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教案8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经济地理教案8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 没有发展的增长。
7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 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8
区域经济学:
区内 区外
供给:资本、劳动力、技术、 自然资源等
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空间结构:位置、距离 区际贸易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 外部空间结构:距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三种类型。 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域初试资本积累的源
泉之一。
11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92、197
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
6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 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 标和人均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 构的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有更广泛的内涵,增长+结构 前者侧重于规模,后者注重机能。
4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12% , 达 到 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达 到77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3以下;城镇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和结构的演进。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 大的自然环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14
(四) 外部环境
1.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产业、 区域政策
2.区域经济关系—区际贸易与 区域生产要素流动
3.国际经济背景
15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通过研究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的条件,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问题来 解释国民收入或产量长期发展的情况,是西方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 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资本、劳动力、 技术、(资源)
产业部门的拉动机制---推进型产业(区 域增长极)、关联效应---循环累积因果 关系、乘数效应
先行地区成长的带动机制---扩散效应 区域创新的引领机制----创新理论与人力
资本理论。
17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 乘数-加速原理
9
(一) 资源禀赋 197页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要掌握它们的具体作用
10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 的规模大小。
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 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量化, 根据这些模型来推导结论、预测前景。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中,流行的经济 增长模型有三种: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 古典增长模型(索罗)、新剑桥增长模型(出 口导向增长模型 卡尔多)。
参考: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分析与 规划
16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 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3
经济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中西部经济 强市地位得到巩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3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690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62亿元,年均增长13%; 三次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 化,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左 右,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18
(二) 循积累因果理论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3.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
19
20
202页6行
21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 给与需求的两个循环过程。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 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 收入· · · · · ·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主要环保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二 级以上天数超过310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达到7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平方米以 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全市森林覆 盖率达到27.5%。
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社会发展目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就业、社会保障、 国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服务体 系。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 镇基本养老覆盖率达到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 到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达到 %,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研究开发投入 占到GDP的2%以上;万人拥有医生数达到40人,万 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70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 盖率达到7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100 %。
社会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制度创新
12
(二) 资源配置能力198
经济体制 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区域政策 企业组织水平 区域经济结构
13
(三)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 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 的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 长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