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学号: 工作单位:订线装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应考人员注意事项:1. 本考试分试卷一--试卷四,考生根据本人报考专业情况选择答题。
2. 每个专业分值均为100分,答题时间是30分钟。
试卷一 代码:3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混泥土回弹仪率定值应为D 。
A. 60±2B.100±2C.100±2D.80±22、回弹法按批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C ,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C 件。
A.30% ;5B.20%;10C.30%;10D. 20%;5 3、一般情况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 B 个。
A.5B.10C.20D.30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在代表性位置测量碳化深度,测量读数精准至 B mmA. 0.1B. 0.25C. 0.5D. 1.0 5、混凝土回弹仪累计弹击超过C 次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A. 2000B. 4000C. 6000D. 8000 6、用于混凝土回弹仪率定的钢钻砧的洛氏硬度为 A 。
A. 60±2B. 60±5C. 70±2D.80±27、混凝土回弹仪率定试验时,弹击杆应分C 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 C 。
A. 两 180°B.三 120°C.四 90°D. 两 90°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点回弹值读数精确至 A MPa 。
A 、1B 、0.1C 、0.01D 、0.0019、混凝土回弹仪弹击超过B 次应进行常规保养。
A 、1000B 、2000C 、4000D 、6000 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碳化深度极差大于 C mm 时,应在每个测区测量碳化深度。
A 、0.5B 、1.0C 、2.0D 、6.0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可直接进行实体检测,检测后必须在钢钻上进行率定试验。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5.0MPa ,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照批评定。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4.9MPa,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批评定。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区应记取10个回弹值,并对10个值取平均值。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当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10.0MPa时,强度推定值取10.0MPa。
(×)6、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时,应在测区表面凿取孔径约15mm的孔洞,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可用水擦洗清除。
(×)7、使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回弹仪轴线允许与检测面有一定角度,但必须对检测值进行角度修正。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时,可采用特殊回弹仪,并应另行制定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
(√)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检测单位应按照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
(×)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碳化深度测量的测点数不应小于构件测区数的10%。
三、计算题(共20分)某综合楼钢筋混凝土柱设计强度等级为C50,采用泵送混凝土,由于留置的同条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异常,因此,要托某检测单位对该柱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该柱各测区回弹值和其对应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如下表1,请计算该柱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 f c cn、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得标准差S f c cn、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 cu,e 。
自己按照标准上的公式计算好了。
试卷二代码:30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A 倍。
A、3B、1C、4D、22、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内最多只允许含有B 根直径小于 B mm的钢筋。
A、3 10B、2 10C、4 8D、2 83、依据CECS03:2007 规程,按批检验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上下限差值不宜大于max( C MPa,0.10倍的平均值)。
A、3B、1C、5D、24、依据CECS03:2007 规程,当采用修正量的方法对间接测强方法进行钻芯修正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小于A 个。
A、6B、4C、5D、35、当需要确定潮湿环境中得混凝土强度时,芯样试件在B 的清水中浸泡40-48小时后方可进行试验。
A、20±2℃B、20±5℃C、20±3℃D、20±1℃6、有效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径比宜在A 范围内。
A、0.95-1.05B、0.5-1.0C、1.1-1.5D、1.5-2.07、对芯样垂直度测量时,要求精确至A 。
A. 0.1°B. 0.2°C. 0.5 °D. 1°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有效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不得大于 B 。
A. 0.1°B. 1°C. 0.2°D. 2°9、钻芯法确定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宜以A 作为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
A. 上限值B. 下限值C. 平均值D. 中间值10、依据应取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C 作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A. 根据标准差确定B.最大值C. 最小值D. 平均值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芯样宜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大的部位。
(√)2、用于试验的混凝土芯样,其沿芯样试件高度的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小于等于2mm 。
(×)3、钻取混凝土芯样试件时可以不控制进钻的速度。
(√)4、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料屑的冷却水流量宜为3—5L/min,出水口温不宜超过30℃.(×)5、采用水泥砂浆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2.5mm。
(×)6、采用硫磺胶泥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0mm。
(×)7、钻芯法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探测钢筋位置的定位仪,其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100mm。
(×)8、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芯样试件内不应含有钢筋。
(×)9、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端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测量芯样直径,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芯样试件的直径。
(×)10、根据CECS03:2007规程,在进行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时,不用考虑芯样的尺寸效应。
三、简答题(共20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如何选取芯样的钻取部位?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2、混凝土强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4、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
试卷三代码:303(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当钢筋探测仪测得的钢筋公称直径与钢筋实际公称直径之差大于 A mm时,应以实测结果为准。
A. 1B. 2C. 3D. 42、测量钢筋间距应精确到 A mm。
A. 1B. 0.5C. 0.01D. 0.023、在不知道钢筋直径的情况下,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保护层测定,共计测量30点,那么至少应抽取 A 点进行钻孔试验。
A. 9B. 12C. 6D. 34、检测钢筋间距时,不宜少于 C 根钢筋进行测量。
A. 5B. 6C. 7D. 85、如果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检时,重新取样数量为原来检验数量的 B 。
A. 50%B. 100%C. 150%D. 200%6、一次保护层检验30点,如想一次通过检验,最多可以 D 个点不合格。
A. 0B. 1C. 2D. 37、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设计为30mm,在合格范围内其最大厚度是 B 。
A. 35mmB. 40mmC. 45mmD. 28mm8、采用破损方法来修正无损钢筋保护层测定方法时,破损方法测量精度应为 B mm。
A. 1B. 0.1C. 0.02D. 0.019、对于校准试件,钢筋探测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 B mm。
A. 0B. ±1C. ±2D.±0.110、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受力钢筋 B 的距离。
A. 内侧B. 外侧C. 中心D.表面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2、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受力主筋中心的距离。
(√)3、采用钻孔等破损方法测量保护层厚度,其精度为0.1mm。
(√)4、所选中测定保护层厚度的钢筋应在其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5、保护层修正系数一般>1.00。
(×)6、雷达法钢筋间距偏差宜小于±4mm。
(√)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认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8、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合并在一起进行验收。
(×)9、检测钢筋间距时,被测钢筋根数不宜少于6根。
(×)10、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钢筋直径时,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探头旋转180°,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此次检测的结果。
三、计算题(20分)已知:采用电磁感应法测量5根梁,5块板,共计测得40个测点。
结果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批梁板的最大偏差并判断是否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板共计20个点,板的允许偏差为(+8 ,-5),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2mm,-7mm,合格点率为17/20*100%=8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需要复检。
梁共计20个点,梁的允许偏差为(+10 ,-7),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4mm,-8mm,合格点率为15/20*100%=7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不合格。
试卷四代码:304(沉降观测);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 B 个基准点。
A. 2B. 3C. 4D. 42、监测基准网应 C 时间复测一次。
A. 2个月B. 3个月C. 6个月D. 1年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停时停工,停工期间每隔 B 时间观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