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皂洗剂的皂洗测试方法比较

皂洗剂的皂洗测试方法比较

试液,取30 mL倒入100 mL具塞量筒中,加盖,上下振
对含有不溶性无机物的皂洗剂,配成试液后需离 心分离,直至清晰。
5.4测定 取15只平底比色管分成3组,每组5只,用移液 管吸取5.0
mL、2.5 mL、1.2 mL、0.6 mL、0.3
mL试液,
分别置于每组的各个试管中.在3组试管中,分别加 入S,、S:、S,硬水溶液至50 mL,盖紧瓶塞后,以1次/s 慢慢上下翻转试管,重复10次,操作时尽量避免产生 泡沫.将15只比色管在(20±2)℃下静置l一2 h,观察溶 液外观.如果出现钙盐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则在
验方法 测试防沾污皂洗剂防沾污力的方法:染色布皂洗 沾色试验法和水解染料染色法.
4.1染色布皂洗沾色试验法 4.1.1染色织物的准备
5.1原理
皂洗剂在硬水中和钙离子(镁离子)之间进行离 子交换形成某种化合物,根据其溶解度大小或离子力、 盐效应等使溶液胶态起变化的原理,测定皂洗剂在硬 水中的稳定性. 不同浓度的皂洗剂溶液与各种已知钙硬度的水 溶液混合,在规定条件下静置,并观察其外观,可分为 清晰、乳色、混浊、少量沉淀或凝聚物、大量沉淀或凝
针织工业,2008(2):1—2.
注:1级表示某种皂洗剂在硬水中的稳定性为差;5级表示某种 皂洗剂在硬水中的稳定性为好.
【3】黄平,张素青,许树文.珍珠纤维保健内衣的研制【J1.针织工业. 2007(5):4-5. 【4】蔡再生.纤维物理和化学[MI.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皂洗剂起泡性的测定方法
按表2对15只比色管测定结果分别评分.若液 体处于2个评分值之间,取较低的分值.不清晰的液 体、但透过液体能看到物体评为乳色.不清晰的液体、 但透过液体不能看到物体评为混浊.若沉淀或凝聚物
厚度≤0.5 cm评为少量沉淀或凝聚物.若沉淀或凝聚
影响最小.综合分析活性染料染珍珠纤维较为适合的
染色工艺为:活性红、活性蓝染色温度60℃,活性黄染 色温度为70℃,Na2S04 3结论 K型活性染料染珍珠纤维时,上染率比一般活性 染料高,平均固色率也可达到60%。70%.合适的染色
(50±3)℃进行试验. 5.5评定和结果表述 5.5.1评定
荡10次,并观察泡沫高度日。(量筒刻度数),该高度即 为试样溶液的起泡力.
(上接52页)
从表4可知,染色温度、Na2SO。用量、Na2CO,用量 对上染率具有不同的影响强度.对于活性红和活性蓝, Na2SO。用量对上染率的影响最大,染色过程中要严格 控制Na2sO。的用量;温度次之;Na:CO,用量对上染率 的影响最小.对于活性黄,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最大(要 严格控制);Na2SO。用量次之;Na2CO,用量对上染率的
万方数据
印染助剂
27卷
2洗涤油污呢绒的试验法(参照GB/T
2.1标准布样制备 2.1.1浸轧碳素墨水
63711
把4.1.1染色织物5 g和相同贴衬织物2.5 g,在
防沾污皂洗剂2 g/L、浴比1:15、60℃皂洗30 rain.取出
染色织物和沾色后的贴衬织物,用冷水漂洗1次,于60
℃以下烘干.
mL
2.1.2浸轧油脂 在1
000
分别把无防沾污皂洗剂的沾色贴衬织物和加入 防沾污皂洗剂的沾色贴衬织物在电脑测色仪上测得 其K/S值(和各数据),分别为D玩和DE。,C为防沾污 系数。按公式计算C=(I-DE,/DEo)x100%,C>0表示有防 沾污效果,c值越大,防沾污效果越好;C≤O表示无防 沾污效果.如用X—rite 7000A测试仪,在dCIELab:D硒 条件下,直接测得DL、Da、Db、DC、DH、Dcmc和K/S值, 更易比较其效果.
收稿日期:2009—03—19
(1)把1.2皂洗后的织物按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
3921和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3920测试其
皂洗效果;(2)观察皂洗后脚水的深浅作参考评估.
作者简介:唐增荣(1945一),男,上海人,教授级高工,从事印染工艺研究、染化料助剂的研发和检测、特种印花材料的研发.
工艺条件为:活性红K一7B、活性蓝K一2RL染色温度60 ℃,活性黄K_4G染色温度为70℃,Na2SO。40 g/L,Na2C03 20∥L. 参考文献:
40 g/L,Na2C03
物厚度>0.5 cm评为大量沉淀或凝聚物.
表2液体外观的评分值
液体外观清晰乳色混浊少量沉淀或凝聚物大量沉淀或凝聚物 评分值/分
4.2水解染料染色法
mL搪瓷烧杯中加入20 g牛油和500
mL乙二醇乙醚,于水浴上加热至60℃,使之充分溶解, 冷却至30℃,用乙二醇乙醚稀释至1 000 mL,将2.1.1 浸轧碳素墨水的羊毛织物浸轧油脂.工艺条件:二浸 二轧,浸轧温度50℃,轧液率85%,干燥条件:将浸轧油 脂溶液的全毛女式呢在60℃以下烘干,即为标准污布, 裁成直径5.4 em的圆片,备用.
1.2皂洗方法
表1织物的染色条件
配制皂洗液1 g/L,加入到不锈钢容器或者玻璃容 器内,再将1.1染色布投入到皂洗浴中,浴比1:20.开 启机器,于98℃皂洗20 rain,取出试验布再用冷水漂 洗1次,以60℃烘干.
1.3皂洗效果评定
1皂洗剂皂洗染色织物的试验方法
1.1染色织物的准备(任选一种染料)
Zeng—tong
(Shanghai Dyeing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020,China)
Abstract:From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procedure of experiment and the assessment of effect,the fol— lowing test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testing method of soaping dyed fabric with soaping agent.washing oiled stuff goods(referenced GB/l 6371),soaping effect of acid soaping agent.soaping effect and anti—staining ability of anti-staining soaping agent,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 stability of soaping agent in hard water(referenced GB/T 7381)and testing method of foamability of soaping agent. Key words:soaping agent;anti-staining;testing method
聚物.
与1.1染色织物的准备相同.
4.1.2防沾污力的试验方法
万方数据
4期
唐增荣:皂洗剂的应用性能测试方法
55
由于钙硬度和镁硬度之间无本质区别,因此采用 钙硬度表示.
5.2硬水溶液的配制f参照GB/T 6367的规定配制) 硬水溶液Sl:c(I/2 Ca2+)---6 retool/L;硬水溶液S2: 10/2 Ca2+)---9 mmol/L;硬水溶液S3:c(1/2 CaZ')=12 5.3试液的制备 称取50 g皂洗剂(精确至0.01 g),溶于l 蒸馏水中,在不超过50℃下配成试液.
6.1试液的制备
第27卷第4期
印染助剂
V01.27 No.4
兰Q!Q笙兰旦
里茎旦堡垒望兰!坐垒曼!垦璺
垒P!:兰Q!Q
皂洗剂的应用性能测试方法
唐增荣
(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20)

GBfr
要:从试样准备、试验步骤、效果评定等方面,论述了皂洗剂皂洗染色织物的试验方法、洗涤油污呢绒的试验方法(参照
6371)、酸性皂洗剂的皂洗效果试验方法、防沾污皂洗剂的皂洗效果和防沾污力的试验方法、皂洗剂在硬水内,于50℃搅拌洗涤30 min,取
出,冷水冲洗1次,于60℃以下烘干. 2.3洗涤力评定
目测经2.2洗涤试验后的标准污布的色泽深浅, 评出相对洗涤力.
将白色纯棉织物浸在浴比为1:30、皂洗剂3
g/L
3酸性皂洗剂皂洗效果试验方法
酸性皂洗剂的皂洗效果试验方法:参照1皂洗剂 皂洗染色织物的试验方法,不同之处是配制皂洗液1 g/L时,一定要用纯碱(Na:CO,)调节pH值至7,再进行 皂洗(浴比、温度、时间等都与l皂洗剂皂洗染色织物
在2
000
mL烧杯内加入100
95%乙醇,置于
4.1.3防沾污效果评定及防沾色系数
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在搅拌情况下,滴加100 g碳素墨 水,混合均匀后再加入815 mL 95%乙醇,充分搅拌,直 至混合均匀,浸轧全毛64支女式呢.工艺条件:二浸二 轧,轧液率85%,将浸轧后的全毛女式呢在60℃以下 烘干备用.
000 mL mmol/L.
配制5∥L皂洗剂溶液250mL. 6.2测定 安装200 mL分液漏斗和500 mL量筒,固定在同
一垂直线上,漏斗口对准量筒中心,上下间距1 m,在
上面的分液漏斗中注入200 mL试液,500 mL量筒内 注入50 mL试液,2个液面间的距离为1 m.完全打开
分液漏斗开关,让分液漏斗中试液流人量筒中(液体 冲击产生泡沫),当试液全部流完后,立即按下秒表开 始计时,并立即用直尺测量其泡沫高度日。,该高度即 为试液的起泡力,60 s后再用直尺测量其泡沫高度 巩,该高度即为试液的稳泡力. 也可用快速简易法测定皂洗剂的起泡性:配制l%
2.2试验方法
4.2.1水解活性染料的制备 称取1 g活性染料(活性红B--4BD)溶解于200
mL
水中,再加入1 g片碱,于100℃处理1 h,然后用冰醋 酸中和至近中性,再配制1 g/L 1 000 mL水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