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渡荆门送别》ppt课件8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渡荆门送别》ppt课件8
朗读诗歌
里镜平渡 送云野远 行生尽荆
渡 荆
舟结江门 海入外
门
楼大来
送
仍荒从 怜流楚
别
故月国
乡下游
李
水飞山
白
万天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读完这首诗后,你知道了——
这是一首
也是一首
押韵
初读感知
你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吗?
我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国漫游;
山随着平野的展开逐渐消失了,长江涌入广阔 无际的原野奔流而去;
皎洁的明月像飞下空中的明镜。浮云在江面上空 凝聚,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然喜爱故乡的山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
精读理解
1、首联叙事,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 很多都脍炙人口,我们知道的有 哪些?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 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 门时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 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 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直向荆门山之 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 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景色逐渐变化, 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眼前别是一番景色. 于是写下此诗。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的?
•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 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 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3、颈联写景,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 江山的美景的?
“月下”写夜晚,描绘近景,俯视, “云生”写白天,描绘远景,仰视。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给我们描绘了什 么样的景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 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情万丈、奋 发进取的精神。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1、“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 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 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 2、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 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反 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感悟主旨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 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 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 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 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 思念之情。
知识迁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什么诗? 表达了什么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 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 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难点)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 情。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题目什么意思?
作者渡至荆门与
送别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描绘明月映水、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对偶,比喻。
4、尾联抒情,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 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 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 故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
限眷恋、思念之情。
题目什么意思?
作者渡至荆门与 故乡的水 送别
品读感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作者通过写景,除表达思乡、依恋之 情外,还蕴含了什么感情?小组讨论,说 出你的感怀。源自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