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 --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环氧化物 VitA醛 VitA酸
二、 鉴别试验 (一) 三氯化锑反应
VitA SbCl 3 蓝 色 紫 红
CHCl3
条件 无水无醇
+
CH2
-
SbCl5 RCOO
蓝色
+
CH2
-
SbCl5 RCOO
紫红
(二) UV法 (BP(2000))
VitA 无水乙醇 HC l 去 水VitA
TLC、HPLC、制备衍生物测熔 点
三、杂质检查
维生素D2中麦角甾醇的检查:加洋 地黄皂苷溶液,混合,放置18h不得 发生浑浊或沉淀。 前维生素D的光照产物
四、含量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维生素D的含量,定量方法为内标法,内标物为邻 苯二甲酸二甲酯,该法分为三个方法。 固定相:硅胶 流动相:正己烷-正戊醇(997:3)
试液C。 制备对照液:对照品储备液:稀释、加热。 2.含量测定:在第一法的色谱条件下,交替精密进样
对照液和供试液,按外标法定量。
第三节 维生素E
O
HO
苯并-二氢吡喃醇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 分析
基本要求 概 述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练习与思考
维生素E
维生素B1 维生素C
基本要求
一、掌握维生素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 系。
二、掌握维生素类药物的鉴别原理与方法。 三、掌握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的原理、测定方法与 计算方法。 四、掌握维生素D的HPLC含量测定法和维生素E的GC含 量测定法。 五、掌握维生素B1非水溶液滴定法与维生素C碘量法的 测定原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六、熟悉本类药物其他的含量测定方法。 七、熟悉本类药物杂质检查方法。 八、了解维生素A三点校正法的推导过因子:
A S /m S f1 = --------
A r /m r
f2 =(A S m r- f1 m S A r1)/(A r1 m S)
3.含量测定:
mi=(f1 Ai1+ f 2 A i2)m S /A S
第二法:用于有杂质的干扰的情况,步骤如下: 1.皂化处理:皂化、乙醚提取、洗涤提取液、蒸除乙
H
CH3
CH3 H
CH3 CH3
CH2
HO
H
H
维生素D3
开环的甾体:具有甾类化合物的显色反 应,可用于鉴别。 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可用于鉴别。
多烯:可进行紫外检测。
二、鉴别试验
1. 显色反应
醋酐--硫酸反应 绿 三氯化锑反应
D2 黄 红 D3 黄 红
橙红色渐变粉红
紫绿 紫、蓝绿
三氯化铁反应 橙黄色
维生素A醛 维生素A酸
三点校正法(法定方法) 1. 原理: (1)杂质的吸收在310~340nm
波长范围内呈一条直线,且随 波长的增大吸收度减小; (2)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
2. 波长的选择: (1) 1
VitA的max(328nm) (2) 2 3
分别在1的两侧各选一点
A
A
λ2 λ1 λ3 nm
λ2 λ1 λ3 nm
第一法 等波长差法
328 316 340 328 = 测12定nm对象 VitA醋酸酯
第二法 等吸收比法
6 7
A1
A2
A3
1=325nm, 2=310nm, 3=334nm
测定对象 VitA醇
((二二)) 三氯化锑比色法 标准曲线法
概述
维生素: 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机能
所必需的 微量营养物资。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
分类
按溶解度分
脂溶性 水溶性
VitA、D2、D3、 E、K1 等
VitB族(B1、B2、B6、B12) VitC、叶酸、烟酸、泛酸等。
第一节 维生素A
R:
-H
维生素A醇
-COCH3 维生素A醋酸酯 -COC15H31 维生素A棕榈酸酯
一、 结构与性质
(一) 为一个具有共轭多烯侧链的 环己烯
具有UV吸收 存在多种立体异构化合物
易发生脱氢、脱水、聚合反应 VitA2 VitA3
鲸醇
(二)共轭多烯侧链 易被氧化
VitA 紫外线、O2、氧化剂
环
氧
化
物
[O]
VitA VitA
醛 酸
△或有金属离子存在时氧化↑
醚、制备供试液A。 2.净化:供试液A经液相色谱分离,准确收集含有维
生素D及前维生素D混合物的全部流出液,制 备成供试液B。 固定相:ODS 流动相:甲醇-乙腈-水(50:50:2) 3.含量测定:取供试液B按第一法测定。
第三法:用于经第二法处理后仍有杂质的干扰的情况。 步骤如下: 1.制备供试液:取供试液A,净化,水浴加热,得供
△
λmax为326nm 一个吸收峰
λmax为350~390nm 三个吸收峰
VitA
↓
CH2
去水VitA(VitA3)
(三) TLC法
BP 杂质对照品法 显色剂 三氯化锑
USP 显色剂 磷钼酸 规定斑点颜色和Rf值
三、 含量测定
(一) UV法
立体异构体 氧化降解产物 合成中间体
维生素A2 维生素A3 环氧化物
二氯丙醇和乙酰氯反应 绿色
2. 比旋度鉴别
溶剂 浓度 比旋度值
维生素D2 无水乙醇
40mg/ml
维生素D3 无水乙醇
5mg/ml
+102.5°~+107.5° +105°~+112°
注意事项:应于容器开启30分钟内取样, 在溶液配制后30分钟内测定。
3.区别反应:
以96%乙醇为溶剂,加乙醇和85%硫酸, D2 显红色,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D3显黄色, 在44.其9他5方n法m:处有最大吸收。
VitA + SbCl3 蓝色
λmax 618nm~620nm
优点 简便 快速
呈色不稳定 (5 ~ 10s内)
水分干扰
SbCl 3 H2O SbOCl
缺点
与标准曲线温差≤1℃
专属性差 三氯化锑有腐蚀性
第二节 维生素D
一、结构与性质
H
CH3
CH3 H
CH3
CH3
H
CH3
CH2
HO
H
H
维生素D2
第一法:用于无维生素A醇及其它杂质的干扰的情况, 步骤如下: 1.系统适用性试验:测定重复性和分离度。
Vit D3对照品
90℃ 1h
冷却 环己烷 254nm 365nm
前Vit D 3 反式Vit D3
Vit D3 HPLC 速甾醇D 3
Vit D3 峰: 重复性 RSD小于2.0%
前Vit D 3 与反式Vit D 3 峰 Vit D3 与速甾醇 D3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