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的技术要点一、基坑支护的一般规定:
基坑或管沟工程等在开挖施工中,现场不宜进行放坡开挖,但有可能对邻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产生危害时,应对该基坑或管沟进行支护后再开挖。
二、基坑支护的术语:
1、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
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基坑支护: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
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措施。
3、嵌固深度:桩墙结构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下的埋置深度。
4、地下水控制:为保证支护结构施工、基坑挖土、地下室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
全而采取的排水、降水、截水或回灌措施。
5、支撑体系:由钢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用以支撑基坑侧壁的结构体系。
6、冠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7、腰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或内支撑支点力的钢筋混
凝土梁或钢梁。
三、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四、基坑开挖的顺序和原则
1、基坑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相一致。
2、开挖原则: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五、基坑支护的主要几种类型和适用范围、要点:
1、挡土墙支护:
适用于施工场地狭小、但已放坡或具备放坡的条件。
挡土墙材料可用砖砌、袋装土(可利用现场土方),因此该支护方案造价较低,工期短。
但目前用得较少。
该支护方法当下卧层为软弱土层时,可先砌块石基础,基底打木桩加固。
2、排桩墙支护:
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包括灌注桩、予制桩、人工挖孔桩、板桩等类型桩构成的支护结构。
此类支护,开挖后应及时支护,顶部应设钢砼冠梁连接。
冠梁的宽度不宜小于桩径,高度不宜小于40cm,砼强度等级宜大于C20。
排桩支护的基坑一次开挖深度为2m左右。
基坑开挖后,排桩的桩间土防护可采用钢丝网混凝土护面、砖砌等处理方法。
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小时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此类支护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三级的工程。
多用于土质较差,周边环境复杂,挖坑较深的地下室基坑支护。
排桩支护一般造价较高。
3、水泥土桩墙支护:
由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形成的格栅状、壁状等形式的重力式结构,主要指水泥土搅拌桩(包括加筋水泥土搅拌桩)或高压喷射注浆桩所构成的围护结构。
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档土及截水要求确定。
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 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当桩身设置插筋时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
插筋材料、插入长度等均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此类桩适用于场地较为开阔,坑深大于7米,搅拌机械力所能及的软弱土层,一般造价不高。
4、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指设置于钻孔内,一端固定在开挖基坑的稳定地层中,另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联结的受拉杆件。
锚杆支护体系由挡土墙构筑物、腰梁及托架、锚杆三个部分组成。
挡土墙构筑物包括各种钢板桩、各种类型的钢砼予制板桩、灌注桩、旋喷桩、挖孔桩等竖向护壁结构;腰梁可采用工字钢、槽钢或钢砼梁。
腰梁放置在托架上,托架与挡土墙构筑物连接固定。
一般锚杆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垂直间距不小于2m,倾角水平向下10°~45°间。
锚杆长度、锚固段长度及注浆强度等均按设计要求。
其主要优点为:提供开阔的施工空间,提高效率和质量,对锚杆予加应力能有效控制坑周土体变形。
施工中必须遵循“分段开挖,分段支护”的原则。
并对锚杆的位置,钻孔直
径、深度及角度,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的墙面厚度及强度等进行检查。
每段施工完毕后,应检查坡顶或坡面位移,坡顶沉降及周围环境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
5、土钉墙支护:
是由被加固土、放置于土体中的土钉(多为钢筋)及附着于坡面的混凝土面板组成,形成一个类似重力式挡土墙的实体。
它采取从上到下分层施工的工序,土钉分为钻孔注浆钉和打入钉两类:钻孔注浆钉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设置的土钉;打入钉是通过直接打入较粗的钢筋或型钢形成的土钉。
其主要优点为:有良好的抗振性能,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不会发生突发性的塌滑,出现的变形为逐步扩展,易修复。
施工中的开挖原则和检查内容与“锚杆支护”基本相同。
土钉支护基坑一次开挖深度为1m左右。
锚杆支护和土钉支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粉土、淤泥质土等。
6、SMW工法:
也称劲性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是以专用多轴型搅拌钻机在原地层向一定深度进行钻进,切削土体,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类悬浊液(固化剂)与地基土反复搅拌充分混合,在各施工单体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硬化之前在墙体中插入H型钢等作为其加劲材料,至水泥土硬化,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柱列式桩排挡土墙。
SMW工法以水泥土搅拌桩法为基础,凡适合应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场地均可使用该法,特别适合于以粘性土和粉细砂为主的松软地层,砂砾土、卵石直径在100mm以内也适用,目前国内已应用于开挖深度为14m的基坑。
SMW工法具有对周围地层影响小、施工噪声小、无振动、工期短、造价低、无泥浆污染、高止水性、适用地层范围广的特点和优点,是05年建设部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
其施工要点为:钢支撑一般应施加预应力以减少变形;加劲型钢可采取隔三插
一、隔三插一的形式。
工程需要时可采取单排、双排或多排布置。
六、基坑支护的监控:
(一)、开挖监控:
1、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将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和时间及监测点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等编写成具体的《专项施工方案》和《监理实施细则》。
2、现场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
专业监测单位一
般每天一次进行监测,基坑有隐情时应增加监测次数。
3、基坑变形监控值:当设计有指标时,按设计要求为准;无设计要求时按下列规
定执行:
注:(1)、一级基坑为:
a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b、开挖深度大于10m;
c、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d、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3)、除一及和三级以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4、监控报警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如监测位移(包括:每日位移量、累计位移
量)超过设计要求时,监理应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
5、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对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支
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
6、工程结束时监测单位应提交下列报告:
a、工程概况
b、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布置
c、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过程曲线
e、监测结果评价
七、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
1、降水和排水:
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之一。
施工前应有降水和排水的设计及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降水、排水过程实施监测。
2、回土和缷土:
当基坑在开挖中出现超过报警值或基坑出现开裂等情况时的快速排险方法就是采取在坑底进行土方回填或边坡缷土。
八、对监理工作的要求:
1、总监须参加由业主召集的《围护设计方案》论证会,负责做好会议记录,并
作汇总发言,待专家形成统一意见后由总监整理出《会议纪要》。
2、总监根据《围护设计方案》论证统一后的原则和基坑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基坑
支护的《监理实施细则》,在《施工方案》论证会上征得通过。
3、基坑开挖施工前,总监应对施工分包单位(基坑支护资质)和位移监测单位的
资质进行审查。
4、现场监理部对支护结构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应监督施工单位按要求
进行检验、复试;
九、如何观察险情:
1、监测位移量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2、土钉支护:(1)、基坑边裂缝距坑边距离是否超过锚杆长度;
(2)、裂缝两侧土体是否有高差;
(3)、坑内是否有涌土、流土现象;
(4)、复合水泥搅拌桩的开裂现象。
3、排桩支护:(1)、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渗水量是否大;
(2)、坑内是否有土隆起;
(3)、水平支撑轴力是否超设计值;
(4)、支撑及围檩的裂缝有否瞬间增大。