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质量的意义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IS8402-1986《质量———术语》)“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和过程性工业产品。

“服务”指无形产品。

如指导、供货、培训、评议、操作或维修等。

“规定需要”指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合同或技术协议书、研制任务书的要求,以及有关标准和规范中的规定。

“潜在需要”指尚未明确提出,但可以觉察的、明显存在或将要存在的需要。

“需要”主要指用户的需要。

用户包括后续加工者、经销者、最终用户、公共用户等。

“特征”是指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和标志。

质量特征值是表现事物质的征象的计量或计数的特征值。

“特性”是事物所特有性质。

质量特性如感官特性、理化性能等。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IS8402-1986《质量———术语》)。

从上述定义可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环节,质量方针是质量管理的“纲”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质量体系。

一句话,质量管理包括了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全部质量管理职能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施,要求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参加和支持。

质量管理是各级领导的责任,但必须由上层领导来推动。

令人满意的质量的经济成效是由质量环,质量螺旋,各个阶段的活动,如市场调研、设计规范和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修等可取得的。

所以保证产品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是产品形成全过程各项活动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本文仅就加强质量管理,缩短造船周期的有关问题作些阐述。

一、质量与造船周期的关系(一)两种观点1、质量好,进度慢,周期长,数量少。

2、质量好,进度快,周期短,数量多。

(二)正确的结论生产实践和大量事例证明“质量好、进度快、周期短、数量多”的观点是正确的。

1、从生产实践看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希望有一个周密的网络计划,有一个先进合理的流程和顺利的、一次成功的流向。

不希望出现停流或回流。

尤其船舶产品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哪个子系统发生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就会出现停流或同流,都可能影响全局,拖延进度。

有些项目即使暂时不影响总进度,但积累下来在交船前留下大量扫尾工程,同样会延长周期。

这种情况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一艘万吨级船舶交船前的结尾工程,延长周期少者10-15天,多者1-2个月。

2、从大量事例看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1960年下水由于主机曲轴等质量问题拖至1965年才交船。

)80年代初一艘27700吨出口船,由于进口木材美松有蛀虫做好的舱室围壁和家具全部返工,拖延进度数月。

某军舰由于新钢种质量未过关拖延计划进度近一年。

1990年一艘65000吨出口船由于主机凸轮轴等质量问题试航15天仍失败,造成两次试航拖延了交船期,相反1991年同样一艘65000吨出口船,由于质量好,试航5天,一次成功,保证了进度和交船期。

3、从理论上讲物质财富本来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

任何一物要不是一种有用的物品就不能有价值。

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是无用的,不算作劳动,因此也形不成价值。

产品质量好使用价值高在一定意义上说等于增加了数量,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

反之产品质量差,使用价值低或没有使用价值,等于数量少或没有数量。

产品质量好用户欢迎,销售快,资金周转快有利于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反之产品质量差,用户不欢迎,引起滞销造成产品、资金积压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产品质量好不返工、不报废,投工投料顶用消耗少,成本低、效益高。

反之产品质量差返工多、报废多造成原材料、能源和人工的浪费成本高,效益低乃至亏损。

所以产品质量好坏确确实实是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大问题。

三确保产品质量是缩短造船周期的根本途径和可靠保证目前影响造船周期的因素很多,但追根究底都与质量,包括工作质量、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关。

如果我们忽视质量、偏面追求进度和数量必将适得其反最后还是拖延了生产进度,拉长了造船周期,增加了产品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因此只有从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都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确保产品质量才是缩短造船周期的根本途径和可靠保证。

二、加强质量管理缩短造船周期我们船舶工业企业大多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贯彻《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部份企业已起步贯彻GB/10300.1-10300.5-88《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等效采用ISO9000-9004-1987在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是船舶工业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严重障碍。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深入贯彻《军工条例》和“国标”在健全、完善质量体系确保产品实物质量上狠下功夫。

重点是要围绕质量环原理落实产品形成全过程各阶段有关的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

一明确质量方针、政策和目标1、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由某机构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全部质量宗旨和该机构关于质量的方向”。

质量方针是企业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任何管理都应有其方针目标没有目标的管理就无所谓管理。

如企业管理必须有企业方针目标一样,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质量方针目标。

质量第一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每个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体现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厂长对质量方针的制订和实施负责。

企业领导应研究和制订质量方针,该方针应与企业的其它方针相协调,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质量方针能为全体职工所掌握和贯彻执行。

企业质量方针一般有两种;一是长期质量方针目标适用于长期贯彻执行;二是当年质量方针目标适用于当年贯彻执行。

2、质量政策质量政策是企业最高管理者针对质量体系的要素而系统地制订各项指导原则作为有关人员共同遵循的准则。

质量政策应是质量体系各阶段采取行动的指导原则。

企业各主管领导分别对各项质量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负责。

各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应将企业质量方针和有关质量政策结合本部门实际落实到基层或有关人员。

必要时应制定本部门的质量方针政策和目标。

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企业领导规定产品适用性、性能、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质量特性的目标。

质量目标是企业质量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产品上的体现可通过质量计划、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等形式发布实施。

二落实各部门质量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责任落实各部门质量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责任是质量体系的关键性要素是建立质量体系的核心内容。

企业应根据质量环(质量螺旋原理)结合产品特点,确定本企业的质量环,并以此为主导规定本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如:市场调研、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制造、检验、试验、用户服务等的基本质量职能分配到各有关处、科、室、车间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能的原则要求和各级各类人员,从厂长到工人的主要质量职责。

各部门应把各项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具体落实到基层组织或个人。

各部门质量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职责应形成书面文件由厂长和各部门正式批准发布,其执行情况应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质量审核、监督、质量奖惩挂钩。

三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培训是质量体系中涉及人员素质的重要要素。

人的质量保证、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归根到底要靠人的质量来保证。

因此企业应在人员的教育培训上作出投资多下功夫。

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包括党和国家关于质量第一的方针,上级部门和本厂有关质量方针、政策为用户下道工序,也是用户服务职业道德,质量事故分析教育等。

2、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教育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GB/10300.1-10300.5《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本企业《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先进经验、质量管理专题、质量体系、质量职能、质量成本、质量信息、可靠性管理、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等教育。

3、基础技术和专门技术教育基础技术和专门技术教育包括新职工进厂后的上岗技术培训,新工艺、新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检验员、计量检定员、无损探伤人员、器材保管员、特殊工艺操作人员的资格考核发证和持证上岗教育等。

质量教育培训应结合工厂实际重实效、防止表面化、走过场。

教育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全体职工。

但要根据各级各类人员的实际需要分层次进行一般可分为中层和中层以上干部教育,技术人员及工段、科、股、级干部教育班组长及,-小组长教育一般职工和技校学生及新进厂职工教育。

质量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就填入职工教育档案卡。

各部门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应纳入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四加强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设计过程是质量环继市场调研后的第二个阶段,是产品质量形成的首要一环。

这一环不管好就会“先天不足”导至“后患无穷”。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根据市场调研设想开发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使它具有更高更好的使用价值,术效果和经济效果;二是在保证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还要根据生产技术的所有条件和发展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取得更好的生产效果,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为了加强设计质量,船舶设计一般要经过初步设计、含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含设计送审———船东、船级社、生产设计等几个阶段。

初步设计是详细设计的依据,详细设计是生产设计的依据,三个阶段都存在着承上启下,交叉衔接的延接性。

初步设计阶段以确定船舶的主要技术状态为主。

详细设计是船舶设计的主要阶段,在初步设计的前提下进一步就各个方面的细则加以确定,为生产设计创造条件。

生产设计是在全部技术状态已确定的基础上,按区域、按工艺阶段绘制工作图表和提供生产信息文件。

在各设计阶段均应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工厂标准及通用图,提高三化利用率,缩短设计周期,积极运用可靠性技术、维修性技术、优化设计技术及价值工程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择优,严格按三级校审制度校审图纸、文件开展设计评审、工艺评审、纠正缺陷,防止新技术、新器材未经鉴定而在设计中采用进行设计质量分析以利质量改进,建立设计质量考核办法,促进设计质量不断提高。

设计质量全过程控制程序详见第四讲中《加强与改善设计管理》。

五加强采购过程的质量管理外购、外协材料、元件和零部件是船舶产品的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船舶的质量。

为了保证采购物品的质量应做好采购质量计划并加以控制。

采购质量计划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规范、图纸和订货等方面的要求2、选择合格的供方3、质量保证协议4、验证方法协议5、解决质量争端的规定6、接收检验计划7、接收中的控制8、接收中的质量记录对验收合格入库的采购物品要做好保管保养,领用与发放以及投入施工后的质量信息反馈等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