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宣传资料2018年4月是第30个“全国爱国卫生月”。
全国爱卫办确定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小环境,共享大健康”。
旨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夏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全国爱国卫生月的由来及意义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
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
全国爱卫会第八次扩大会议确定,自1989年起,每年4月份为“爱国卫生月”。
爱国卫生运动,是关系到社会基层社区方方面面全体人民的大事。
讲究卫生,除害灭病,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全体百姓,人人关心,在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卫生观念的指导下,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自上而下,加强管理,才能促进并加快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哪些?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擦鼻涕使用过的手纸;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word版本.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4、注意环境卫生和室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5、衣服、被褥要经常在下暴晒;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7、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8、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市民“十不”规指哪些?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贴滥画;不违章乱建;不抢道乱行;不损坏公物;不虐老欺幼;不污言秽语;不酗酒滋事;不赌博迷信。
什么是“四害”?“四害”主要能传播哪些疾病?“四害”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
主要传播的疾病是:老鼠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
苍蝇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蚊子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等。
蟑螂传播甲型肝炎、痢疾、伤寒、霍乱等。
怎样管好生活用水?生活饮用水受污染,不仅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还可能引起中毒或诱发其它疾病,保护健康,一定要注意生活饮用水word版本.安全,水井周围15—30米围不能洗衣服、洗马桶或清洗其它脏物,水井30米以不能有厕所、粪坑、污水坑(沟)等污染源,提倡使用自来水。
如果饮用水受污染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为什么要多吃熟食、喝开水?在春、秋季节最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最好多吃熟食,多喝开水,生凉食品里可能含有未被杀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看起来很干净的生水里也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或有毒化学物质等,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什么要勤晒衣被?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勤晒被褥、衣物,经常打开门窗让照射屋,促使室保持干燥,有利于抑制各类病菌产生,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h7n9可以预防吗?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勤洗手、室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同时还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春季养生6招:春回万物复之时,天地自然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word版本.景象,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
然而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因此春季养生一定要把握这些特点,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
1.调养精神。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
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
专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
因此,春天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2.防风御寒。
春天尽管天气转暖,但是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还相当大,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宜穿着方便添减的两件衫。
为了与回春的自然美景相映,衣着的颜色宜偏淡色带鲜艳。
衣服宜渐减,衣着宜“下厚上薄”,体质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
衣着宜宽松,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衣的合适选料。
3.调节饮食。
遵照《黄帝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
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
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有营养之食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word版本.瘦肉、鱼类、蛋类、花生、芝麻、柑桔、香蕉、蜂蜜、、葱、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
此外,还应少吃辛辣,多食青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以抵消体外的不平衡。
4.运动锻炼。
《黄帝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天物俱生,万物以荣,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乃养生之道也。
”其意思是说,春天,明媚,万物复,是采纳大自然之气养生的大好时机。
所以,春天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绳等,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之获得更多氧气,以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使脑组织能适应季节性血液循环的变化。
5.预防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可是,人在感到舒服爽快的同时,却又会产生困倦和思睡,加上春夜要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不觉晓”,困倦无力,精神不振,这些现象中医叫做“春困”。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体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生理变化所致。
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喝水,少吃油腻、热性食物,尤其word版本.是火锅,多吃些胡萝卜、白菜、柑橘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提升人的精力;办公室白领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
6.保健防病。
关键是要防风。
春季多风,中医认为,风为六淫之首,风虽然是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主,“春多风病”,春季风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它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肝病、腮腺炎、红眼病等。
所以一定要讲究卫生,勤洗晒衣服、被子,除虫害,开窗通风。
为了适应春天的特点,应当稍晚些睡,早些起床,然后散步于庭院或公园之中,松宽衣带,全身放松,使神志随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舒畅,提高防御能力。
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
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word版本.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
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
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word版本.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专家温馨提示: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污染物。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射进室,因为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毒素排泄,净化体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