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树知到《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出自()
A:恩格斯
B:华罗庚
C:马克思
正确答案:恩格斯
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这里的数指的是()
A:无理数
B:有理数
C:自然数
正确答案:有理数
3、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谜,化工之巧,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体现了数学的什么性质?()
A:广泛的应用性
B:客观真理性
C:高度抽象性
正确答案:广泛的应用性
4、这一节课我们谈到了数学的()个特点
A:2
B:4
C:3
正确答案:3
5、在()年联合国宣布将这一年定为世界数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纯粹的数学和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和发展的一股主要的力量,这体现的是数学的工具性。

A:2001
B:2002
C:2000
正确答案:2000
6、数学本身也是一种美,数学当中存在着简洁的美、和谐的美、对称的美,那么就有人讲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能够使人们掌握判断善与美这样的能力从而又有了()的说法。

A:数学结构说
B:数学审美说
C:数学模型说
正确答案:数学审美说
7、这节课我们一共介绍了认识数学的()种说法。

A:13
B:10
C:12
正确答案:13
8、“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爱自然,之所以爱自然是因为自然是美好的。

”这是哪位数学家的说法()
A:恩格斯
B:庞加莱
C:毕达哥拉斯
D:华罗庚
正确答案:庞加莱
第二章
1、文学与数学分别来源于哪种思维方式()
A:艺术思维
B:逻辑思维
C:科学思维
正确答案:艺术思维,科学思维
2、文学与数学在思维上具有()
A:相通性
B:差异性
正确答案:相通性
3、“若···则···式”相当于()
A:如果···那么···
B:既然···就···
C:不但···而且···
正确答案:如果··那么··
4、数学当中的”1111=121,111111=12321”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形式A:对称
B:回文
C:对偶
正确答案:回文
5、“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相当于数学中的什么形式()
A:12345
B:12321
C:13524
正确答案:12321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中蕴含着数学中的()
A:对偶
B:对称
C:相似
正确答案:对称
7、《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三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个句式中蕴含的句子结构与下面的那句是一致的()
A: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B:2是偶数
C:平面上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正确答案: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第三章
1、数学家()教授是华罗庚的恩师
A:熊庆来
B:杨乐
C:张广厚
正确答案: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