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_4a348da30102xqgv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 名师点评】大我小我与未来我的巧妙结合张云佳,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2018年高考作文给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个不同的时间点的大事。

这样的一则材料特别能体现出大我一个概念,体现出我国从2000年到2035年的时代进程和发展目标。

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承继了2017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的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

因此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应该体现出一种大我的情怀,体现出对于国家大事的一个,对当前发展中的中国的赞美,对未来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憧憬。

要体现出正能量、大国情怀,凸显出爱国的精神。

其次,要体现出小我的意识,展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精神风貌。

要把自己和新时代的中国放在一起,也就是在新时代下,作为世纪宝宝的考生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憧憬,所以,考生不能写得太大太空太泛泛而谈,一定要结合自身经历去谈。

再者,要大胆而合理地想象,遥想未来的我和未来的年轻人的情况。

今年的作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文章要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既是情景式任务驱动性的体现,也启发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要和十八岁的年轻人进行跨时空对话,要强化代际身份感,有一定的对象感。

在构思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成长中的比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触的、典型的时间点与国家的典型的时间点和发展进程相结合,并贯穿一个主题:国家的变化、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追求的融合,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个人追梦、圆梦的融合过程,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另外呢,这篇作文在文体上是比较灵活和自由的,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出创新的文体,除了常见的议论文、记叙文,还可以写成书信体,给未来的年轻人写一封信,描述自己所经历的时代变化,自己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与自信,自己对他们的指导与告诫等。

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杨建新,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组教师,河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材料部分以……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是成人前的00后成长的背景,际遇和机遇,……后是成人后的00后面临的使命和挑战。

……讲的是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后讲的是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作文的内容要求是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针对的阅读对象是2035年的18岁的一代人。

给未来的18岁的年轻人写一篇文章,写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如果学生平时注意看新闻,读报纸(《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联合发起强国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大讨论),写出一篇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充沛,对未来的18岁成年人有启发意义的好文章是不难的。

考生可能会在文体上有纠结,有的考生认为必须写成一封信,这是不对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即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一章中专设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内容,在测试与考试的目的、命题思路与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个方面做出规定性的建议与要求。

对这部分内容,新课标表达极其简洁:命题要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有具体的情境,有典型的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所归纳的任务驱动作文的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六项内容,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中学语文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周京昱提出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具有的六大特性,即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具有让考生思考的更直接的鲜明性,更敏锐的时代性,更深入的层次性,更合理的象征性,更自主的选择性,以及在这五大特性基础上来实现接受预定指令下的对思维方式,思维品质,思维习惯等合成的思维建构能力的考查的本质性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在告别未成年进入成年人队伍之初,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通过高考作文,受到一次生动的责任与担当的人生教育,作文题目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思想,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代际对话下的成长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陈琳,郑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2018年全国一卷作文在形式上和2017年相似度很高,但在内容和任务指令上又有诸多创新之处。

这说明高考作文在继续落实之前考查重点的同时,在内容上又拓展了新的深度。

具体体现了以下特点:1.作文材料将时空拉大,提供了丰富的立意可能从大多数考生出生的那一年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总共35年中,考生正好处于中点。

在此时间节点上,考生总结过往,直面当下、畅想未来,广阔的时空和背景给考生带来了无限的写作空间。

2.要求考生社会发展、正视一代人的成长材料明确指出世纪宝宝的体概念,强化代际感受,让考生明晰在自己这一代人成长的同时,时代在发展,国家也在成长。

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一样,国家在成长中也会面临新事物、遭受新烦恼。

我们必须要紧跟发展潮流,去正视并努力解决这一代人和这一时期国家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意外。

3.引导考生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融为一体我们的祖国正是在一代代人的奋斗拼搏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理应将个人理想与新时代的国家梦想融为一体。

4.引导考生继往开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当下中国的成就是建立在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大胆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的,考生需要明白,未来中国的成就也一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切不可以今日的种种困难,而对未来毫无信心;也不可因未来之美好畅想,而否认过去和现在的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继承、有创新,才是我们应有的历史观。

复合、辩证构思高考作文孙璐,安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长;张玎,安阳市第一中学语文老师从题目内容和设置方法看,今年的作文题目有如下两个明显特征:1.从题目设置内容看,适合复合型的构题方式题目设置了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一系列大事,既有重大的自然灾害,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既有前进中的艰难探索,也有奋斗后的丰硕成果;更有继承至中华民族千百年强国富民美好愿望的宏伟蓝图。

丰富的题目内容,客观上使得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事件)入手来完成全文变得不可能,更适合从其中几个方面入手,将我国多年的成就和痛苦熔铸在一篇文章中,完整镌刻国家和民众感受最深的时代记忆和未来期许。

这个要求,非复合型构题方式不能完成。

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至两个自己最熟悉的时代画面,与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展现立足现在、叩问未来的深沉思考。

2.从题目设置方法看,适合全面辩证的构思方法题目中设置的这些重大事件和发展蓝图,既能激发青年们的奋斗激情,又能提醒和引发我们的思考:怎样才能在命途多舛和机遇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青年一代的力量,攻坚克难,既追梦,又圆梦?要回答这个问题,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不既抓住青年一代的际遇和机缘,又客观冷静审视使命和挑战。

行文中,以青年一代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的使命感自豪感为主线,热情讴歌国家和民众的力量和成就,真诚热烈,展现出青年一代的信心和力量;同时冷静思考我们的困难和错误,客观清醒,体现青年一代的睿智和责任。

如此,方是一个青年将自身融入国家、融入时代的正确做法。

魏小娜(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点评大气: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关联起来,形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既关照了繁荣昌盛的一面,也到苦难挫折的一面,引领学生感知时代发展的错综复杂。

灵气:充满想象的张力,依托时光瓶,面向读者对象是2035年,容易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接地气:作文材料涉及到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尤其是考生大部分就是世纪宝宝,作文材料直接就从世纪宝宝入手,最能唤起考生的同情同理心。

表达水平将成为今年考试作文制胜的关键因素。

曹书德(北京市十一学校)2018年高考作文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大家会说全国卷1的作文与北京卷第一题作文太一致了,就像双胞胎一样长得一模一样。

都是祖国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都是跟考生这一代紧密相关。

有人据此会说,这不就是要赞美祖国、表达自己让她更美的责任感吗?换种说法,就是一赞美,二表决心。

如果仅仅是这样写作,文章可能得不了高分,甚至连一类卷也进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语文考试,作文除了立意,还有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是决定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

比如全国卷1是写给2035年青年的,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国家发展的变化、语言表达的得体等等因素。

你可以用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圆梦的曲折过程;你也可以写一封书信,表达对未来教育、民生的期许……再比如北京卷,文体只能是议论,必须在新字上做足文章,新青年的新到底有哪些内涵?与新时代之新如何契合?值得思考与挖掘的东西很多,绝不是说几句空话、唱唱高调就完事的。

另外,好文章都需追求感染力、说服力,相近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句式写出来,效果差别是巨大的。

总之,当审题没有难度之后,表达水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了。

闻听窗外诸事,讲好中国故事【赵长春,河南科技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

出版有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多篇小小说作品入选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认真阅读这一材料,不难看出,命题人的功夫所在。

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

读懂材料是立意的基础。

要抓着关键提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要分析、联想材料中七个重要时间节点所释放的关键词:世纪宝宝,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起追梦、圆梦;要审好书信要求:十八岁的你,写给那时十八岁的他(她),也就是写给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未来一代青年。

这样,结合所给材料之间的对比与契合点,就基本可以提炼材料的内容及立意:即当前伟大中国的伟大成就,思考和分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中国。

在这一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判断、认识和见解:在迈进新时代的中国征途中,我能担当什么?18年后,面对18岁的他(她),我能否无愧于所走过的青春岁月?并且,我能否给予18岁的他(她)一定的人生感悟?如果可以,考生在信尾展望:18年后我们相会,在实现下一个十五年的目标,即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共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当然,文无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