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杨振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体会他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2、知识目标: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感受本文凝练蕴藉激情涌动的语言。
3、能力目标: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组织材料表达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整体感受法、发现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通过因特网、书籍等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等科学家的事迹,了解奥本海默的有关情况,准备课上交流使用。
2、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画面,激发爱国热情
是的!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西北大漠,罗布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足以
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场面;这是一个醒来的民族震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就是这撼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一个东方巨人彻底站在了世人的面前!当晚10时,消息传来,北京街头,万人空巷,尤其那些饱受外国侵略者凌辱的老一代人更是热泪盈眶、奔走相告(语调兴奋哽咽地):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原子弹啦!外国人再不敢欺负我们啦!中国再也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啦!……。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骨”。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欧洲的一个餐馆里,中国的服务生再也不向外国人下跪;就是从这一天起,国民党的前代总统李宗仁的门前再也不见垃圾如山(他们说有如此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应当赢得尊重)!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全世界每个人心灵的天平上都称出了“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
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
2、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
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3、名言导入: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二、了解作者,熟知关系
资料反馈:本文的作者是谁?干什么的?他和邓稼先什么关系?知道的请回答──(屏显:杨振宁生平资料)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师明确: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年。
他们俩从小在清华园就是邻居,又是中学、大
学一直到留学美国的同学,一对有着50年与友谊的朋友,情同手足,亲如兄弟,那么他写的这篇回忆录一定别有一种真切的情感在里面。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以下的发现:
(1)最感人的事迹
(2)最深刻的感受
(3)最精彩的段落
(4)最突出的写法
(5)最难懂的部分
2、成语积累(屏显18个成语)
四、细读课文,阅读发现
1、请同学速读第一部分,勾画出2~3个关键词,说说你的发现。
师小结:是的,正是由于千千万万像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努力才使得中国由一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变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东方巨人!
(1)研制原子弹之前的中国饱受欺侮,割地赔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青少年的邓稼先就是在这样的中国长大的。
下面重温历史,请看一组幻灯片,看后有什么感受?
(2)阅读发现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概括我国一百多年的历史?
引子:作者在这里是要展现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让邓稼先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处于厚重的历史之中,突出邓稼先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自豪感。
2、走进两弹元勋:请跳读文章,找出最让你感动的邓稼先事迹和你认为最能表现邓稼先先生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发现2(最精彩的段落):
(1)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和“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阅读发现3(最突出的写法):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阅读发现4(最难懂的部分):这里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有什么用意?
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赞颂了他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总结人物形象: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忠诚纯正
3、联系资料:邓稼先的生平资料和张爱萍将军的《悼邓稼先词》
五、思想启迪,有所感悟
联系课文,相信你对邓稼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终身学习?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记得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一首写给邓稼先的词中说:“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是的,就是凭着这种不图名利、精忠报国的品格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今天我们的国家仍然生活在别人的威胁下,我们比起欧美国家还有差距,同学们只有象邓稼先那样赤诚报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作业:1、常规作业。
2、资料搜查:搜寻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3、观看电影:《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