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是否合理有效。

会计信息失真使管理层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产业政策和作出合理的经济布局;对企事业单位而言,经营失败和财务困境则可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后果;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则可能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然而,复杂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经济信息数据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

【关键词】会计失真成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事业单位主观因素
1.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内部人控制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由于利益的驱动,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擅自更改会计信息,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收、为筹资融资、为一己私欲。

甚至把个人意志强加于会计制度、政策法规及国家利益之上,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列往来账、虚列收入或转移收入等手段,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更有甚者则采取对内对外两套账或多套账,分别报送不同的综合管理部门,以骗取财政、银行的支持。

2.管理不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

会计基础工
作弱化,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的内部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3.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尽人意。

表现在:我国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采。

部分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职业判断能力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重视。

因而导致操作性、原理性错误。

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

(二)社会性客观因素
1.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

会计法中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

”但是在执行中,领导把会计当作“账房先生”,会计对领导的意图唯命是从,很难发挥会计监督作用,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欺骗了国家、欺骗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2.信息披露时间所导致的信息失真。

证监会目前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年度中不少于两次向公众提供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60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完成。

试想,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二个月或四个月对会计信息及时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从实际出发完善我国的会计有关法规、准则,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也是有利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

3.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采取
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

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

4.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

我国网络技术在会计系统中的运用还非常贫乏。

事实证明,低层次地使用计算机不能大幅度提高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质量。

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执法力度
1.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

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作用创造条件。

2.财政、税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将其列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和事关稳定与发展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在处罚上不能只是以经济处罚为主。

3.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
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制度,凡未经审计鉴证的报表不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4.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对会计违法行为的举报,财政、税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应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举报人检举的会计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

要抓好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尤其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较多,如无形资产、增值税的核算等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一定难度。

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完善立法,创造良好执业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
济发展服务。

国家应健全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五)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