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
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一)农耕经济具有很强的承受力。
(二)农耕经济具有很强的愈合力。
(三)农耕经济具有很强的同化力。
(四)农耕经济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一)诸子并存,百家争鸣。 在思想上,中国文化在创始之初包容百家学说:道家 老子,儒家孔子,墨家墨子,还有主张天人相分的荀况,
(四)吸收外域传播进来的优秀文化。
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中国的佛教既有儒道 文化的成分,又有外来佛教文化的痕迹。特别是 明清之际(十六世纪)的耶酥会来华,显示了中 华民族对外来文化也能扬弃吸收。
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一)启蒙思想得不到营养和发展。
(二)科技发明缺乏应有的重视。 (三)盲目排斥外族文化。 (四)农耕文化缺乏创新精神。
国的丝绸和茶叶仍是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特产。
五、中国古代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在手工业方面,中国古代的瓷器、漆
器、青铜器长期风靡于世界市场,造船业和冶炼 业曾在历史上取得世人注目的成就。“四大发明 ‘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果。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 一。在历史上,中国木船船型十分丰富多 彩。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估计有千种左右, 仅海洋渔船,船型就有二三百种之多。我 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鸟船、福船、 广船,是最有名的船舶类型,尤以沙船和 福船驰名于中外。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迂缓的原因
(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 周期性失调。
中国王朝的盛衰交替,稳定与战乱互易基本上成了
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中国的农耕经济随着王权的更替而 出现周而复始的特征也成了一条规律。依附于农耕封建经 济肌体的商品经济自然也随之出现相应的高潮和低谷现象。 这种恶性的周期性循环不能不严重地制约社会经济顺利发 展,使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处于迟缓的状态。
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第四节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中国国学网)
充分和灵巧地利用风力,是我国古代船舶技术高度 发展的标志之一 ……秦汉造船遗址,汉代楼船,以及高效
率推进工具橹的出现、船尾舵的出现和风帆的使用,说明
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到汉代已经成熟了。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宋代用于航海,是我 国航海技术的卓越成就,比西方要早两个世纪。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三)吸取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吸收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汉代北方少数民 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为中原农耕民族所喜爱、 效法。盛唐长安胡骑胡音极盛一时;清代满族妇 女的旗袍在全国各地流行。同时,满族也逐渐被 汉化,以至后来连自己的文字也消亡了。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古代造Biblioteka 工程技术成就》(中国国学网)公元七世纪的唐代,我国海船就以体积大、 载量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闻名于世。此后, 阿拉伯商人常乘中国帆船往来于东南亚一带。九 世纪中叶晚唐时期以后,我国建造的大海船更为 许多亚非国家的人民所乐于乘坐。宋元时期,我 国造船业又进一步发展。许多外国朋友往往用 “世界最进步的造船匠”来称誉我国船工。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2.结合史例,说明古代商品经济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 4.经济发达与文化繁荣有何内在联系? 5.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迟滞不前?
二、地主、自耕农、皇帝三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地主与皇帝在特权、地位上的相互依赖与对 地租的争夺。 (二)自耕农与地主的矛盾主要在于对土地的控制。 (三)自耕农与皇帝的矛盾与相互依赖。 (四)三种力量的平衡与失衡是造成周期性治乱的 原因所在。
(五)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就是在这种力量的动态 平衡中实现的。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黄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长期以
来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随着各 种条件的变化,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彩陶壶形网纹壶(仰韶文化半山型)
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龙山文化黑陶杯
龙山文化遗址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一)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 原人口的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第一,黄河流域细腻而疏松的黄土层较适宜于远古木石铜器农具的耕作, 所以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使黄河中下游地区 自然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第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中国的 农耕区,逐渐有了向土壤肥沃的长江流域扩展的能力。 第三,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更为中国农耕区向南部转移创造了有利 的社会条件。 第四,魏晋南北朝,北方边患丛生,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迅 速恶化,中原地区的人们为了逃避战火,纷纷南下,寻找新的安身之 地,他们的迁徒,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观念,而南方 优良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快就显示出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一、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特征
(一)江南商品经济在数量上的繁荣。如“松江的
纺织品衣被天下”;粮食“苏湖熟、天下足”。 (二)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人集团,如徽商、晋 商、陕商、江右商,相应的钱庄业也有很大的发 展。
(三)东南的丝织业、西南的矿业都达到相当规模,
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一)世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 的长期对垒与融合,不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
(二)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垒与融合的特点。
1.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侵扰和农耕民族的防守;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与农耕民 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 互补和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对垒, 往往以迁徙,聚合,和亲为结局。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自然经济占主体,小农经济力量突出。 (二)西汉以前商品经济发达,但汉武帝实行主要的商品 国家垄断之后,商品经济失去了它的个性,难以起到解体 自然经济的作用。 (三)国家对土地等主要经济成分控制能力很大。
(四)伴随着政治的治乱,经济显示出突出的周期性破坏 与复苏的循环。
——《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中国国学网)
宋 青釉瓜棱鼓钉瓶 (官窑)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台北故宫 宋代瓷器
五、中国古代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在货币经济方面,中国也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夏商时代,在都邑设有市井,是供人们交易的场所。 • 战国时期交易活动频繁,城市人口增多,市上人来人往。 • 唐宋时期的长安、开封等都是文明世界的大城市, • 明清时期的工商业集镇遍布全国各地。 • 在各种交易中,大量使用货币。夏朝用贝币,秦以后使用 铜钱。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萎缩
(一)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多样的自然条件是古代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汉武帝的垄断政策与商品经济的萎缩。
(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对中国文化的影 响。
四、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一)商品经济始终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商品经济补充了农耕经济的不足。 (三)商品经济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 (四)商品经济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征。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具有依附性, 缺乏独立性。因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 前进的姿态。
(五)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 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 易形式,属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一)和平而非殖民的贸易形式。 (二)朝贡贸易体制下的一种自足自大的心态。 (三)海外贸易服从于政治而不是政治为贸易开道。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迂缓的原因
(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 缚。
1.经济剥削是上层建筑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科学技术发达,却没有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3.封建专制的政治布局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4.城乡关系不协调也使得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四节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迂缓的原因
(一)社会既早熟又不成熟
从根本上讲,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 中国社会经济社会既早熟而又不成熟的特征,制 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顺利发展。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迂缓的原因 所谓早熟是指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土地 就可以自由买卖了,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 也在汉唐时期就达到了相当繁荣的程度, 作为经济剥削的地租形态,象劳役、实物 和货币地租也一直长期并存,以上各种现 象都比西欧国家要早得多,所以说具有早 熟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