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提一条建议。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2017镇江中考)
【材料一】类似脑残、 “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
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
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
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
倚天屠龙抽宝剑
——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磨剑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 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 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求 材料二、某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
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
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
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 ,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
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
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
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
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
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
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
动。
探究的结果:
声音有助于婴儿的睡眠,尤其是母 —亲—的——心—跳—对——婴—儿—有——着—天—生——的—亲—和——力—。—。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飞鸽传书。
求同
材料二、警犬破案。
材料三、狮子有时咬伤驯养员。——存 异
1、 根据以上三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驯化后的动物是人类的好帮手,但有时仍然存在野性。
2、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人与动物应如何相 处” 提出合理的建议。
寻 源 探 果 我们人类应该合理驯化动物为人类服务,并注意保持
恰当的距离。
秘籍
—— 边塞男儿重武功, 剑光如电气如虹。
请研读2016—2018三年的材 料探究题,说说该类题型的命题 特点。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6分)(2016镇江中考)
【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
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
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
解题思路 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探究出材料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选出相同点,筛出不同点;
筛选
接着,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 分析材料与题干之间的关系,遵循寻源探果的原则;
分析(求同存异、寻源探果)
最后,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述。
表述
见招
—— 我有辞乡剑, 玉锋堪截云。
三年中考试题 命题探究
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
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
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摘自“百
度搜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
(2)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
(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
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
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
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
和少反思。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
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三乐苑”、 “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接触到经典。
同 材料三、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
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 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 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 的亲近。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2018镇江中考) 【材料一】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 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 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袁鹰《汉字的魅力》) 【材料二】司马迁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 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 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 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是历 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 “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 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 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 仿和复制的。 (摘自2017年3月1日《光明日报》) ⑴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汉字的特点。 ⑵有人说“炎黄子孙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⑶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各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探究结果: 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
———————————————————
读下面的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探究 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
存 异 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 ——
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 三组用节拍器仿声;
求同
存 异 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1、材料题题目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镇江中考2016—2018)
2、材料题第一题(镇江中考2016—20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