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愤懑.(mèn )癖.性(pǐ)阴霾.(mái)山麓.(lù])B.瘠.薄(jí)豁.免(huò)恐吓.(xià)打鼾.(hān)C.恻.隐(cè)翘.首(qiào)犀兕.(sì)馈.赠(kuì)D.攫.取(jué)庖.代(páo)涟漪.(yī)陋.习(l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徘徊弥撒顶礼膜拜不以为然B.臆测糍粑忍禁不禁大煞风景C.峥嵘巍峨不动声色乐此不疲D. 唿哨盘缠有例可援浩瀚无垠3.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夏夜,月光(),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入梦。
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A.皎洁安宁香甜开放B.洁净安宁恬淡开放C.皎洁寂静香甜绽放D.洁净寂静恬淡绽放4、古诗文默写(6分)①,,平沙莽莽黄入天。
②?雪拥蓝关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5、下列语段有好四处语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4分)换用号:增补号:调位号: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③我们要树立“港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④我们要共同支持港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6、名著阅读(2分)《简爱》第二章开头说“我一路反抗,在我,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这“第一次”具体指的是什么?二、综合性学习(6分)7、(1)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
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家。
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下联调整为:(2)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
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
(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2分)(3)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分)一、阅读(4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2分)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张颐武①我们周围,有太多劳多的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酒后驾车,离死不远”“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冷冰冰的标语口号,不仅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反而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让国人看了皱眉,让外国人看了,还会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②有人认为,这种标语口号的出现并不奇怪,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标语出现也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人们很多积习难以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相当一部分人的素质没有达到适应现代社会的水平。
随着城市管理的细微化,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的不文明行为出现了,这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提醒“标语”,来督促大家做一个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市民,所以这种提醒是必要的。
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不应该只是板着面孔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
在语气和修辞上,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
放眼西方,充满人文关怀的口号不胜枚举。
如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某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
”④如何把催人向上的“标语”设计得更美观、更合理,是标语口号的制定者需要思考的。
任何人都会对冰冷、强硬的要求产生抵触。
像“严禁酒后驾车”就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禁止浪费水资源”就没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更发人深省。
像最近随处可见的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其中用到了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的元素,不仅美观、大方,装饰了城市,而且宣传了我们的价值观,弘扬了民族文化。
⑤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叫《提醒幸福》的散文。
她说,“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宠辱不惊……先哲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在我们文明程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口号标语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呢?换一种思维方式,口号标语也可以深入人心。
(选自201 5年1月1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答: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冷冰冰“的标语口号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分)答:10.第③段写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募捐宣传语有何用意?(3分)答:11.第④段为什么说“严禁酒后驾车”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人人心?(4分)答:(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8分)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
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让我的思绪飘浮,滑入了季节的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甚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就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
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积成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
可是,我的出走也只是出走,我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
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
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
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
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待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12.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13.结合全文,说说北国为什么没有蛙声?(3分)1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二段的划线句。
(4分)15.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如何理解“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
”这句话的意思?(3分)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总有那一片蛙声”这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íng):强而有力。
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②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9.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20.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上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