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正式赛题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正式赛题1竞赛题目:基于光电导航的智能移动测量小车竞赛说明:设计一辆具有光电导航功能的智能车,要求从线路的指定点出发,沿轨道上铺设的“8”字形导航条走完全程。
在行走过程中,利用光电技术测量、记录沿途所通过隧道的数目、各段隧道的长度及沿途路边树木的棵数。
竞赛规则:1) 智能车平台:自选,横向宽度不大于赛道宽度。
2) 比赛场地:室内体育场,地面颜色为深绿色,赛场面积:15×11m2。
3) 赛道:宽0.5m,整体为“8”字形;沿途随机设置一定数量硬质薄板制作的隧道和红色中华铅笔代表的树木,隧道内表面为黑色。
隧道净高50cm,内表面与赛道内缘等宽;沿整个赛道的总树木数不超过20棵。
4) 赛道中间贴有3cm宽的白色导航胶带。
5) 采用分组分轮次淘汰的竞赛规则。
分组采用分区抽签方式确定,同一高校参赛队分配在不同分区。
6) 导航和测量要采用光电技术,禁用遥控方式或在赛场内自行设置智能车行驶路线导航标记。
7) 参赛队小车在赛道中的起终点由裁判随机指定,参赛队可自带起、终点判断标识物。
8) 要利用智能车自带的显示器显示出测得的树木数、隧道数和各段隧道的长度。
评分规则:竞赛分75分1) 树木棵树计数错误,算一次比赛,但不计成绩。
2) 车体任何部位出赛道外边缘需将赛车拿回到起点重新开始,算一次违规,赛时累计。
违规2次后,当次比赛结束,不计成绩。
3) 每轮比赛,每队比赛两次,分别按照隧道测量精度(相对误差,取绝对值)和速度进行排名。
第1名得0点,第2名得2点,其余依次增加1点。
比赛成绩为速度和精度得点数之和,总点数小者优胜。
取两次比赛中成绩好的一次为本轮比赛的竞赛成绩。
竞赛第1名得竞赛满分75分,第二名得72分,第三名70分,其余名次依次减1分。
方案分25分竞赛成绩前16名的参赛队要在竞赛结束后对本队设计方案进行答辩。
专家组将根据方案的新颖性、合理性、制作成本等因素综合判断对答辩对进行排名。
第1名得25分,最后一名得10分。
其余名次依次相差1分。
竞赛总分=竞赛分+方案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正式赛题2竞赛题目:复杂表面物体体积的非接触光学测量竞赛说明:本赛题要求参赛队利用光电法构建测量装置,非接触测量一个橡皮泥制作的棱锥的体积。
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者获胜。
竞赛规则:1)体积测量精度以被测模型排开水的重量为标准进行评判。
2)被测棱锥底部为平面,各棱面均为缓变表面,无深度凹陷;棱锥体各维的尺度约5cm,被测棱锥形状由同组其他参赛队现场制作成形。
3)每队可测量两次,每次测量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测量过程中,不可将被测物体放入其他容器中。
评分规则:竞赛分75分每轮比赛,每队比赛两次,分别按照体积测量精度(相对误差,取绝对值)和测量时间排名。
第1名得0分,第2名得2分,其余依次加1分。
比赛成绩为速度和精度得分之和,分值小者优胜。
取两次比赛中成绩好的一次为最终成绩。
违规或得不出测量结果的不计成绩,得分为最高分+1。
竞赛第1名得分75分,第二名72分,其余名次依次减1分。
答辩分25分竞赛成绩前16名的参赛队要在竞赛结束后对本队设计方案进行答辩。
专家组将根据方案的新颖性、合理性、制作成本等因素综合判断对答辩对进行排名。
第1名得25分,最后一名得10分。
其余名次依次相差1分。
竞赛总分=竞赛分+方案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正式赛题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正式赛题1竞赛题目:基于光电导航的无人驾驶智能车竞赛要求:设计一辆具有光电导航功能的智能车,要求在指定赛道上从起点出发,经过现场随机确定的至少5个十字或丁字路口(包括左转、右转或直行)后,进入指定位置的停车位并停好。
结束后发出声光提示。
竞赛条件:1) 智能车平台:可自选,横向宽度不大于赛道宽度,驱动能源为自行选择的电池。
2) 比赛场地:室外篮球场;地面:水泥地;比赛场地尺寸:15m×11m。
3) 竞赛车道宽度:0.5m,赛道两边地面上贴有宽度3cm的红色道路边界,竞赛场地如图所示(图示路径仅为赛场可以设置的其中2条,从4个起点之一出发经过5个十字或丁字路口,到达停车区的车库位置的路径有很多种,比赛时路径随机确定)。
4) 各参赛队自备路口交通标志(包括左转、右转或直行各3个)和停车位车库,停车库的长宽应是智能车长宽的1.5倍。
竞赛规则:1) 采用分组分轮次淘汰的竞赛规则。
分组采用分区抽签方式确定,同一高校参赛队应放入不同分区。
2) 智能车导航和停车入库方式均要采用光电技术,禁止采用遥控方式或在竞赛场地自行设置循迹路径。
3) 同一轮次比赛中,同一组的参赛队采用相同的比赛路径和停车位位置,不同小组的参赛队采用不同的比赛路径和停车位位置。
各组比赛路径由现场抽签决定,停车位位置由裁判现场随机确定。
4) 智能车从起点出发,以到达停车位准确进入停车库停车并发出声光信号用时少者胜出。
5) 每一轮次中,每个参赛队可以进行2次比赛,取最好成绩作为本轮本队的比赛成绩。
6) 违规罚分:赛车压线或跑出赛道(以车轮压到红色边界线或跑出边界为判据)或泊车过程中赛车任何部位触碰车库,要重新放回起点,赛时累计。
7) 违规达到2次,本次比赛结束,不记成绩。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正式赛题2竞赛题目:激光反射法音频声源定位与语音内容解析竞赛要求:利用光电检测原理设计并制作一套音频声源定位与监听系统(以下简称“定位与监听系统”),放置于室外,利用激光束反射来检测确定室内声源的位置及声源播放内容。
根据声源定位准确度、播放分贝数和复原播放内容准确度确定各参赛队成绩。
竞赛条件:(1)在一楼教室内放置一个音量可调的扬声器,以任意顺序播放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一次播放的字母和数字个数在20个以内,一次播放时间在半分钟内。
(2)提供系列不同分贝数、随机播放20个以内字母和数字的声源样本供各参赛队选择。
(3)指定该教室的2个玻璃窗用于激光束的反射和探测。
(4)扬声器声源在与玻璃窗平面平行的一定范围内,以0.1米为一个距离单位随机放置。
(5)如附图所示,放置于室内的声源与玻璃窗所在墙面的垂直距离固定(范围:2-4米);放置于室外的“定位与监听系统”距离玻璃窗所在墙面的垂直距离固定(范围:10-15米)。
(6)在该教室外,提供220V交流电源和高度可调节的三脚架供参赛队安装和使用“定位与监听系统”。
三脚架为普通照相机三脚架,最高高度约1.6-1.7m。
竞赛规则:(1)参赛队利用“定位与监听系统”显示声源偏离两窗中间面的垂直距离A及偏离方向(即在中心面的左侧或右侧),同时监听、记录声源播放内容并可实现复原播放。
(2)每个参赛队可以选择3种分贝的声源。
对于不同声源可分别进行三次定位测量,取其中最好成绩为该分贝的比赛成绩。
(3)针对每个声源的测量准备时间不超过8分钟。
准备完毕后,每次定位测量时间不超过3分钟。
(4)声源定位准确度以0.1米为一个距离单位,显示精度高时四舍五入。
(5)判胜优先级为:声源定位准确度>声源分贝数>复原播放准确度。
声源定位准确度(包括显示的垂直距离A及偏离方向)高的胜出;在声源定位准确度相同时,比较使用声源的分贝数,分贝数小的胜出;在声源定位准确度、分贝数均相同时,比较复原播放准确度,复原播放准确度高的胜出。
三者均相同时名次相同。
名次相同的同校参赛队通过抽签只保留1个队的名次,其他队不计名次。
第二届光电大赛题目竞赛题目1:基于太阳能的光电导航搬运车1.竞赛要求设计一个带有导航和避障功能的太阳能搬运车,在固定时间和指定通道内,将尽可能多的重物从指定装载区运输至指定卸载区。
2.竞赛条件(1)搬运车能源供应全部来自太阳能,所用光伏电池面积为0.2±10%平方米,不能采用储能器件;(2)提供0.5kg、1kg、2kg三种规格足够的磅秤用标准砝码配置;(3)指定通道为长15米、宽6米的标准篮球场水泥场地,装载区和卸载区之间设置2个红白相间的交通隔离柱障碍物,赛道示意图如图1所示。
3.竞赛规则(1)搬运车起点、终点均为卸载区,重物放在装载区,重物装、卸采用人工辅助;(2)搬运车在起点、终点间运动时必须从2个障碍物之间穿行1次,导航和避障必须采用光电技术;(3)6分钟内从装载区搬运至卸载区的砝码质量多者胜出。
图 1 赛道示意图竞赛题目2:光电智能导盲器1.竞赛要求设计一套盲人导盲光电器械,固定在每个参赛队3名参赛队员身上,引导队员依次通过一个放置平板障碍的直通道,使累计时间最短。
2.竞赛条件(1)直通道长20米、宽约2.5 米;(2)通道内随机竖直放置五个零号图板作为平板障碍;(3)平板障碍及过道内壁用白色绘图纸覆盖;(4)参赛队员应使用工具蒙住双眼,仿效盲人。
3.竞赛规则(1)每队 3名参赛队员通过直通道的时间累计最短者胜出;(2)队员通过直通道时,每碰触障碍或通道内壁一次,判罚增加该队员通过时间的20%;碰五次以上者,判罚增加该队员通过时间的200%;(3)导盲器械必须采用光电技术,并具有遇障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