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湖畔派诗人: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

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2.拜伦式英雄:1)拜伦式英雄骨子里具有早期的“多余人”或“局外人”的特质。

2)拜伦式英雄是其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总称,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在《东方叙事诗》中重点塑造这类形象。

他们打上了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3.托尔斯泰主义:是指托尔斯泰于19世纪后期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作为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

4.自然派: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败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呼吁妇女解决。

在文学题材,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都有创新。

“自然派”便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别名。

5.威塞克斯小说:1)哈代以其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所作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2)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村的生活,特别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倾入农村之后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

3)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教育制度。

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

4)代表作品:《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6.社会问题剧:1)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式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

2)这类戏剧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3)它以强烈的现实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欧洲舞台。

4)作品:《苔丝》7.卡拉马佐夫气质: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

8.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创立的艺术方法,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他对笔下的重要人物的塑造,是通过不同的作品连续完成的,使各个作品之间又有了一定的联系。

9.小人物: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显赫的大人物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10.新人:1)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2)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出身低贱,有革命理想,有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等。

3)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许多“新人”典型。

11. 多余人:1)19世纪30年代以后俄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一类贵族知识分子典型。

2)他们受过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现实,但贵族生活方式使他们灵魂空虚,无所作为,成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站在人民方面”的“多余人”。

3)通常认为,多余人形象有奥涅金(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罗亭(屠格涅夫《罗亭》),拉夫列茨基(屠格涅夫《贵族之家》),别里托夫(赫尔岑《谁之罪?》》),奥勃洛摩夫(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选择、填空:P342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人杰和流氓,认为人类进化的原则在于优先发展最强的人,即他所谓的“超人”。

P343法国泰纳的决定论,则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要素。

P344半自传性长篇小说《小东西》是都德的代表作。

P345萧伯纳——《鳏夫的房产》P346意大利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P347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P348鲍列斯瓦夫·普鲁斯——《傀儡》P351《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自然主义文学: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它最先产生于法国,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左拉本人的创作并不完全遵守自然主义理论的原则。

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的典型代表是龚古尔兄弟。

)象征主义文学: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唯美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它们共同的美学纲领是“为艺术而艺术”,共同的哲学基础是反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

唯美派发挥康德的“自由美”的思想,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王尔德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象征主义四五十年代在法国出现,80年代让·莫瑞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而得到正式承认。

象征主义的先驱是美国的艾德加·爱伦·坡和法国的沙尔·波德莱尔,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斯特法纳·马拉梅、保尔·魏尔兰、阿尔杜尔·兰波,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俄国的梅烈日柯夫斯基。

)无产阶级文学:鲍狄埃——巴黎公社文学获得诺贝尔奖:吉卜林、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宣言:1、《抒情歌谣集·序》——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2、戏剧:《<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善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3、易卜生:《野鸭》——转变的宣言4、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解放宣言”。

1、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2、雪莱被称为天才的预言家3、第一个多余人是叶甫盖尼·奥涅金4、“梅塘集团”成员:莫泊桑、左拉、都德、龚古尔兄弟、屠格涅夫等。

5、俄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6、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7、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简答:1.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学基础a)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b)启蒙文学(伤感主义文学、卢梭文学)c)狂飙突进运动d)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2.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作品a)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b)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c)歌颂人民革命雨果的人道主义名言:“革命是为了恢复人的天性”。

革命需要暴力,但暴力并非万能。

d)歌颂人类劳动e)主张仁爱感化教育3.普希金:俄国第一部较真实地描写普加乔夫起义的文学作品4.斯丹达尔:于连形象:a)于连: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b)于连经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

c)于连也是个“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

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屈从和依附,显示了一代青年的苦闷、追求与厄运。

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平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意厚颜无耻地讨好主子,丧尽天良地利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于连的悲剧,事实上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

《红与黑》为什么是奠基之作?《红与黑》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

1)直接取材于现实,面向当代社会,表现时代风貌。

(副标题“1830年纪事”)2)揭露了社会政治斗争和政治矛盾3)塑造了具有现实性与典型性的小资产者反抗形象—于连4)运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与人物心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心灵史”。

巴尔扎克拉斯蒂涅形象与于连对比:他们同是19世纪30年代法国有理想、有作为、向上、奋斗、进取的青年,但由于他们的出身、人生理想及现实理想的方式和性格的差异,所以有着不同的结局。

a)出身于连:平民;奋斗的动机源于强烈的自尊;自尊背后是自卑拉斯蒂涅:贵族;虽破落但在波旁王朝统治时代易被接纳;虽也自卑但不严重b)理想于连:崇拜拿破仑,想一跃成为世界的强者;理想太高,在当时不切实际。

拉斯蒂涅:想出人头地,重振家业c)对上流社会的态度于连:想靠自己的奋斗强迫上流社会承认他的人格和才干并试求战胜社会;他一心向往的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他企图保持自己独立人格跟周围社会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拉斯蒂涅: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事事妥协,投其所好。

d)采取的手段方式于连:一个想靠自己的才能,但不能放弃自尊拉斯蒂涅:一个靠门第和女人,必要时可以放弃自尊;e)心态于连:一个心存反抗,充满上流社会的仇恨和复仇心理;既藐视又羡慕;既反感又向往。

拉斯蒂涅:一个欣然投靠;有淳朴的天生博得众人的好感;接受“人生三课”很快被同化,变得学会掩饰,厚颜无耻,成为投机钻营之人。

f)性格于连:一个比较内向,性格孤僻;决定了他将以个人的力量来反抗整个社会,为了自尊而追求民主和平等。

拉斯蒂涅:一个外向,是有才气、有热情的青年,对社会更多是羡慕、眼热、顺从、利用规律为我所用,亦步亦趋向上爬。

所以,一个不惜用生命捍卫自己尊严;一个不惜出卖自己灵魂和自尊,终于爬上内阁副部长高位。

《红与黑》与《高老头》作品的相关内容?5.福楼拜《情感教育》重以当代生活为题材,副标题《一个青年(人)的故事》描写平庸时代的庸人的故事。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以庸俗手段超越庸俗环境的伪浪漫主义者。

a)爱玛在修道院所受的教育修道院的教育氛围及浪漫主义作品构成了爱玛的生活内容和理想,决定了她对爱情、浪漫、幸福等的选择标准。

在夏多布里昂的忧郁之海,“拉马丁的蜿蜒细流”以及司各特的中世纪骑士社会中流连忘返,寄托情感。

b)自身性格①虚荣,“虚伪把我们驱向爱情。

不,驱向狂欲…”《一个疯子的日记》②过度想象/幻想③变动,不安分她一方面急于逃离现实,一方面又匆匆忙忙地把未来廉价售出,甚至根本就没有看清楚买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