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放大镜和望远镜下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5、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6、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一、美丽的晶体1、食盐的晶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白糖的晶体形状是长方体;碱面的晶体是颗粒;味精的晶体形状是长柱体。

2、晶体的概念: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P8 )3、制作晶体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方法。

4、减少水分的方法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的方法是: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3、在池塘的水里可能生活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毛口虫、单胞藻、眼虫、唇滴虫、衣藻、团藻、硅藻、鼓藻等等。

4、怎样判断是不是生物?答:是否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是否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否需要呼吸;是否排泄废物;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有应激表现,是否有生殖现象等等。

一、填空题1、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苍绳的眼睛是。

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3、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就是它的触角。

A.触角B.复眼C.鼻子课外探究:1.中医给病人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什么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与依据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2.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 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如表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阳光充足B、高温干燥C、阴暗潮湿D、空气新鲜地点潮虫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 干草地中 2二、选择题1、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B、足的内侧C、腹部2、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3、下列物质中那些全是晶体()A.玻璃、冰花、砂石B.牙齿、砂糖、碱C.松香、味精、白糖4、用放大镜观察叶片比用眼睛观察叶片更能看到()A.叶细胞B.叶片的颜色C.更细的叶脉5、眼睛看上去比较光滑的物体,如果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可看到该物体会变得()A.比原来更粗糙B.比原来更光洁C.比原来更迷糊6、蚜虫对植物危害较大,但它也被别的昆虫所吃掉,常见的蚜虫的天敌有()A.瓢虫B.蚊虫C.草蛉7、鱼缸里的水自然发绿最可能的原因是()A.水中有一个绿藻B.水中的绿藻持续增加C.水本身变为绿色8、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标本制作是重要的环节,要想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所观察的标本应是()A.完整的B.薄而透明的C.有颜色的9、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后,发现他们都有()○1一对触角○2两对飞行的翅膀○3两对足○4两排锋利的牙齿A.○1○2○3B.○1○2○4C.○1○2D.○1○3三、判断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课外探究练习:1.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

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组别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项目A组河水 500毫升 22℃30个 28只B组蒸馏水 500毫升 10℃30个 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一.填空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3、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4、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三、判断1、每种物质的晶体都有固定的形状,但不同的物质的晶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各种物质的晶体大小都一样,并且都是很小,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

(×)3、蚜虫危害植物和草蛉幼虫吃蚜虫的方式一样,都是吸食液体。

(√)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因为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放大任何物体。

(×)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被观察的物体无限放大。

(×)6、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7、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9、味精不是晶体。

(×)10、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1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12、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13、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14、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15、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16、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17、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18、显微镜是利用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的放大作用把细小的物体放大的。

(×)3.小明家昨晚买了一条鲫鱼养在院子的脸盆里。

第二天早上,小明发现鱼不见了。

为知道鱼失踪的原因,小明问妈妈鱼是不是被杀掉了,妈妈说没有;小明查看脸盆周围的地面,也没发现鱼跳出来痕迹;小明爸爸想起来,昨夜听到家里狗和猫的叫声,小明过去查看,发现狗被锁着,而脸盆周围的桌面上有猫爪印,并且在不远的邻居家的墙脚下找到了被吃剩的鱼尾巴,小明恍然大悟。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写出小明探究的问题(2)写出小明对鱼失踪原因的另外3种猜测如:①鱼被妈杀掉了②③④(3)写出小明获取对应的事实和证据:如:①小明妈说没杀鱼②③④写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

2、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发现了。

3、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

4、用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5、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二、判断1、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2、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5、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三、选择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能确定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D、阿波罗3、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B、2000C、200万D、204、蝇眼是()。

A、单眼B、复眼C、双眼D、不能确定5、()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D、植物学6、蟋蟀的耳朵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