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二、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1、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的好习惯。

2、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本领,学会叠衣服、洗鞋、整理书包等。

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

第二单元:我的班级我的家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做好值日生。

2、养成爱护课桌椅,爱护班级公物和学校的公物。

3、让学生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

第三单元:我也能探究1、了解有关科学家的小时候的故事。

2、通过想象设计制作未来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东西展示出来。

第四单元:我是中国人1、了解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

通过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国的国歌、国旗、国徽、首都。

3、知道许多科学家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四、课时安排一、在父母关心下成长(8课时)二、我的班级我的家(8课时)三、我也能探究(8课时)四、我是中国人(8课时)1. 我长大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他们感恩父母和他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在点滴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与别人的帮助下,才能不断成长与进步,并学会给自己制定成长目标。

教学过程:板块(一) 展示活动: 我长大了1. 同学们, 你们成为小学生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你们觉得自己的身体有变化吗?2. 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物品,进行展示、试穿。

3. 通过试穿,我们发现自己幼儿园时穿的衣服、鞋子现在都嫌小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究竟长了多少呢?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大班成长手册和上学期的成长手册,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再算一算,自己变化了多少,把结果告诉同桌。

4. 全班交流,发现数据的变化。

5.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自己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这些都说明什么呢? (板书课题: 我长大了)板块(二) 分享活动: 父母眼中的我1. 刚刚我们从身体的变化中发现自己长大了。

那么,在爸爸妈妈的眼里, 我们成为小学生后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变化呢?2. 指名交流。

3.(出示一位家长的来信) 这是我们班王晨阳同学的妈妈分享的王晨阳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在妈妈的眼里,王晨阳有哪些变化。

(教师读言)4. 指名交流。

5. 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那样,王晨阳的妈妈夸了王晨阳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取得的进步。

老师也来采访一下王晨阳同学:“你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呢?”6.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王晨阳,为他点赞、加油!板块(三) 反思活动: 我的成长进步1.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像王晨阳一样,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回顾自己的成长,把最明显的进步写在教材第3页“加油站”的台阶上。

2. 学生思考,在留白处进行填写。

3. 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取得进步的成果(自己的作品、获奖证书、生活的技能等) 。

4. 老师为每位同学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骄傲,你们可真了不起!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多、这么大的进步? 请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寻找进步的原因。

5.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 我们能进步,最关键的是靠自己的努力。

有这样一句名言,大家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出示: 有志者事竟成。

)7. 学生进行交流。

8. 同学们的进步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那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呢? 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1. 我长大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他们感恩父母和他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在点滴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物品,课上充分交流与分享,采用对比的方法,自主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学会欣赏,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板块(一) 交流活动: 我的成长故事1. 上节课很多同学提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家人的帮助。

(出示教材第4页的前两幅图) 这两位同学分享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你们发现他们得到了家人什么样的帮助?2. 学生交流。

3. 能说说自己已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家人安慰、鼓励、帮助的故事吗?4. 全班交流分享。

5.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得到别人肯定和夸奖的故事呢? (出示教材第4页后两幅图)6. 全班交流分享。

7. 我们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夸奖呢? 请四人小组讨论。

8.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 正如大家所说,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是表明我们长大的一个重要方面。

板块(二) 体验活动: 我想感你1. 我们的成长除了离不开家人的帮助,还离不开哪些人的帮助呢?2. 学生交流。

3. 看来帮助过我们的人太多了。

你能选择其中一位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真情实感写下自己对他的意吗?4. 学生在教材第5页的留白处填写,全班交流。

5. 学会感恩,也表明我们长大了。

板块(三) 反思活动: 我的新目标1. 金无定赤,人无完人。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很多的进步, 也有一定的不足。

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交流。

3. 在父母眼中、老师眼中、同学眼中,你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 请大家翻看自己的小学成长手册,认真读一读他们对你的评语,找出自己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4. 学生阅读成长手册,进行自我反思。

5. 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下一步你打算怎样改进呢?6. 全班交流。

7. 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的目标,这也是我们长大了的标志。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学习资源第3页5题。

课后反思:2. 我在变变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讲道理、不任性,初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在点滴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引导学生在不高兴、想发脾气时能够试着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知道任性、爱发脾气等行为对自己生活的不利影响,初步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 故事引入1. 同学们还记得康康熊吗? 他可喜欢溜冰啦,可是这一次他却因为溜冰吃了大苦头了,怎么回事儿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配音故事《小熊溜冰记》)2. 故事容明白了吗? 你有什么想说的?板块(二) 话题讨论1. 小熊溜冰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啦! 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有过这样任性的时候吗?2. 小结: 看来,任性、不听劝告给我们的生活真是带来了不少麻烦呢, 这样的坏脾气可真要改一改。

3. 出示教材上的U 歌,学生诵读。

板块(三) 生活观察哨1. 坏脾气要改改啦,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改掉的不只有任性这一项哦, 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视频片段《我怕黑》《这一步不算》)讨论: 发生了什么事呀? 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出示图片:大哭大闹; 发脾气,长时间不听劝慰)2. 像视频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这样,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发脾气的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板块(四) 我在变变变1. 坏脾气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坏处,有些同学可能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正在悄悄地改变呢,把你自己的改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要求:(1)认真倾听组员的介绍,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2 )小组推荐一位改变最大的同学,在全班交流他的故事。

(3) 全班交流时,可以是自己介绍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其他组员来说说他的故事。

2. 小组活动,全班交流。

活动总结学生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点滴改变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再也不是那个爱哭鼻子、爱发脾气的孩子了,我们在一点一点地改变,一天一天地长大。

2. 我在变变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讲道理、不任性,初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在点滴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引导学生在不高兴、想发脾气时能够试着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讲故事、讨论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板块(一) 我是情绪的小主人在生活中,任性等一些坏脾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我们要远离它们。

可是,当我们生气得想发火时,伤心得想大哭时,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呢? 有没有一些调整、控制自己情绪的小妙招呢上节课,很多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说了自己的改变,能给我们介绍介绍你是怎么调整和控制情绪的吗?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建议: 对于学生提出的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有些可以当场试试,如深呼吸,听一段舒缓的音乐,介绍一下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什么地方等) 板块(二) 体验馆其实,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 (老师手拿一颗葡萄干) 瞧,这是什么? 对,这是一颗葡萄干,可别」\瞧了这颗小小的葡萄干,它可以带给我们奇妙的体验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