,大家达成共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整套适合 我校 460 多名需升学的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和方法,为他们能顺利升入高职,并能很好 适应高职课程而做准备。大家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在调研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如 在一个班中有升学和就业的学生,该如何教学。这些需要和学校教学领导进行探讨。还 有,就是研究有困难,资金不足,无法到广东等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无法及时了解 别地方的做法。 (五)下阶段打算: 1、加快研究进度。对各个专业在校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对要求升高职学生 面临的问题需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3-
2、挖掘研究深度。对本项目的研究最终回归到中职升高职“怎么培养人”这个问 题上来,项目组成员将根据这一目标,对项目研究内容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并针 对前期实施阶段的情况,调整、健全和完善各项研究的方式,最终形成一套中职生升高 职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二、项目分年度执行计划及完成情况,是否能按期完成,是否申请中止,延期、取消, 理由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