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产业》考题——+答案

《文化产业》考题——+答案

《文化产业》考题+答案一、名词1、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文化、贸易和全球化》的报告中认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

从本质上讲,它们与文化有关而且是不可触摸的,一般通过著作权来保护,并且以商品或服务的形态出现。

‘文化产业’通常被称为‘创造性产业’,但在不同的领域也有不同的称谓。

在经济学术语里,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在技术领域,它被视做‘内容产业’。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旅游、体育等产业。

2、文化服务:(cultural services)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不以商品和货物的形式出现,它是指政府、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为人类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包括举行各种演出,组织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信息以及文化产品的收藏等。

文化服务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有商业目的。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文化、贸易与全球化》。

3、恩格尔系数:食品购买另占总收入的比值。

系数越大,经济水平越低。

4、创意产业: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潜力,而潜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成而实现的产业5、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科学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物和遗址。

其特点具有时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6、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200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被各共同体、团体,有时成为个人当作其文化遗产之一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表达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和工艺品,文化空间。

其特点是时代延续性。

7、当代电影八大制片商:电影产业八大制片商分别是: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米高梅、雷电华、环球、联艺和哥伦比亚。

8、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的一种经济形势。

9、文化经济:是以人的精神生产方式提供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二、简答:1、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1.“内容为王”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内容产业,它以内容的创造、制作、生产和传播为主要任务。

例如, 一种媒体传播形式(比如报纸)的成败关键看传播的内容是否能够抓住读者、影响读者。

2.技术促动技术对于文化产业至关重要,没有技术和载体,就没有文化的“产业化”。

技术进步大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的产业化又不断刺激技术创新的速度,缩短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的周期。

3.创新是关键文化产业又叫“创意产业”,突出了创造性、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创新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商业过程。

4.文化和意识形态敏感性文化产业具有文化敏感性。

全球化增加了文化产业的敏感度。

文化产业也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广播电视等产业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

例如:澳大利亚传媒大亨只有在取得美国国籍后,才能收购美国的广播电视企业。

2、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历史、艺术、科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物和遗址。

其有连个特点:1、时代性:任何文物只能体现该时代的特点,而不能体现其他时代特点。

它是静态的文化。

2、不可再生性:任何物质文化遗憾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再生。

3、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

但也存在着不同点,主体不同,目标不同,文化产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文化事业则以精神旨趣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运作方式不同,文化产业是采用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文化事业则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行政化的运作方式;资金来源不同,文化产业通过自身盈利,而文化事业由国家财政来承担;组织形式不同,文化产业以企业组织形式,而文化事业以政府部门的单位团体为组织形式。

一方面,文化的产业化有助于提高文化的生产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文化的事业性质又使文化活动不能简单的一概的产业化。

4、非物质文化特点指呗各种共同体、团体、有时成为个人当作其文化遗产之一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表达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和工艺品和文化空间。

其有三个特点:1、时代延续性:它有发展进化的过程,怕遭到破坏。

2、非物质性:它是无形遗产,均无物质载体,无物质形态,以文化服务形态出现,存在于技能、操作实践、传说、礼仪等之中。

3、活态性:在传承过程中必然有变化,价值体现在这种完善性和活态性,它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5、文化层级划分1、核心层指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内容创作、文化意义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产品销售与传播。

这里包括从文化资源的积累、保存,到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教授、展示,再到文化艺术的接受活动。

如新闻、出版、广电、文化艺术。

2、外围层指提供休闲度假、旅游等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

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业、会展等新兴的文化产业。

3、延伸层指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和服务业。

这个概念也包括向所以其他行业提供流行文化符号,从而使之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业。

如服装设计、建筑装饰、装潢、工业设计、文化咨询以及一切具有现代品牌的产品。

如电影设备、音箱设备、照相器材。

6、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动因与历史条件(1)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存在培育了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态的现代形成成为可能。

不同的城市文化个性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产业形态。

所谓休闲之都、创意之都、电影之都、娱乐之都等等,都是由城市个性来定位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例证。

(2)市民阶层作为大规模的市场消费群体的产生,必然同时催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

在满足了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形成的文化市场细分又形成了新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推动了文化产业形态的升级换代,使新一代文化产业的出现成为可能。

(3)社会生产力形态的革命。

文化产业既是一种生产力形态,同时又是生产形态不断革命的结果。

决定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最直接的动因和条件,就是发生于近代的工业革命。

7、从马斯洛的物种需要理论来理解文化产业时代的到来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生产方面表现为物质产品的丰富,从消费方面则首先表现为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收入的提高使得收入结构或者说工资结构发生了改变,收入结构的改变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变化表现为物质产品效用的下降和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物质产品重要性相对降低,在消费方面表现为更加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消费行为也从对廉价品、耐用品的追求向舒适品、奢侈品和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方向转变,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证明着这一变化趋势。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力量,进而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是社会需求与文化产业的一个总的关系。

消费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并进一步形成了文化产业。

三、论述1、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与变迁文化经济是以人的精神生产方式提供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文化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发展;有形经济向无形经济(版权经济)发展;表现经济向符号经济发展;手工作坊经济向文化工业经济发展;机器复制经济向数字信息形态发展:单向行为经济向互动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也揭示了这一基本规律:“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大致可以分为: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表现形态、符号形态、机器复制形态和数字信息形态等。

文化经济的物质形态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形态,文化是以附着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买椟还珠”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

文化经济的非物质形态是以独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的生命存在为主要特征的。

它是一种特殊的、可以不依赖于具体的物质载体的超物质形式的运动,就使人们获得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就催生了一种以劳务形态出现的文化经济形态。

例如说唱艺术、口传艺术等。

文字作品作为一种符号经济的实现,只有当它成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交换行为,或者为了交换才生产符号产品的时候,文化经济的符号形态才真正出现。

当文字作为一种交流和传播的符号被发明之后,以文化的语言符号创造形成的价值及其获得市场的实现方式。

也就逐步地成为非物质文化经济的主要存在。

例如,洛阳纸贵。

文化经济的手工作坊形态是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出现的,它不仅成为符号文化经济的推动力,而且由于它本身直接成为价值的创造方式,并且直接制造市场和传播文化,因此成为“投资”的对象,即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形态。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文化经济的手工作坊形态第一次使文化的“规模经济”成为可能。

文化经济的机器复制形态是现代文化产业形成和出现的标志,文化经济形态发展成为以机器复制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存在形态,使文化生产和传播能力迅速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变革和前进的动力,成为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新的重要方式,文化产业正是在这个形态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化形态和独立的经济形态。

文化经济的数字信息形态是文化经济进入到信息社会后,由“数字革命”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经济形态。

这种文化经济形态是通过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增大文化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的信息,尤其是现代的知识和信息,依靠信息的流动来改善和提高文化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水平。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产业等,催生了文化经济一体化。

文化因经济而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形态,经济因文化而成为社会重要的文化发展形态。

文化经济真正的超越传统的定义,而成为人类社会由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转移的革命力量和实现形态。

2、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1.增长速度非常快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在某些国家,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甚至达到经济增长速度的4~5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在美、英等国,文化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刺激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文化产业是一个“强者制胜”或“赢家通吃’’的产业。

也就是说,在世界又化市场上,文化产业大国、大型跨国公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从国际层面看,大部分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只在少数几个国家之间进行。

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四大文化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大的进口国。

199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文化产品出口国。

从国内层面来看,文化产业主要被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

这种趋势在主要文化产业分支——出版、广播电视、音乐和电影产业内都很突出。

音乐产业由“四大天王”垄断——索尼一贝塔斯曼(Sony&BMG)、百代(EMI)、环球(Universal)和华纳(Warn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