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
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反应停”没有在美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归功于当时美国FDA药品审评官员――凯尔西,她在审批药厂递上来的材料时,发现材料不能被接受,不仅药效学的研究有问题,而且在其它上报的材料中也发现了很问题,她要求厂家提供有关药品药效学安全性相关的一些材料,这样前后经过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而此时,西德会议上反应停“海豹儿”的不良反应被报告了。

也就是说,由于凯尔西的严格审查,此药品没有在美国上市,保护了美国的公众。

因此,凯尔西医生还获得了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特别嘉奖。

药品不良反应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不警惕、不防范,它带给我们人类的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上图又是一例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严重后果。

事件发生在美国。

1968年波士顿妇科大会报道,在波士顿一年中发生了8例少女阴道癌。

阴道癌不少见,但是发生在十六七岁花季少女身上的阴道癌,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曾经发生过先兆流产,都服用过乙烯雌酚来保胎。

使用此
药后,胎儿保住了,出血停止了,但是十五六年
之后,孩子却发生了阴道癌。

所以从上述这样一
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里,人类越来越多的
认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几层内容,具体指什么?
国家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出台的《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样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1个字,5层
内容:
第一:合格的药品。

应该说是按照国家药典的
标准或者是相关药品的标准,在国家批准的GMP
生产工厂里生产,又通过国家认证过的GSP商业
渠道供应,最后到药房、医院,通过药剂师发放
给病人的药品。

所以说合格的药品要符合国家标准,在一定厂房里生产,有一定流通渠道流通的
药品。

第二:正常的用法用量。

正常的用法用量指的
是国家批准的药物所带的药品说明书里规定的
用法用量。

药品说明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药品临床使用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我们所说的药物正常用法用量就是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

第三:和用药目的无关。

例如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目的是解热、镇痛、抗炎,但是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之后,发生了肝损害,这不是我们的用药目的,因此它是与我们用药目的无关的。

第四:可能是意外的。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炎,可病人恰对阿司匹林高度敏感,服用后发生哮喘,显然这不是预期的。

第五:有害的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内容
(一)副作用
副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方面。

药品副作用指的是药品药理作用的一部分,是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

下面以阿托品为例来介绍药物的副作用。

阿托品属于抗胆碱药的一种,可以缓解平滑肌痉挛。

如果输尿管平滑肌发生痉挛或者因结石发生痉挛,可以用阿托品来缓解。

输尿管的痉挛缓解,结石就有可能蠕动到膀胱;没有石头的绞痛同样
可以使用。

但是当缓解胃肠、输尿管等平滑肌痉挛时,病人经常会说“哎呀,我口干,快给我水喝,我很渴”。

也有的病人会说“哎,我怎么眼睛花了,我看不清楚东西”。

这些就是因为胆碱能受体不仅存在于胃肠平滑肌上,在唾液腺、眼括约肌上也有。

也就是说,当我们希望去缓解胃肠或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时,分布在唾液腺上的胆碱能受体也发挥了作用,它的收缩引起唾液腺分泌减少,因此病人会觉得口干。

瞳孔括约肌收缩则引起瞳孔散大,看不清楚东西。

阿托品治疗作用是解除平滑肌痉挛,但在口干和瞳孔散大、事物模糊这两点上,这是它的副作用。

(二)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比较重的功能紊乱或者组织病理的变化。

再来看一个龙胆泻肝丸的案例。

患者男,55岁,因高血压服用龙胆泻肝丸。

病人自己认为西药抗高血压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因此去找中医大夫为他诊治。

当大夫开完龙胆泻肝丸之后,他没有再去找大夫辨证施治,看看是否需要换药,而是持续服用将近四年,结果发生了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贫血等不适症状,化验检查
肾功能出现问题,发生尿毒症。

经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显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原因是龙胆泻肝丸里有一种叫关木通的中药,含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可引起肾损害。

病人发生了马兜铃酸肾病,在多次透析之后,于2001年进行了肾移植。

龙胆泻肝丸引起马兜铃酸肾病就是不良反应中
的毒性反应。

下列哪项属于药品的毒性作用()
A.“反应停”事件
B. 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
C. 阿托品引起的口渴
D. 药物引起的皮疹
正确答案:B
解析:“反应停”事件是突变引起的畸形;阿托品引起的口渴属于药品的副作用;药物引起的皮疹属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只有B是由于药品毒性作用引起的。

(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在少数病人身上,它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

致敏源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或者是制剂中的杂质。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
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哮喘等。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后引起了哮喘,注射青霉素后引起过敏性休克都属于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是皮疹。

下图左图(过敏引起的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皮疹);右图(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可能引起严重皮疹的药物:
(1)布洛芬、吲哚美辛、舒林酸等。

(2)抗癫痫药:巴比妥类、卡马西平、苯妥英、丙戊酸等。

(3)抗感染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4)抗心律失常类:奎尼丁。

中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国家药监局的不良反应监测库里面,对此药的不良反应也有相应记载。

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包括 28 例:
1 、严重过敏性休克 23 例,占 82%
2 、呼吸困难 4 例,占 14%
3 、剥脱性皮炎 1 例,占 4%
所以对于重要注射液,我们更要注意其引起过敏反应的问题。

(四)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指继发于某一种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时的一个不良后果。

比如,应用了三代、四代头炮菌素,经常会有病人在三四天之后出现腹泻,临床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二重感染,这属于继续反应,是不良反应的一种类型。

(五)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指药物使用停止了,血药浓度也降到有效水平以下,但仍然存在的一些药物效应。

例如失眠,病人服用一片安定后保证今天晚上的睡眠,但有很多人吃完后,第二天早晨会觉得头晕,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会使病人处在一个不能够正常把握平衡的状态中,所以凡有后遗效应的药物,要特别嘱咐病人。

例如,如果感冒药里含有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或是因为睡眠不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应该告诉患者第二天最好不要开车。

如果患者从事的工作是机械性的,比如驾驶铲土机等,那么这些药
都是不适宜的,应该保证患者第二天工作不受影响,保证他的安全不受危害。

(六)依赖性
依赖性指有一些药物足量反复使用后,机体产生了精神或者行为的反应,如果停止使用此药,病人会觉得很痛苦,并强制性的要求继续使用此药物,去避免停药时的那种不舒适感觉。

例如吗啡,我们说它有成瘾性,成瘾性其实就是依赖性的一种。

当我们有些人把它作为一种生理必须品时,就产生了依赖。

依赖有心理依赖,也有生理依赖。

药物的“三致”作用指的是哪三致?
(七)药物的“三致”作用
任何一个新药在应用于临床之前,都要进行临床前的研究,其中的一个研究为三致,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反应停"事件是致突变引起的致畸形,少女阴道癌是经过十五六年之后的致癌作用,这些都属于药物的“三致”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