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前预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侍.弄()诀.别()瘫痪..()憔悴..()捶.打()整宿.()悄.悄()絮.絮叨.叨()()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央求安抚仿膳焦躁不安B.豌豆瘫痪烂蔓暴怒无常C.泼洒沉寂淡雅絮絮叨叨D.捶打憔悴诀别翻来覆去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风抚摸着我,好似在我耳畔絮絮叨叨....地说着话。
B.就在将它淡忘的时候,它却突然到来了,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一场吉祥的大雪。
C.李白泼泼洒洒....三百句,写尽了汉唐盛世的风流。
D.李明在课堂上翻来覆去....、精神恍惚,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没有听进去。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B.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选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C.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6.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7.请你展开联想,参照画波浪线的文字仿写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地赶到我的病床前。
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_______。
课内巩固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9.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10.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并写下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1.将“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这一句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1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课外拓展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
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
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
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
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
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
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
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
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
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
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
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
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3.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4分)14.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4分)15.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4分)(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16.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答案:课前预习1.shìjuétānhuànqiáocuìchuíxiǔqiāoxùdao2.A3.D4.B5.A解析:B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C项句式杂糅,将“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D项语序不当,将“越剧对她”改为“她对越剧”。
6.(1)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
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儿子不答应的复杂心理。
(2)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
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绝望的心情。
7.示例1:阳光对白雪的亲吻__明月对清泉的细语__示例2:夕阳对晚霞的回眸__秋霜对黄叶的私语__示例3:细雨对芳草的洗礼__白云对天空的守护课内巩固8.去掉不好。
因为: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9.①“看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0.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表明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1.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2.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课外拓展13.②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③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分)14.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分)。
15.(1)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分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16.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各1分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