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广州湾
创作背景
• 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 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 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 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 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 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历史状况
• 广东省湛江市旧称“广州湾” ,前身是法国租借 地。“广州湾”此名称形成于明清时期。 • 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 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1899 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 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 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 此定名为“湛江”。
• 学完手法,将我国当 时被列强掠去的 “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 孩子,哭诉他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 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 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 主义列强的诅咒。
原文
• 七子之歌· 广州湾 闻一多
•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广州湾
• • • •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历史状况 赏析
作者简介
•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huá],字友三。代表 作(诗集)有《红烛》、《死水》等,作 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5年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共 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