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四(新)
5、阅读短文,感受大理独特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6、通过辩论会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资料、快速反馈信息的能力,提高说话和写作技
巧。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风雨”的成语。
2、搜集有关大理风光的课件或图片。
风( )交( ) 风( )( )云
2、把句子写具体。
(1)( )的猴子( )爬树。
(2)( )阳光照着( )的大地。
3、默写《乐游原》。
4、向家人介绍云南大理的特色风光。
5、调查、了解有关生活环境好与坏的情况,整理一下,准备参加下节课的辩论会。
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百花园四
一、巧计成语。 二、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
百花园四
清新区第二小学 苏燕芬 曾灶喜
教学目标:
1、通过巧记成语训练,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掌握一些记忆成语的方法,激发学生积累成
语的兴趣。
2、通过扩写句子训练,体会如何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准确。
3、读背古诗《乐游原》,体会诗意,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4、积累宝岛台湾的有关知识,增加对宝岛台湾的了解。
(4)采用你认为最巧妙的方法记住这些成语,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好。
(5)小组内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成语。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二)句子训练。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3)再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作用,同桌互相交流。
(4)听教师朗读句子,闭眼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再向大家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2)辩论双方(正方、反方)要有自己的观点。
(3)辩论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来说明。
(4)辩论时要认真听清对方讲要的内容,要用事实反驳对方的观点。
(5)辩论要文明大方。
1、教师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
2、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3、师生合作梳理,提出要求。
3、合作交流,展开辩论。
1、进行辩论。
3、收集关于台湾的资料。
4、收集有关辩论的资料和准备“正方”“反方”的标志牌。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到了游玩“语文百花园”的时间。这节课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语文百花园”,去畅游知识的海洋,游览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理,还要通过小小辩论会和笔下生辉活动,增长自己的才干。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四”。
(1)展示观点(分别持牌:“正方”“反方”。)
(2)按要求展开辩论。
正方:我们组认为“环境变好了”。你看,我们区的清新大道两旁规划有序,道路宽敞,交通便利,小区建设美观,绿化到位,住宅宽阔舒适。这难道不是“环境变好了”吗?
反方:我们组认为“环境变坏了”。是的。我们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只是局部现象。针无两头利,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因素。你看,汽车增多造成尾气排放量增加,化工厂排放的浓烟废水致使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
(2)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大理的独特风光?(用圆圈圈出来)
(3)文中介绍的这几个地方各有什么特色?(用“”画出。)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3、你喜欢哪个景观?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5、学习“阅读平台”。
(1)展示有关大理风光的课件(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2)提出学习要求。
(1)学生边听边圈画。
(2)全班齐读。
(3)学习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台湾的知识。
1、出示成语。
(1)出示学习要求。
①自由读这八个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②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2)师巡视。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
(1)出示句子。
(2)提出学习要求。
①自由读句子。
②指导理解句子意思。
(3)出示练习。
2、板书课题
百花园四
二、学习“语海畅游”。
(一)巧记成语。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八个成语,边读边找出“风”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成语。
(1)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想想每个成语的意思,不懂的可借助成语词典或请教同学。
(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风”字打头的成语的?想好了,和同学们交流,比比谁的办法巧。
①让学生把短文读通顺,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②出示问题,教师引导点拨。
(3)相机进行爱国教育。
四、小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中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风( )浪( ) 风雨( )( )
风( ) 草( ) 风调( )( )
风起( )( ) 风吹( )( )
2、板书课题:能说会道——小小辩论会
环境“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二、质疑引入,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问题或者事件当我们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对方争锋。
2、让学生明确辩论会的要求:
(1)学生分成两个方阵,按照观点的不同分成正方和反方,认为“环境变好了”的同学为正方,认为“环境变坏了”的同学为反方。
(5)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红彤彤)的朝阳(从东方徐徐)升起。
()的小学生在()画画。
()的蝴蝶()飞舞。
(6)同桌合作完成。
(7)汇报学习情况。
(3)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全班齐读。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抽查。
(4)小组合作交流,了解诗意。
(5)互读互背,熟读成诵。
2、“我的采集本”。
(4)教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3、出示《乐游原》。
(1)出示学习要求。
①师范读。
②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2)师巡视。
4、出示“我的采集本”。
(1)师范读。
(2)出示学习求。
(3)师巡视。
三、学习“阅读平台”。
(四)大理的“风、花、雪、月”
1、四人小组交流。
(1)读短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三、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四、阅读平台:大理的“风、花、雪、月”
乐游原
第二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1、师述: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大自然里的小鸟、野草、野花、蝴蝶都是那么的可爱,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那么,我们现实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下面,我们用辩论会的形式,把你的观点和了解到的事实材料与同学们交流。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