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考点二
决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增长强劲,其主要原因是 ( ) ①经济、科技力量强 ②临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③国家政策
的支持 ④工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 ⑤资源能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材料二: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 许多优惠政策。(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三: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利于发挥劳动 力丰富、地价低廉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 分工。
地理位置优越
材料四:与港澳台胞、华侨、华人有着共同的文化 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2013年北京朝阳统考 )下图中甲为1978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
分布图,乙为2001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读图回答(1)~(2) 题。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拓展迁移: 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民工潮” 为何近两年却出现了“民工荒”?
“民工潮”的出现是因为改革开放使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发展机会;农村 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民工荒”的出现与农民工就业渠道的拓宽及珠江三 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有关。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及图象信息,可判断出1978~2001年东 北三省工业GDP比重下降,京津冀工业GDP份额比重维持原来水平, 略有提高。第(2)题,珠三角地区缺乏能源资源,缺乏发展工业基地的 条件,产业基础薄弱。 答案:(1)A (2)A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隐 藏
由图可知该地为长三角,其主要优势是科技、人才、交通、市场、政
策等方面。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答案]
(1)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
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1)1978年到2001年,我国各省工业GDP份额( ①珠江三角洲上升 ②东南沿海地区上升
) ④
③东北三省上升
京津冀下降 ⑤工业份额低于2%的省份数量增长 A.①②⑤ C.②④⑤ B.①②④ D.②③⑤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高考链接] 在高考中主要侧重考查某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区域图的形式呈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1)图中表示我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
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2)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 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 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侨乡
从图中可以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以 ____年为界,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1990
思考:为什么1990年 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差 异如此明显呢? 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材料: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197 9年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劳动力丰富 政策、侨乡优势 (主导产业)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分析
1.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
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广州火车站的民工
拥向广东的民工潮
2.稳步发展阶段 此阶段(90年之后)珠三角地区丧失了哪些优势?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的工业化出路?
1985年轻纺占25%,高新占10%;2000年高新占32%, 轻纺下降到15%。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 型成为主导产业,完成产业升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珠三角的位置范围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 江下游,南临南海。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 级城市)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 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 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 口占全国1/3 。
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
抓主干 双基知 能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析图表 解题技 巧归纳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1)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 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思路点拨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中分析出长江三角洲用地变 化特点,然后分析其不利影响。 第(1)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 变化主要指各类土地的增加与减少;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产生的不利 影响,主要是城镇化的发展占用耕地以及水域面积减少。正确理解材 料是解题的关键。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自主合作探究一
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四方面分析珠三角 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利于与外界的联系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河网密布
深 圳 市 蛇 口 开 发 前 后 的 照 片
83年深圳的深南大道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 技术、 设备
附加值相对较低
生活消 费品加 工厂
改革开放初期
外商投资 规模较小
吸引外资额 增长缓慢
珠江三 角洲地 区工业 增加值 增长较慢
199 0年
全国最大 的电子信 息产业基 地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经济发 展劳动 力工资 水平提高 劳动力 成本低 的优势 丧失
1990 年 以后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 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放初期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 20世纪 区域中心城市 90年代 (广州、深圳)的 中期以 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后
布具有广泛性
城乡一体化
城市群体系
自主合作探究三
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以及其有利的地理条件。 材料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 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 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上升,要在世界其它 地区寻找出路。(国际背景)
1983年
2002年
自主合作探究二
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1)城镇数量猛增。新增城市有高要、 四会、开平、恩平、台山、新会、惠阳、 增城、鹤山等,说明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 成城镇,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 观。 (2)城市规模扩大。1985年,100万以上 的特大城市仅有广州;深圳由原来不足20 万,到2002年突破100万;肇庆、惠州、珠 海由原来不足20万,迅速增加到50万。说 明珠三角的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逐 步形成城市群体系。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工业化加速了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变
1、结合课本P69-70内容及身边的案例,试分析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基础设施落后; 大量占用耕地;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环境污染严重;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影响社会治安; 产生贫困问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