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模拟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四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24分)1. 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A. 50克B. 250克C. 2.5千克D. 25千克2. 如图1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降低音调来减弱噪声3. 如图2所示为两个振动物体发声时的波形图.比较甲、乙两图,我们可以知道()A. 甲的音调低,B. 甲的音调高,C. 甲的响度大,D. 甲的响度小4. 图3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5.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A.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

B.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

C.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

6、海鸥在从平静的海面上空向下俯冲捕食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海水中成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A.实像,距离变大B.实像,距离变小C.虚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小7. 光从空气射人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A.0°B.30°C.45°D.60°8.生活中的光现象丰富多彩。

如图4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9.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A. 端正衣冠的穿衣镜B. 小孔成像C.小轿车上的后视镜D. 潜望镜10.下面说法中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成50°B.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角增加15°,反射角也增加15°11. 游泳池的水深4米,跳台离开水面的距离10米,则跳台的像离开水面的距离为()A.4米B.10米C.14米D.6米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图1 图3图2图4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A水中山的倒影B手影C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D图8 图9 图10 A . 照相机 B . 潜望镜 C . 放映机 D . 放大镜二、填空题(24题(2)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7分)13. 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______比较,我们要进行测量。

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____________;另外,测量还需要选择合适的____________。

14. 质量表示___________所含___________的多少。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国人的登月梦想终将实现。

若那时宇航员把一个物体从地球运到月球,该物体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从上海南站站到江湾镇站,全长25千米,合____________米;某矿泉水的容积为550毫升,合_________________米3;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为90分钟,合____________小时;太阳的质量为2×1030千克,合______________克。

16.给下列一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节篮球比赛的时间为10 ; (2)一袋大米的质量约为10 ; (3)手指甲的宽度是1.2 ; (4)乒乓球的直径约为0.04 。

17. 如图5所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五星红旗亮相太空,这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沟通;要想听到彼此的声音必须通过无线电联系。

以上现象说明光可以在 中传播;而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18. 应用物理知识,可以制造出许多小玩意儿来增添生活乐趣。

图6是一个手摇音乐盒。

当圆筒旋转时,圆筒上凸出的一个个点会拨动钢片使之_______从而发出声音,同时,不同长度的钢片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19.物理学中,声音的特征是响度、音调和 。

远去的汽笛声渐渐消失,说明响度与 有关;养蜂人能根据蜜蜂翅膀振动的声音来判断采蜜情况,这说明音调跟有关。

20. 我们能看见书本的原因是由于光射到书本上发生了 反射,而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由于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__反射的缘故。

(均选填“漫”或“镜面”)前一种反射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 如图8所示,一束光线由某介质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已知∠1=∠2≠∠3,图中的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是法线。

_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空气在 侧(选填“上”、“下”、“左”、“右”)。

22. 生活中许多有趣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如图9奇妙的日食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来解释;又如图10,海豹浸在水中的部分,看上去比实际短,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而形成的像。

23. 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物体的位置离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_____范围内。

24. 小红同学利用下图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每一次实验,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情况如图2(a )、(b )、(c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况,得出初步的结论。

图5 图6 图7图5图8图13① 分析、比较图2(a )或(b )或(c )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若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 分析、比较图2(a )和(b )和(c )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 。

三、作图题(25、26、28、29每题3分;27题2分;共14分) 25.根据图9中给出的是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 ,并标出入射角。

2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 在图10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A'B' 。

27.图11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分别填上合适的透镜。

28.图12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发生了折射,请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9.根据图13四、实验题(34题(1)(2)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30. 图15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

图16(a )所示的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毫升。

如图 16(b)所示,在量筒中放入被测物体后,从量筒中水的位置变化可知被测物的体积为_________厘米3。

31.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_。

(2)在如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 是光具座,B 是光屏,C 是蜡烛,D 是凸透镜。

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 ___。

图17(3) 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

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_ 。

(4) 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5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11所示。

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5~80”或“大于80”)32.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处。

(2)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__,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_____盘,用镊子向_____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均选填“左”或“右”)(4)如果测量某物体的质量,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8所示,天平横梁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图15(a ) 图16 (b )O图10图11空气 水图123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只相同的蜡烛、 实验步骤:1、 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 的位置。

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放一支 的蜡烛。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看去,这支蜡烛好像点燃似的。

观察比较两支蜡烛的大小,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

34. 学校科技小组研究光在水和玻璃中的折射规律,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逐渐增大入射角的度数,做了四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请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及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表二(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每一次实验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实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归纳得出:玻璃的折射本领比水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