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矜.、寡、孤、独()(4)男有分.()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女有归.(回家)C.选贤与.能(同“举”)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B. 大道..之行也C.盗窃乱贼....而不作D.虽有嘉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使老有所终”中的“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志.怪者也B.故人不独亲.其亲C.斗折蛇.行D.选贤.与能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不独子.其子B.然后能自反.也C.故人不独亲.其亲D.故外.户而不闭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故外户而不闭(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礼记”的意思即“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的记述”。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本文对偶句使用十分巧妙,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简洁凝练。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8.填空。
(1)《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出自《大道之行也》的两个成语是:、。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必为.己广为.传播为.富不仁碌碌无为.B.幼有所长.拔苗助长.茁壮成长.草长.莺飞C.讲信.修睦信.以为真信.口开河通风报信.D.废疾.者大声疾.呼疾.风劲草讳疾.忌医1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替大家着想的。
理解: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纲,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具体表现。
[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翻译: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理解:这两句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大同社会中,现实社会的黑暗现象不复存在,从而形成“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局面。
15.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找出材料所展现场景与选文相对应的句子,判断其形成原因是否与选文相近,并阐明理由。
(6分)链接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链接材料二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向往的。
当你带着善意面对你周围的人、事、物时,你会感到“和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心中。
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这幅漫画拟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幅漫画所揭示的主题,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白/互/译大道①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②能,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信修③睦。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 不独(人们)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有所长,矜⑤、寡⑥、孤⑦、独⑧、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⑨,女有归⑩。
货恶⑪其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财物,厌恶把它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⑫而不作⑬,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词语注释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与(jǔ):同“举”,推举。
③修:培养。
④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⑤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
⑥寡:老而无夫。
⑦孤:幼而无父。
⑧独:老而无子。
⑨分:职分,职守。
⑩归:女子出嫁。
恶(wù):厌恶。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参考答案1.(1)jǔ(2)mù(3)guān(4)fèn2.解析:B归:女子出嫁。
3.解析:D A项,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B项,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C项,古义:作乱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4. 解析:D“使老有所终”中的“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的人。
A项,名词用作动词,记载;B项,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C项,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品德高尚的人。
5.解析:B A项,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C项,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D项,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6.(1)故/外户/而不闭(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解析:D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是根据课文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8.(1)男有分女有归(2)鳏寡孤独夜不闭户9.(1)职分,职守。
(2)兴起。
10.(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故人不独……不必为己”为第二层,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故谋闭……是谓大同”为第三层,总结全文内容,说明什么是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