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法1.1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如活性炭、吸附树脂等)与染料废水接触,利用吸附剂表面活性,将染料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吸附并浓集于其表面,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功能,但活性炭价格昂贵,不易再生。
由壳聚糖与活性炭及纤维素混合制成的染料吸附剂对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容量分别为264和421mg/g(椰子活性炭吸附容量少于80mg/g)。
该吸附剂在水中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可采用简单而廉价的接触过滤法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是内部呈交联网络结构的高分子珠状体,具有优良的孔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
吸附树脂可用于去除难以生物处理的芳香族磺酸盐,萘酚类物质。
它易再生,且物理化学稳定性好,树脂吸附法已成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1.2膜分离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方面主要是超滤和反渗透。
据报道,用管式和中空纤维式聚砜超滤膜处理还原染料废水脱色率在95%~98%之间,CODCr去除率60%~90%,染料回收率大于95%。
近年来,用壳聚糖超滤膜和多孔炭膜的新型膜材料来处理印染废水,取得较好的效果。
夏之宁等研究了染料废水在超声作用下,通过醋酸纤维素膜的透水率与透盐率,发现超声波在膜分离中有明显的加速传质和去“浓差极化”作用,有超声波作用时其渗透率是无超声波时的1.5倍,对透盐率影响更大,其截留率分别为94%和67%。
2化学法2.1化学混凝法化学混凝法主要有沉淀法和气浮法,此法经济有效,但产生化学的污泥需进一步处理。
常用的有无机铁复合盐类。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高分子混凝剂日益增多。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淀粉及淀粉衍生物、甲壳质衍生物和木质素衍生物3大类。
曾淑兰等用NaOH作催化剂将玉米淀粉和醚化剂M反应制得的阳离子淀粉CST,用量为7~15mg/L时,对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的脱色率达90%以上。
吴冰艳等用接枝聚合制得的木质素季胺盐絮凝剂处理J酸染料废水,絮凝剂中的季胺离子与废水中的磺酸基团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投量20mg/L,色度去除率达90%。
方忻兰利用海虾、蟹壳为原料制得的壳聚糖用来处理印染废水,CODCr去除率达85%以上。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电荷密度小,分子量低,易发生生物降解而失去絮凝活性。
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大,分子链中所带的官能团多,絮凝性能好,用量少,pH范围广。
代表性的人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PAN-DCD(二氰二胺改性聚丙烯腈聚电解质)、Wx 系列高分子脱色絮凝剂、PDAD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M。
2.2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是利用臭氧、氯、及其含氧化物将染料的发色基团破坏而脱色。
臭氧氧化法对多数染料能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
但对硫化、还原等不溶于水的染料效果较差。
Fenton试剂氧化法,其脱色的实质是H2O2与Fe2+反应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使染料有机物断链。
Fenton试剂除氧化作用外,还兼有混凝作用。
研究表明,用此法处理2-萘磺酸钠生产废水,先用FeCl3混凝沉淀后,然后在pH1.5~2.5条件下以H2O22g/gCODCr,Fe2+4g/L水,氧化60min可去除CODCr99.6%、色度95.3%[19]。
2.3湿式空气氧化法湿式空气氧化法(WAO)是在高温(125~320℃)、高压(0.5~20MPa)条件下通入空气,使废水中的有机物直接氧化[20]。
超临界水氧化(SCWO)是指当温度、压力高于水的临界温度(374℃)和临界压力(22.05MPa)条件下的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它实质上是湿式氧化法的强化和改进。
超临界态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水汽相界面消失,形成均相氧化体系,有机物的氧化反应速度极快。
Model等[21]对有机碳含量27.33g/L的有机废水,在550℃,60s内,有机氯和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和99.97%。
超临界水氧化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效率高,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难降解有机物;在有机物的含量低于2%时;可通过自身热交换,无须外界供热,反应器结构简单,处理量大。
2.4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常用H2O2或光敏化半导体(如TiO2、CdS、Fe2O3、WO3作催化剂),在紫外线高能辐射下,电子从价带跃迁进入导带,在价带产生空穴,从而引发氧化反应。
此法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率高,缺点是投资和能耗高。
张桂兰等用新型的旋转式光催化反应器,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悬浮态TiO2时,偶氮染料脱色率达98%。
程沧沧等[23,24]分别采用固定床型光反应器和斜板式光反应器对有机染料直接耐翠蓝GL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经60min光照,其降解率分别为83%和81.4%。
3生化法生化法具有运行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但染料废水水质波动大,种类多,毒性高,对温度和pH条件要求较苛刻的微生物很难适应。
好氧处理法运行简单,对CODCr、BOD5的去除率较高,对色度的去除率却不太理想。
而厌氧处理法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较高。
厌氧处理法污泥生成量少,产生的气体是甲烷,可利用作为能源。
但单独使用,效果不理想。
黄天寅等在处理酞菁蓝废水过程中,采用气提、吹脱和气浮等物化手段去除原水中大部分NH3-N和Cu2+,提高其生化性。
经厌氧处理后,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CODCr去除率90.0%,BOD5去除率88.9%,NH3-N去除率99.1%,Cu2+去除率99.7%。
由于近年来染料向抗分解,抗生物降解的方向发展,单独一种工艺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在处理工艺正朝向厌氧—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发展。
闫庆松等[26]对染料废水采用了厌氧—好氧工艺。
厌氧段采用UASB工艺,中温消化,停留时间48h,CODCr去除率可达55%,出水BOD5/CODCr 值由0.1提高到0.42,系统内形成颗粒污泥,其沉降性能良好。
好氧段采用接触氧化法,经驯化后,污泥对废水的降解能力逐步提高。
高效菌群(HighSolutionBacteria)是利用复合的微生物群来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菌种现已发展到100多种,如反硝化产碱菌、脱氮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等。
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废水配成不同的菌群去分解不同的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针对性。
高效微生物群将有机物分解成SO2、H2O以及许多对水质没有影响的有机小分子。
运用H.S.B技术处理无锡某染料厂生产的分散染料、酸性染料(CODCr浓度达2000~2500mg/L)的废水,出水CODCr小于100mg/L,平均去除率为92.68%。
苯胺去除率94%,酚为93%,氨氮为92%,色度均在50倍以下[27]。
为了增加优势菌种在生物处理装置中的浓度,提高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率,通常将游离的细菌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加以固定,使其保持生物活性和提高使用率。
研究表明,高效脱色菌群固定在活性污泥上,脱色酶活力提高70%。
4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治理废水,实质是间接或直接利用电解作用,把染料废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近年来由于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供应充足并使处理成本大幅降低,电化学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废水处理方法。
染料废水的电化学净化根据电极反应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内电解法、电凝聚电气浮、电催化氧化等。
应用最广泛的内电解法是铁屑炭法。
靳建永用铁屑内电解法对5大类11种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
研究表明,对中等色度和浓度的废水,脱色率在96%以上;加入助剂可使废水CODCr去除率在70%以上。
内电解法的优点是利用废物在不消耗能源的前提下去除多种污染成分和色度,缺点是反应速度慢、反应柱易堵塞、对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差。
在外电压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铁或铝)产生大量阳离子,对胶体废水进行凝聚,同时在阴极上析出大量氢气微气泡,与絮粒粘附一起上浮。
这种方法称为电凝聚电气浮。
与化学凝聚法相比,其材料损耗少一半左右,污泥量较少,且无笨重的加药措施。
其缺点是电能消耗和材料消耗过大。
电催化氧化是通过阳极反应直接降解有机物,或通过阳极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臭氧等氧化剂降解有机物。
电催化氧化法的优点是有机物氧化完全,无二次污染。
但该法真正应用于废水工业化处理则取决于具有高析氧电位的廉价高效催化电极。
同时电极与电解槽的结构对降低能耗也起重要的作用。
贾金平等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电极与铁的复合电极降解多种模拟印染废水,有较好的效果。
5结语染料生产工艺复杂,废水量大且难以处理,污染治理的费用很高。
硫化碱还原时排出的含硫废水除使用昂贵的湿式氧化法处理外,其他方法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近年来采用加氢还原法,彻底消除了硫化物的污染。
汞催化磺化法生产氨基蒽醌改为硝化还原法,彻底消除汞污染。
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染料废水处理的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
但治标更要治本,研究发展经济合理的清洁生产工艺与发展高效经济的废水治理工艺同等重要。
从根本上降低排污,才是长久之计。
本发明提供一种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物化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高级氧化处理,将待处理的染料废水先进行物化预处理去除一部分色度和COD后进行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将好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以便最终去除废水处理末端的难降解污染物以及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
采用这种“物化预处理+厌氧+好氧+高级氧化”的组合工艺来处理染料废水,可以有效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降低运行成本,使出水的COD和色度等指标能够同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解决染料废水在国内难处理的现状,并可满足将来环保标准提高而对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要求印染废水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书1、概况:山东祥鼎投资有限公司日排放生产、生活污水1500吨,现委托本公司编制设计方案。
本公司根据历年大中型印染污水治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对该单位的水量、水质提出以下方案,供业主和有关领导审核指正。
2、设计依据:(1)日处理水量:2000吨(2)进水水质:(3)CODcr(mg/l) BOD(mg/l) 色度(倍)SS(mg/l) PH1400 300 600 350 6-9(4)处理后出水必须达到《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的一级标准:CODcr(mg/l) BOD(mg/l) 色度(倍)SS(mg/l) NH3-N(mg/l) PH100 40 40 70 15 6-9(5)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1997)(8)《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9)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3、设计范围:(1)从污水进入格栅至处理出水井之间构筑物及配套设施设计(2)总平面图(3)工程投资概算4、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选择及说明:(1)污水处理站工艺选择原则: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的高低,污水出水水质,运行管理是否方便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