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班有一位男生,个子最高,年龄比其他学生大一些,比较贪玩,在班里影响也比较大,经常带领其他男生一起玩。

不过学习还可以,在中上游吧。

上个星期他因为开门时用力稍微大了一点,把我们班后门上的一块玻璃震碎了,引来了许多学生围观,影响很不好。

我听到消息后马上到达教室,对破烂掉的玻璃进行善后处理,不一会校长也来了,说谁破坏的谁赔偿。

我马上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几分钟后,基本上了解了情况。

我要求这名学生明天买一块来安上,并且向家长说明情况。

我量好尺寸,写在纸上,交给他。

第二天,该生没有弄来玻璃,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默不作声,只是低着头,过了好一会,才说:“我妈妈说,如果便宜就买,不便宜就到老家去弄。

”我心里想:一块玻璃至于吗?我对这名学生说:“一块玻璃,花不了几个钱。

我这样跟你讲,玻璃是公共财物,损坏就要赔偿,不论是谁。

回家好好跟家长说清楚。

”这名学生点头答应。

我还是不放心,觉得有必要请他家长来一趟,于是要求让他家长明天来一趟。

可是,一直到周五,该生的家长还是没来,我很生气,对他说:“你要请不来家长,你就不要来了!”
下周一,我特地来的比以往早一些,我希望他的家长能来。

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了他的妈妈在校门口等我。

简单寒暄后,我将最近该生在学校的表现向他的妈妈做了如实的反应,比较贪玩,上课时的
纪律性也比较差,上周又弄坏了学校的一块玻璃。

他的家长听了脸上愁容不展,不太高兴。

我就这块玻璃的事,谈了我的想法。

我说:“其实,小于尽管有些调皮,不过他平时挺爱帮助别人的,也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挺可爱的。

说实在的,一块玻璃是小事情,几块钱的事情,谁都拿得出来。

不过,事情虽然小,影响却不小。

通过一块玻璃,可以让他知道什么叫责任,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警示,否则,就没有纪律可言了,班就不成班,校也不成校了,您说呢?”家长听完我的话,就将她为什么没来的原因向我解释,并表示尽快将玻璃买来安上。

下午的时候,她就将玻璃买来送到了学校。

我看到她拿来玻璃,赶紧接过来,说我来负责安装就行。

家长表示感谢,我将她送走,回来很快安装上了新玻璃。

这件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的一件心事总算了了。

我就爱护公物的事,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事情结束了,但这件事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上给了我几点启示。

一、构筑信任平台,这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

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

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

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

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
响着谈话效果。

所以要以诚相待,取得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才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教育学生。

二、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

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在我处理这件事情,与家长交流时,我始终是真诚的。

我可观的评价了学生进来的表现,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我有向家长讲清了一块玻璃的意义,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另外,我认真倾听了家长的意见,当家长送来玻璃时,我主动接过来安上,让家长感到我的真诚。

三、讲究艺术。

1、我觉得对待家长一定要有礼貌,平等的看待家长,不能因为学生的原因而迁怒家长,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更糟糕。

2、注意与家长交流时的表情,不能太过严肃,要有适当的笑容,这样气氛才能更为轻松,也有利于问题的交流与解决。

我就是这样做的。

3、在谈到学生时,评价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

在谈问题学生,想取得家长支持时,可以先说说该生的优点,然后再转入正题,这样效果才更好。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

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一般来说,家访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落后等不足,家长才来到学校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的。

班主任要善于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问题,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所以老师不能劈头盖脸把家长也一起批驳得颜面扫地。

每次我们家长来时时,我总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一个朋友,先耐心地听家长说明情况;我则把孩子近阶段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先汇报给家长,先让家长缓释一下老师让家长来的目的,然后再把孩子近阶段的不足告知家长,这样既顾及了学生及家长的自尊,也能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我的工作。

我班的小D顽皮好动,学习上喜欢偷懒,为此让他家长来学校。

也许是见惯了老师来“告状”的,小D母亲一见我就有些尴尬。

她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然后自己就站着,一副“受
训”的样子。

我忙拉着她的手坐下,先肯定了小D在校的诸多闪光点,如他能主动帮助同学,脑子聪明等,然后婉转地跟小D妈妈说:“我知道你也一直很忙的,又要工作,又要照顾这个家,孩子又不怎么听话,所以,你也不容易啊!”小D妈妈没料到我会站在她一边说话,显然有些意外。

“我们做老师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有进步。

你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比我们更迫切吧。

所以,孩子这一阶段退步了,我们应该共同督促提醒。

我想,你们工作忙,可能平时不是那么注意,因此,我先提个醒,有空就尽量多督促一下……”小D妈妈听了我这番入情在理的话后很是感动,表示孩子退步是家庭的责任,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还一再感谢我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她的理解。

一段时间后,小D在学校和家庭的督促下,各方面进步显著。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我不再拘泥于一个学期几次家长会或者上门家访这些形式。

我记录了班级里大多数同学家长的手机号码,开家长会的时候会向家长们索要他们的电子邮箱及QQ或者MSN等,这样我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服务了。

一有情况就发条短信或者网上留言进行及时联系,有时看到好的教育子女的文章我就群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节约了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家长的沟通更直接更通畅了,获得了很多家长的好评。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打交道这么多年,我深深感到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圆融的教育智慧以及高尚的人格,要时刻为学生及家长着想,赢得家长对你的尊重理解与合作。

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
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家校联手,我们才能把教育落实到实处,使我们的孩子得以更健康地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