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词语的翻译一、专业词汇的翻译在科技文体的翻译中,要注意到有一些词是具有某一专业特殊涵义的专业词汇,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术语一般具单义性,但另外一些则是多学科的专业词汇,在不同学科的学术文章中意义不同,还有一些是常用词被某些学科借用后形成的专业词汇。
如probe原指“探索,探查,调查”,现在生物学和医学中译为“探针”,表示于某种特异靶分子相互作用,作用后用于检测的分子,尤指用于DN A-RNA或DNA-DNA杂交检测中的放射性DNA或RNA分子。
物理学中译为“探极,探头,探针”,航天科学中译作“探测器,探测飞船”,工程学科中译作“传感器,取样器”。
另临床医学中译作“子宫探子”。
这种在英语中将旧词赋新义或同一词多专业化的倾向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译者应加以注意。
译者一方面应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原文,根据逻辑关系或上下文内容来推测所属学科领域与部类,选择恰当的专业词语对应译出,另一方面也应勤查专业词典,用约定俗成的、规范的译名给出,最忌在上下文中随意改变,引起意义混乱。
半科技词是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也在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不尽相同。
如part通常的含义是“部分”,但其用于机械方面表示“零件”,其它如strength(力量;强度)、concentration(集中;浓度)、formulation(阐述;公式化)等。
二、构词法与新词翻译科技英语的新词层出不穷,除上述两种手段(将旧词赋新义或同一词多专业化使用)外,另一个方法就是利用构词法,构成丰富的新词。
译者对于构词法的了解是理解和翻译新词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从语义角度讲,词并非语言的最小有意义的结构单位。
这种单位称为形位(m orpheme)。
形位分实义形位或自由形位(相当于词根)及语法形位或粘附形位(相当于词缀)两种,如teacher和hopeful中teach和hope为实义形位,–er和-ful为语法形位。
英语词干除非派生词干(只含一个独立使用的实义形位,是不可分析的,也称之为隐性词,如axe、glove等),外,多数为派生词干,由一个实义形位与一个语法形位或另一个实义形位构成,是可以分析和推测其词义的,也称之为显性词,如chopper、doorman等。
利用构词法原理分析词汇和词源学方法分析词(字)根是理解和翻译新词的门径。
构词法中的第一种就是词缀法,即借助于语法形位(前缀和后缀)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
如anti-表示“反”、“抗”、“阻”、“排斥”,anti-body表示“抗体”anti-quark表示“反夸克”。
如eco-表示“生态”,ecocrisis表示“生态危机”,ecocatastrophe表示“生态灾难”。
-ia表示“…地区,…界,…阶层”,academia表示“学术界,学术生活和兴趣,学术环境”。
第二种构词法是转类法,这种构词法是无需借助词缀真接转换词类的方法。
如名词headline(新闻头条)转换成动词(to headline),意思是“以头条新闻报道”。
另一种是短语动词或词组转换成名词,如break down(出毛病,坏了;崩溃;分解等)转换成the b reakdown,put in(输入)转换成the input。
第三种构词法是合词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次序构成新词。
如复合名词hot line(热线)、biolo gical clock(生物钟),复合形容词如ahead–of-schedule(提前)、round-the-cl ock(连续二十四小时的)等。
第四种构词法是拼缀法,即对原有两个词取舍首或尾部拼合而成。
如comsat(communications + satellite)通讯卫星,smog(sm oke + fog)烟雾。
第五种为逆成法,逆成法与词缀法正好相反,是将误认的后缀去掉后构成新词。
这类新词多数属动词,如televise是由television删节-ion逆生而成,其它如donation(捐赠)→donate,editor(编辑)→edit,escalation(逐步升级)→escalate等。
第六种为缩略法,这种构词法有将原来完整的词缩略掉其中一部分字母,构成新词,称为缩短词,另一种是首字母缩略词。
前者如zoo ←zoological gardens,后者如AID 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其它半缩略词如rada r←radio direction finding and range等。
此外,还有很多用连字符连接起来的合成词。
这类词数量较大,有一定的结构规律,较好辩认,这里就不再赘述。
利用词源学和构词规律可对较难处理的同义词进行区分和翻译,例如sensor 、transmitter、detector 在英汉技术词典种都译为“传感器”,但仔细分析其动词意思,所以区分译为“感应传感器”、“传导传感器”和“探测传感器”。
再如mixer、shaker、stirrer 都可译为“搅拌器”,但区分其动词,则应分别译为“(混合式)搅拌器”、“(摇震式)搅拌器”和“(搅动式)搅拌器”。
三、多义词的翻译英语是一种很发达的语言,一词多义极为普遍。
在选定词义时应根据基本概念、词性、单复数、搭配关系、语法关系、语境等诸多因素来进行,切忌望文生义、不明词性、无视褒贬、忽视搭配关系和语境等因素。
语境(context)简单讲就是上下文。
容易望文生义的例子如tell time(看钟)、read his thoughts(看出了他的心事)、southeast(东南)、sooner or later(迟早)、right and left(左右)、loss and gain(得失)、identity(similarity)and difference(异同),这些与中英不同历史、地域、文化背景和思维形成的表达习惯有关。
有些专业词汇也不宜望文生义,如the control(对照)、blast transformation(母细胞转化)、we ight measure(加权测度)。
词性不同意义不同的例子如free ,作形容词意思是“自由的,游离的;免费的…”,如free acid(游离酸),free download(免费下载);作动词时意思是“使自由或摆脱;解除,脱除;解放…”,如Undoubtedly the efficiency and consistency of robots can free humans from a status where is little room for individual creativity(机器人工作有效,前后连贯,无疑可使人摆脱无从发挥个人创造性的那种处境),production of virus-free plants(生产脱病毒植株)。
词的单复数意义不同的例子如time(时间),times(时代,次数,倍数),finding(发现,探索),findings(研究成果,调查结果),work(工作,功),works(工厂,著作,工事)等。
搭配关系不同产生不同意义,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动词词组,如look about (环顾,四处寻找;察看,考虑)、look after(目送;照顾,关心)、look bac k(回头看;回顾;停滞不前)、look for(寻找;期待)、look into(向…里面看;浏览;观察,调查)、look on(观看;旁观;面向,面朝)、look out(朝外看;小心,提防;挑出,找出)、look over(从…上面看过去;打量;察看;查阅;检查)、look round(环顾;参观;观光;全面察看或考虑)等等。
另外如形容词light、soft、heavy等,其词义游移不定,只有在特定的搭配关系中才能确定其意义,如light loss(轻微损失),light manners(轻浮的举止),light work(轻松的工作);soft wood(软木),soft money(纸币),soft answer (委婉的回答),soft drink(不含酒精的饮料),soft water(不含矿物盐类的水);heavy industry(重工业),heavy rain(大雨),heavy traffic(交通拥挤),heavy weathering(严重风化)等。
名词在不同搭配中词义也会略有不同,如初学者看到system,通常会一律译为“系统”,这样就不能精确表达词义或与专业术语不相符合,如root system(根系)、decimal system(十进制)、stripping system(露天开采法)、rocket system(多级火箭)、stress system(应力状态)、wiring system(电路图)、pilling system(打桩设备)、transmission system(发送站)、phonovision system(电视电话)、target system(目标群)、star syste m(Y制结线法)等。
一个孤立的词其词义具有游移性和多义性,但在具体语境中,一个词通常只有一层意思。
现代英国语言学派创始人Firth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言语只有依靠语境才有意义,或不同的语境中词的意义不同)。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 Ma linowsky)指出:“They reg ard context as the sole determiner of meaning without which meaning does not exist”(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引言)。
一般而言,英语词汇语汉语相比独立性要小,对语境的依赖性要强。
在交际过程中,词义引申现象很普遍。
所谓引申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词的本义推演而形成的意义,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常随语境不同而扩大或缩小。
多数情况下,一个英语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很难在辞典中找到相应的词,须根据其辞典释义(主要为基本意义)和语境而确定其引申义。
以常见的一个词challenge为例,其基本含义为“挑战”引申为“质疑”、“提出异议”,再引申为“否认”,“难以对付”,“敢不敢做某事等等”。
如Yesterday he challenged me to a tennis match and I rose to it.(他昨天向我提出网球比赛挑战,我接受了他的挑战)。
I challenge my own c onclusion.(我重新考虑我的结论)。
Recent discoveries have challenged their ol d notions.(最近的发现使他们对旧的观念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