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名民间传奇故事-经典民间故事

著名民间传奇故事-经典民间故事

著名民间传奇故事-经典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像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化一样绚丽多彩。

广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人们对真善美的梦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民间故事1唐懿宗李漼咸通年间(公元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长安街市来了一对父子表演幻术。

演出很简单,让十岁左右的孩子躺地上,老爹举起一把刀来,大喝一声手起刀落,小孩的脑袋就被砍了下来。

大家都吓坏了,眼尖的人发现孩子伤口处没有喷血,这才放下心来。

老爹拿着托盘恳求大家给钱:“行行好吧,俺们穷,没法糊口,就会这套把戏哄大家开心了。

我们父子在此就表演十天,攒够了钱就回家买地,给孩子读书,再也不玩这个了。

行行好吧!”京城的百姓毕竟富足又善良,一会功夫,托盘就堆满了钱。

老爹心满意足,大喝一声,小孩“腾”地跳了起来,脑袋竟长回脖颈,完好如初。

第二天,成千上万人慕名而来,都主动先给钱,等着看惊心动魄的一幕。

不料,孩子掉了脑袋后,老爹无论怎么叫嚷,他就是起不来了。

这下可坏了!老爹强作镇定,心下已经明白了,谦恭地给大家行礼:“诸位,我初到京城贵宝地,有什么不合规矩的,兄弟在这儿给您赔不是了!我这雕虫小技,不过是哄人玩的幻术,请高人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好让我表演完,不然我儿子可就悬了!拜托了!只要您行行好放我孩子性命,我宁愿拜您为师终身奉养!拜托了!”老爹一番话很是真诚,众人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谁是他口中所说的那位高人。

老爹见没人露面,很是无奈,只得对着孩子继续叫喊,小孩还是纹丝不动,像是真的死了。

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进而出现骚动,巡街小吏赶来,喝道:“你杀人了,跟我走一趟吧!”老爹叫道:“官爷且等一下,这里有几千人,我跑不掉的。

台下有高人施法镇住我了,可小人还有一个本事,让我再现一次眼何妨?”小吏也觉得他没有犯罪动机,就答应了。

老爹掏出一枚甜瓜籽来,用刀划开手臂,把瓜籽按进伤口内,强忍剧痛继续呼喊儿子。

孩子还是一动不动。

老爹手臂伤口处瓜子开始发芽,顷刻间藤蔓枝叶缠绕,开出小黄花来,紧接着,黄花落,一只小甜瓜慢慢长大。

老爹垂下泪来,再次环视众人,恳求道:“我本不想杀人,还请高人放手吧!我儿子复生后,我发誓再不踏入京城半步,总行了吧?”老爹接着又叫了一声儿子。

孩子依旧不动。

老爹叹息道:“唉,既然如此,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老爹拿刀轻轻一削,手臂上的甜瓜坠地。

随即又大叫了一声,儿子应声起来,安然无恙。

大家惊呼起来,高声喝彩,都没发现人群中有一个和尚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父子二人收好钱和行李,老爹又将儿子也装进布袋里扛在后背上,仰天吐了一口气,一道白色光练直上云霄,老爹攀援而上,快如猿猴,直到淹没在云朵深处。

众人这才缓过神来,逐渐散去,这才有人发现一个和尚死了,脑袋都搬了家,落在刚刚父子二人表演的土台上。

大家这才明白,刚才老爹手臂上长出的甜瓜,正是这和尚的脑袋。

和尚自恃技高一筹,搅和人家表演,人家再三苦求仍不依不饶不肯罢手,不料强中自有强中手,枉送了性命。

民间故事2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

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

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

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

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

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

”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

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

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

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

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

”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

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

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民间故事3西沂河岸边,王庄村的东头有半间草屋,里边住着忠厚老实的王小。

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这天在山上打柴,见从东南方飞来一只大鸟,落在半山腰里,身上发出万道金光。

站一会儿,翅膀一抖就飞走了。

王小跑过去,见地下有一枚制钱,便拾了起来放兜里,打完柴,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身热口渴,就放下挑子,爬上路旁的山楂树摘山楂吃。

树下来了一老一少,王小听他们说:“师傅,咱们要枚铜钱干什么用?”“那是宝,用红丝线栓上放进海里,龙王会请你进去,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他二人走后,王小从树上下来,心想:凤凰不落无宝之地,那鸟可能是凤凰,这制钱也许就是他们说的那宝贝了。

他决心去试试。

王小走了半月到了东海边,他拿出铜钱,拴上红丝线抛入海中。

海面立时波涛汹涌,海水翻腾,不多时,海里上来两个分水夜叉,把王小请入龙宫。

龙王亲自迎接,设宴招待。

席间龙王问王小:“不知英雄用何法力煮我东海沸腾,”王小掏出铜钱递给龙王,龙王是识宝的:“好个闹海钱,天下只此一枚,真是价值连城啊!”王小见龙王称赞,就说:“龙王喜欢,我就送给您了。

”龙王又惊又喜:“谢英雄的馈赠。

我龙宫珍宝也不少,随你挑任你选。

”王小见一个金丝叭儿狗,脖上套着铃铛,摇头摆尾,蹦蹦跳跳。

心想:我要有这性灵作伴,晚上就不孤单了,于是开口道:“我很喜欢这只金丝叭儿狗。

”龙王大惊,脸都变了色。

原来这小狗是他最疼爱的公主三娘,她听说有凡人入宫,缠着父王要看,女孩不便抛头露面,才变作金丝叭儿狗的。

龙王虽然舍不得,可有言在先,不能拒绝,只好答应了。

王小携着金丝叭儿狗,回家把它放在屋里。

自己和以前一样,锁上门,拿了扁担上山打柴。

到晌午回来,开开门一看,桌上放着热腾腾的饭菜。

王小心想是邻居送来的,吃了又去打柴,回来还是有桌饭菜,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王小好纳闷,这天他装着去打柴,偷偷藏在烂席筒里。

天刚晌午,见小叭儿狗打个滚儿,变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过纸叠上,用剪子一铰,吹一口气,立即出现一桌饭莱。

王小从席筒里钻出来,女子羞羞答答,向王小说了自己的身世,并说愿与王小结为夫妻。

王小满口答应,就在半间草屋里拜了天地。

三天后的晚上,龙女三娘剪子铰纸,吹口仙气,平地里起来铮明瓦亮的搂台殿阁。

小两口住了进去。

这事传到皇宫里,薛王带着文武百官来看。

这昏王见三娘长得貌美,起了歹心,便对王小说,“你在门前打十二眼井,井旁都要有一棵垂柳,井里都要有两条半斤重的鲤鱼。

明天有一样办不到,拿三娘顶替。

”说完拂袖而去,王小犯了愁,三娘说:“郎君莫愁,明天薛王来,自然无话可说。

”第二天一早,薛王来了,见十二眼井里鱼跃水动,十二裸垂柳风吹枝摇。

薛王看傻了眼,可他还不甘心,就又对王小说:““你院里摆上二十匹马,都是粉鼻粉眼粉肚皮,马上都坐俏佳人。

今天我不走了,住你客厅,明天我起来就看。

”王小一看三娘的眼色就答应了。

三娘摆酒宴招待薛王臣君,薛王吃饱喝足就睡了,天明醒来,见和他要的一点不差,马咴咴地叫,在院里兜欢子。

薛王难不倒王小,虽然心里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回去。

三娘上前说道:“薛王,民女贡献一玩物,不知中意否?”说着递过去拳头大、状如鼠的小动物。

薛王一看,着实喜爱。

问道:“它是何物?怎么喂养?”三娘说:“它叫祸,只吃生铁喝香油。

”薛王想:“香油有的是,生铁更不在话下。

”于是带祸回宫。

薛王派专人喂祸,那知这小东西越长越大,越吃越多,城的生铁吃光了,香油喝净了。

薛王下令向全自征收,后来全国的也吃光喝净了,薛王没了法,叫人把祸牵出去扔了。

谁知祸大城门小,牵不过去,薛王又叫把祸杀死。

谁料一百个勇士发声喊,持刀向祸刺下时,刀口喷火,立时烈焰冲天,薛王和他的大臣抱头鼠窜,王宫也化为灰烬了。

后来,薛王征调民伕,排成长队,把拆薛城围墙的旧砖手递手地传到兖州,盖起了兖州府。

这就形成了一句歇后语,拆了薛城盖兖府--手递手。

木石镇的落凤山,在这个故事之前叫东山,王小东得宝,证明那鸟是凤凰,从那人们就把东山改叫落凤山。

民间故事4很早以前,微山湖畔有个陶家庄,陶家庄有个陶员外。

陶员外家里很阔,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陶员外老了,又不满足了,做梦也想着家里有棵摇钱树,再不有个聚宝盆,有用不完的金子,花不光的银子。

他表现上对人和和气气,背地里欺负扛活的,做尽了好多坏良心的事,长工们背地里都管他叫“陶善人”。

陶善人有个习惯,每天太阳不露红都要到湖边上走一走。

这天清早,大雾很浓。

陶善人悠闲地在湖边上走着,看见微山湖上有座城池,他身不由己踏上了湖边的一只小船,慢慢地向那座城划去。

他觉得奇怪,这么大的微山湖里怎么会有座城呢?陶善人划着船来到城门口,拴好了船,一抬头,看见城门口上门有三个大字:洛阳城。

陶善人站了一会,大步向城里走去。

他来到街上,见挑挑的、卖蒜的、补锅的、卖蛋的,人很多,没有一点声响。

陶善人走进了一家店铺,看见掌柜的和店伙计正趴在柜台上,两只眼瞪着他。

陶善人在柜前看了看,出了这家店铺,进了那家店铺。

他见这家店铺和那家店铺一样,人全和庙里的菩萨差不多。

他走进不少店铺,都是这样。

他看到店铺里柜台上有一口小锅。

小锅大小正适合一个人煮饭吃。

陶善人想:用这口小锅自己煮人参汤喝,再好不过了。

他看了看店伙计,见两个店伙计背着身子站着,就把锅往怀里一揣,慌三忙四出了店铺,来到大街上。

他见街上还很寂静,心里害怕了,两条腿不住地打着摆子。

陶善人怀里揣着锅,慢慢腾腾往城外走。

来到城门口,看见城门四周涨满了水,他的小船在水里打着转转,他解开船,慌里慌张上了船。

回头再看洛阳城,不禁吓呆了:洛阳城让水淹没了。

小船不知不觉向岸边飞去。

到了岸,陶善人一个大步下了船,正想拴住小船,就见金光一闪,小船不见了,太阳也从东边出来了。

“许是一场梦吧?”陶善人自己对自己说。

他揪了一下自己的胡子,好疼!分明不是梦。

陶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慢腾腾地向家里走。

刚进大门口,媳妇就迎出门来,惊讶地问:“老头子,今天是怎么啦,回来这么晚?”“嘿嘿!”陶善人强笑了笑:“在外面走了一大段路,回来晚了些,路上还拾了口小锅。

”陶善人怕媳妇听了会害怕,没敢说出误入洛阳城的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