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确保全县范围内的农民工均能足额领到工资返乡过年为目标,以查处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拖欠为工作重点,依托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一)基本情况截至目前,该县共立案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2件,涉及人数2000余人次,涉及金额2750余万元。
已处理结案15件,涉及人数900余人次,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
法院正在执行3件,涉及人数600余人次,涉及金额700余万元。
正在审理2件,涉及人数50余人次,涉及金额50余万元,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处理2件,涉及人数600余人次,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
未立案协调解决37件次,涉及人数300余人次,涉及金额300余万元。
自2018年以来该县拖欠农民工工资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清欠数额大,涉及人数多,拖欠时间长。
全年过百万的案件达3件,涉及人数1200人涉及金额1567万元。
二是“恶意讨薪”苗头初现。
通过非法渠道和过激手段“恶意讨薪”事件增多,主要是群体性围堵党政机关、爬塔吊、拉横幅、威胁执法人员等。
三是欠薪案件处理难度加大。
一些如违法分包、层层转包、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工资结算争议、欠薪逃匿等案件,因“资金链”中断、清包工无法联系、证据不足而处理难度增大。
同时法院在欠薪案件执行中执行难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
四是讨要工资常态化。
以前,农民工讨要工资主要集中在岁末年初,今年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有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案件。
(二)主要做法1.健全领导体制,明确部门责任一是健全领导体制。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进展工作,依据《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对专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工作目标。
并成立了靖宇县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协调小组,由县人社、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市场监督管理、总工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通过进行专项检查努力实现“两个确保、一个维护”的目标,即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查处,保证春节前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基本结案、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移交司法处理,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权益。
对于数额大、涉及人数多的欠薪案件,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协调、亲自督办。
同时县委、县政府多方协调资金,用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切实解决了农民工和利益。
二是明确部门责任。
颁布文件,明确了清欠农民工工资涉及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了行政监管手段和处理措施。
清欠工作所涉及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人社部门把清欠作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点内容,层层部署,专项检查,依法处理。
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督促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积极清理被拖欠的工程款。
公安机关严厉查处工资欠薪逃匿案件,积极协调处理与农民工工资相关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司法部门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工会等组织开展农民工维权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欠薪问题。
2.加强执法检查,严查拖欠行为清理农民工工资,必须多措并举。
该县坚持疏通维权渠道与接受举报投诉相结合,专项行动与查办案件相结合,监督检查与依法查处相结合,及时查处各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
一是疏通维权渠道。
开通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实现了来访投诉、来信举报、网上维权,建立了举报投诉接待台帐制度和首问责任制,做到来人有接待、电话有记录、投诉有登记、案件有处理、处理有回复。
并在专项整治期间公布了办公室电话及传真,确保上班时间随时接待电话投诉。
并设立了农民工讨薪24小时受理专门手机号码:,即使遇休息日和晚上,也将确保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
二是及时查办案件。
建立起“快速反应、快速受理、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
对立案受理的举报投诉案件,分两个监察组处理。
对一般简易案件,电话协调解决,或上门督办处理;对群体性案件,优先处理;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对疑难复杂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积极稳妥处理。
三是实施专项检查。
由人社、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市场监督管理、总工会等部门自2018年9月16日起,联合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抽调20多名执法人员,实地检查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服务及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
截至目前,已查处案件7件,涉及劳动者190人,涉及金额206万元,目前已督促用人单位发放拖欠农民工工资206万元。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组织人社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利用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活动,散发宣传相关资料1万余份,现场咨询170余人次,进一步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提高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和监督氛围。
动员全社会来关心农民工保障权益的维护,便于广大农民工树立知法、懂法依法维权意识,确保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因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呈体制性、普遍性、群体性特点,任务仍然艰巨。
该县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施工单位和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企业因带资垫资施工,有的层层转包、违法分包,部分随意用工,未依法承担起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责任。
农民工本身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农民工不知法、不懂法,更不懂用法律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生拖欠工资问题就集体上访,甚至发生过激行为。
二是用工不规范,农民工流动性大。
一些建筑业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而是采取项目部、班组、“包工头”与农民工签订劳务协议,或“包工头”与农民工口头约定工资报酬。
有的用人单位因农民工流动性大,只为农民工买商业保险,不办社会保险。
一旦拖欠工资现象发生,农民工不是手中无欠条、联系无方式,导致讨要工资难度加大。
一些“包工头”或借用资质或私自招用农民工,当亏本或未足额得到工程款时,便把负担转嫁给农民工,甚至携款潜逃,农民工的工资难有着落。
三是工资支付制度不规范。
不少施工企业未采取银行卡发放或现金发放的形式把工资直接支付给农民工,而是按劳务协议付给“包工头”,由“包工头”付给农民工。
“每月发生活费,年终结算工资”是业内支付劳动报酬的普遍方式。
工程结束或年底时,如“包工头”逃匿,施工企业又不掌握施工一线工人的出勤和工资发放情况,农民工工资就无着落。
同时普遍存在承包款与人工工资混在一起的现象,很难进行分离。
四是劳动监察执法力量薄弱。
随着该县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群的拓展、服务网络的延伸,因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少,使得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局限性、滞后性,“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几点建议一是强化相关职能责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健全解决欠薪综合治理机制,下大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要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清欠责任,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是强化建筑市场监管,防范因工程款拖欠引发工资拖欠。
要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对无资金来源或资金不落实的,一律不予审批;建设工程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开工许可制度,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依法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出借资质、挂靠经营、非法转包分包等违法行为。
总承包企业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
因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致使建设工程承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工资;因工程总承包企业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工程总承包企业须承担清偿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的责任。
各类项目开工前,须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审验工资保证金缴存证明;工程竣工验收前,须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出具无拖欠工资证明,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规范建筑市场三是强化欠薪应急管理,妥善处置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要进一步健全重大案件应急处置机制,发生因拖欠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反应、稳妥处置。
严格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应收尽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欠薪案件,及时动用工资保证金支付拖欠的工资。
四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劳动监察执法。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
整合现有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资源,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设置,配齐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切实解决监察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建议国家和省、市政府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及时修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确保相关执法部门的法律规定很好的适应新形势。
促进法院执行渠道畅通破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瓶颈。
五是明确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方式,确保工资款与工程款分离。
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出严格的规定,确保工资款能够与工资款分开,使农民工工资切实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